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新生儿黄疸推荐服用茵栀黄颗粒
2017年10月25日 【健康号】 李诗贤     阅读 42054

只要进过育婴室,你就会发现许多小宝宝的皮肤和眼球都是微微泛黄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现黄疸让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因此比较关注治疗问题。现如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药物越来越多,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推荐服用茵栀黄颗粒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的黄染,约6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出生后1周内会出现程度不等的黄疸。尽管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的预后良好,但因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处理不当可造成永久的后遗症。目前,国内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存在对生理状态黄疸过度治疗及对某些有高危因素患儿(早产、窒息、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干预不足的问题,因此对本病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 


除光疗外,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同样行之有效

光疗是西医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的方法,其应用简单,可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但光疗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个别操作不当会引起视网膜损伤。此外,部分患儿停用蓝光照射后会再度转黄。除西医治疗外,千百年来中医学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也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口服、灌肠、泡浴、抚触等,这些措施均能提高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降低病死率,且比较安全、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点。 


新生儿黄疸在中医中属于“胎黄”“胎疸”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胎禀湿蕴,孕母素体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传于胎儿;或小儿先天禀赋脾阳虚弱,湿浊内生;或于胎产之时或生后感邪者,脾湿不化,肝胆疏泄失司,发于肌肤而为黄疸。此外,少数患儿因先天缺陷,胆道不通,胆液不能疏泄,横溢肌肤而发生胎黄。 


在中医中,胎黄的治疗以利湿退黄为治疗原则,同时根据病因的不同侧重不同,如湿热郁蒸证宜清热利湿退黄、寒湿阻滞证宜温中化湿退黄等。由于新生儿脏腑娇嫩尤著,故辨证须兼顾邪正双方,同时结合疾病诊断,采取多种治疗措施积极救治。



治疗新生儿黄疸推荐服用茵栀黄颗粒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患儿,在退黄时无论阳黄、急黄,还是阴黄,均可灵活应用茵陈、大黄、栀子等退黄药物,组方经验源自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基于新生儿服药特点,现多采用口服液或者颗粒剂给药。类似组方的中成药有很多品种,如茵栀黄口服制剂。 


很多家长反映,宝宝在服用了含有大黄的中成药制剂后出现腹泻、纳乳差的症状,因此,对于体质较弱的早产儿、低体重的初生儿可选用不含大黄的茵栀黄颗粒。茵栀黄颗粒在茵陈蒿汤原方的基础上保留两味主药茵陈和栀子,将组方中泻下作用较强的大黄改为黄芩和金银花,缓其泻下能力,增强其清热利湿的功效。方中茵陈为君药,清热利湿、退黄疸;栀子、黄芩为臣药,清热利湿、泻火解毒、除烦;佐以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银花,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应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于改善患儿的临床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关于修订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2016年第140号)附件中明确指出,茵栀黄注射液禁用于新生儿、婴幼儿。这是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及目前制备工艺瓶颈限制,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对新生儿有一定安全隐患。但这指的是注射剂,而不是临床常用的茵栀黄口服制剂如颗粒等。



那么茵栀黄口服制剂还能继续应用于新生儿黄疸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曾组织过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提示茵栀黄口服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此外,相较于西医治疗,采用中医药治疗的黄疸患儿母乳喂养率更高,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母婴感情交流,还能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有益于患儿后期的健康发育。 


【注意事项】
1、茵栀黄颗粒过敏的患者禁用。 

2、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如蚕豆症)患儿慎用。 

3、外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禁用。

当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后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遵医嘱服用茵栀黄颗粒是关键!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6
|
李诗贤
副主任医师
滕州市中医医院丽水微...
普通内科,中医内科,...
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疗,对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神经,肾病,血液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