原创 唐都医院赵天智:颅底肿瘤手术治疗如何降低风险性!
2018年08月14日 【健康号】 赵天智     阅读 8744

颅底肿瘤是指颅底和其相邻近结构,有些肿瘤由颅内向颅外或由颅外向颅内,通过颅底裂孔,或破坏颅底骨质后,在颅内生长。因此部分瘤体位于颅内,而部分瘤体位于颅外。颅底肿瘤种类较多,临床上以前、中和后三个颅窝底范围划分。

  颅底肿瘤是指颅底和其相邻近结构,有些肿瘤由颅内向颅外或由颅外向颅内,通过颅底裂孔,或破坏颅底骨质后,在颅内生长。因此部分瘤体位于颅内,而部分瘤体位于颅外。颅底肿瘤种类较多,临床上以前、中和后三个颅窝底范围划分。

  颅底肿瘤治疗方式要依据病情、身体状况、家庭要求等综合因素合理选择,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颅内肿瘤手术切除几乎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恶性肿瘤也应强化切除,那么,颅底肿瘤手术治疗如何降低风险性?

  一、微创是手术的核心

  颅底外科经历了传统颅底外科、显微颅底外科和微创颅底外科三个阶段。传统颅底外科是利用广泛切除颅底骨质获得显露,在减少损伤脑组织、神经血管的情况下尽可能切除肿瘤。显微颅底外科是在传统颅底外科的基础上利用了显微外科技术,使创伤更小。

  微创概念的提出即微创颅底外科的诞生,是在保留颅底入路方式的状况下,不再盲目追求过多的切除颅底骨质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手术由复杂化向简单化发展,在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手术入路的选择上也注重个体化。

  术前利用Osirix软件提供直观的三维立体解剖结构,个体化病理解剖,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从而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减少手术损伤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术中除在显微镜下操作外,对视野狭小的区域,可结合神经窥镜技术,使一些手术盲区的残余肿瘤得到切除,并可清晰地了解周围的正常结构。良性病变可以通过内窥镜完成,恶性病变处理仍是一个难题,需要导航系统、内窥镜成像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在这个不断扩大的领域继续活跃发展。

  二、颅内外沟通肿瘤应多科合作

  由于专科医生熟悉颅底解剖和病理解剖的侧重点不同,而且涉及到多部位的损害,单科处理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后果,多科合作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应的并发症,能取长补短,克服目前学科设置的局限性,使手术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注重颅底重建方法

  颅底手术由于肿瘤或手术对骨质的破坏,造成手术后脑组织的开放,出现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颅底重建是颅底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颅底重建是颅底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颅底手术后遗留的颅底骨质、硬膜及局部软组织缺损,会增加术后脑脊液漏、颅内外感染及脑膨出的发生,选择合适的颅底重建方法及修补材料进行可靠持久的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目前由于微创理念的应用,复杂的、损伤大颅底重建逐渐减少,由于神经内镜技术、虚拟现实及神经导航技术的临床应用,使手术范围缩小,病灶定位精准,降低了颅底缺损发生率和缺损面积。

  四、选择合适的入路

  由于颅底肿瘤手术治疗难点大,手术时间较长,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切除瘤体,且保护患者避免颅内其他损伤,患者的体位摆放是手术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恰当的体位可预防压力相关性损伤,巧妙利用重力牵引可扩大手术通道和缓解术者的疲劳。

  手术患者体位的摆放常没受到应有的重视。想通过小切口到达深部手术区域,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以确保精确的手术入路。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天智副教授介绍:颅内肿瘤治疗,特别是颅内复杂肿瘤,如何选择最佳入路方式,在尽可能的全切肿瘤同时,保留患者正常神经功能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点。我们中心于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多种高难度复杂颅底入路手术,如采用额眶颧入路切除巨大蝶岩脑膜瘤或海绵窦肿瘤、Kawase入路切除岩斜脑膜瘤、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远外侧入路切除延髓腹侧病变、经迷路入路/中颅窝入路切除侵犯岩骨肿瘤如神经鞘瘤/颈静脉球瘤、经安全区入路切除脑干胶质瘤/海绵状血管瘤等。于西北地区率先开展“高流量颅外内血管搭桥辅助切除复杂颅底肿瘤手术”。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