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三翻六坐七八爬缺一不可
2018年10月18日 【健康号】 刘元奇     阅读 7830

婴儿出生时,脊柱一般为直的。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出现三个生理弯曲:3个月左右随着婴儿会抬头,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颈部脊柱前凸。6个月左右会坐时,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胸部脊柱后凸。1岁以后能站立时,出现第三个生理弯曲——腰部脊柱前凸。这个脊柱发育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翻六坐七八爬的基本机制。蒙阴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刘元奇

我们在门诊统计2000例脊柱功能不良的4~12岁患儿,就诊原因为斜颈、脊柱侧弯、驼背、八字脚、注意力低下、多动、不自主肌肉抽动、自闭等,影像表现:颈椎曲度异常、颈椎关节移位、腰骶关节移位、脊柱侧弯。动作发育调查:0~1岁爬行缺失60%,抱得多30%,用学步车50%。由此推断:0~1岁的动作发育缺失可能是儿童脊柱功能不良的重要原因。

下面就从三翻六坐七八爬的动作机制来阐述对脊柱发育的影响

0~1岁内的引动机制,除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还有振动觉、前庭等。

头面部动作是头颅与第一、二颈椎之间结构,枕寰枢复合体的功能。这里包括感觉引导、前庭调节、颈椎支撑、枕颈部肌肉筋膜舒缩控制。扭头、抬头、低头等动作刺激促进了枕颈部结构的发育和视听功能的协调。

翻身动作在婴儿3~6个月出现,是视听引导、前庭调节、肩髋参与下,头-颈-胸-腰-骶的联合动作。仰卧状态下,视听引动颈项部肌肉筋膜舒缩控制头部抬离床面、扭转头颈部,联带胸背肌肉筋膜舒缩牵张控制肩髋,扭转躯干成俯卧位。促进了胸背肩部、腰腹髋部等脊柱运动核心的结构发育和功能协调。俯卧位状态下,头部直立,上肢辅助支撑,视听引导下扭头带动一侧肩臂伸展、髋膝屈曲支撑,扭转躯干,当头扭转至两耳垂直地面时,头直立控制不良,呈后仰带动同侧肩髋离开床面,整体仰卧屈肌张力高出现手足朝天。翻身动作中枕颈部肌肉筋膜的舒缩牵张刺激发挥到最大,强化了枕寰枢的结构发育和视听觉注意力。肘臂、膝腿支撑,肩髋协动为坐位动作的出现打下基础。

坐位动作是6个月以后出现,视听觉引导下,头直立面向足部,由仰卧位成翻身动作后,下面一侧的肘臂持续支撑,上面一侧的手在同侧肩髋屈曲协动下移向足部,当头部呈直立两耳水平时下肢屈髋、躯干前倾呈臀髋支撑;上肢的一侧肘臂支撑变为两手辅助支撑;腰腹、臀髋肌肉筋膜舒缩牵张控制为臀髋部支撑、身体前倾、头直立。坐位强化了头直立状态下的颈椎支撑能力和肩臂手支撑能力,促进了腰髋部肌肉筋膜牵张和腰骶椎支撑能力。为爬行动作的打好基础。

爬行是8个月以后出现的发育动作。是视听引导下的上下肢协调、胸背、腰腹协同的脊椎运动。上肢手臂肩支撑下,视听觉引导头前移,颈项肌肉筋膜舒缩牵张;视听觉引导一侧肩臂手支撑,另一侧肩臂手前移,协同联带对侧下肢前移,同侧下肢膝支撑;交替进行成为爬行状态。爬行状态的持续强化了视听觉引导、头直立、颈项支撑、手膝支撑,以及胸背、腰腹臀髋肌肉与筋膜的舒缩和牵张,是视听引导下,脊柱离开地面状态下的颈-胸-腰-骶核心运动功能的体现,促进了上下肢协同运动能力和胸腹联合呼吸运动能力。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就会明白,视听觉引动是0~1岁贯穿动作发育的主线,尤其是到了爬行阶段,是在前庭觉、本体觉、触压觉等多种感觉能力参与、三维空间变化状态下的视听觉引动,对枕寰枢结构的发育和功能产生极大的提高和巩固。视、听觉是人类学习的基础,从头面部运动、肩宽协同运动、腰腹盆髋支撑、四肢爬行运动,凸显了视听运动协调、眼手运动协调、视-前庭运动协调、视-听-手足运动协调,等等。为以后身心的发育与健康提供保障。

三翻六坐七八爬就是人离开母体后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不可缺少的必经阶段!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康复科
小儿感冒、小儿腹泻、小儿斜颈的疾病的推拿治疗。各种疼痛的针灸治疗。阳痿、早泄、内分泌失调、...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