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英文文献
2018年12月21日 【健康号】 王欧洋     阅读 4184

学医感悟

在我们浙江,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许多医疗岗位要求英语六级。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把英语提到如此高度,我们职业生涯应该没有多大机会给老外看病。

我的感觉是,如果你的英语够好,就能阅读并跟踪相关专业的最新进展,随时有机会去国外学习,提高医学能力,可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再者,目前是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世界,包括医学也一样,即使是中医院也大多是西医为主,中医为辅。如果有重大发现或经验心得,撰写成英文文章,发至主流媒体,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你就是一个科学家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各有志,不是说英语不好就不能行医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在深圳做外贸生意的堂弟,他是英语专业毕业,过了专八,学校倒是一般,不过自己很努力,人品长相俱佳。他大学三年级分专业时,在外贸英语与师范英语中徘徊不定,我建议他去读外贸英语。我那时候对他说的一番话现在仍认为是适用的:你的专业就是你的立命之本,英语是一门语言,如果你掌握的好你就可以如虎添翼,为你的专业服务。这个放在医学上面也是如此。其他专业应该也不会错。

我们阅读的外文文献包括两种:英文专著、英文杂志。前者作为工具书,我认为每人须配备一本自己专业内国际最权威的专著,例如产科的wiliamms obstetrics,内科的Harrison internal medicine,外科学的sabiston surgery,心内科的braunwald heart disease,其他骨科的呼吸的血液的消化的都有。很多年前开会的时候,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说他们科室的年轻住院医师每人一本Miller,而且必须有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定期科室讲课,祖国的最高医学学府就是压力山大。如果觉得英语不是很溜的话,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现在每个版本权威书籍出版之后,人卫出版社都会组织专家翻译。不过我倒是觉得还是看原版的好,所谓的专家编者其实都是其研究生翻译,然后博士校正,最后自己再看一遍,最后就定稿会了,里面的内容难免很难忠实原著。

英文杂志的话,我基本是本专业内的所有杂志都会定期浏览,一般文献进行泛读,对于重要的或者感兴趣的论著、综述都下载打印进行精读,在自己电脑上面建立一个文件夹,收藏相关主题文献,以备下次要用到的时候好随时拿出来。另外一个就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杂志浏览,这个就包括综合类杂志,nejm,lancet, jama,bmj,CNS系列,各学科最经典杂志例如circulation,blood等都没事上去看看,这些都可以增长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自己信奉的话就是“广而存精,博以养专”。

专业英语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会很不适应,坚持三个月就好了。顺利读一篇文章大概需要花一年左右时间,而这个也必须建立在相关领域比较熟悉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就是初读者对着电脑看文献很不适应,会感觉头晕目眩。包括我自己。开始不适应的话可以使用PDF acrobat里面的批注,电脑边上放着笔和纸,边看边记,慢慢速度就快了。医学单词经常很有规律,常用的基础英语单词大概也就是五千左右,就像中国的汉字那样,真正常用的也就是那三千个,那些孤僻字也就是特定环境或者酸秀才才会用的。

每个人读文献的方式方法不一样,这里说下我自己的读文献的顺序,希望对大家有借鉴作用。大家在使用pubmed搜索好文献后,可以使用abstract显示状态,这样的话整个文章的摘要,主题词以及数据库收录情况都可以显示,一目了然。同时显示的文章数目为100以上,这样就不用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了。同时第一轮可以过滤掉60%的文章。

一篇文章中,MeSH主题词是最精炼的部分,你看到题目之后你就会知道研究的大致方向了,只有是你研究的方向或者你感兴趣的才回去进一步看了。接下来是摘要部分,这个可以说是整个文章的总括,他的大部分方法和数据都可以在这里面体现,最后的结论就是文章题目的再一次体现,通过阅读这些你可以明确了是否还需要继续阅读下去了,这一步骤可以过滤掉另外30%的文章了,其余10%基本是我们需要进行全文阅读的了。

阅读文章我基本按照结果-讨论-方法-前言顺序进行。最先看的是结果部分,而国外文章的话基本以图和表的形式进行表达,然后再在下面进行描述,而结果的正文部分也是对图和表格的介绍。论著类文章包括两大类,一个是实验性研究,一个是临床类研究。临床类文章主要包括几个表格:病例选择流程图、入选病人一般情况表、主要研究项目表格,最多再加个不良反应表格或者其他的相关性或死亡率折线图。一路看下来基本就能明白文章做了些什么。大家尤其应当关注的是数据中加了※或者#的数据,这个基本表示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性的文章逻辑性很强,例如很多经典的杂志CELL,JBC,JCI,NATURE MEDICINE这些杂志基本上配有七到十个图,每个图中间又含有七到十个小图。每个图都是上面图的研究基础,一步步达到高潮。临床类文章也大致如此,必备一图二表,患者入选流程图,患者一般资料表,主要数据表。等你不知不觉看完图了,你就知道文章研究啥了,非常简便。但是往往就这些图,作者都是耗资几十万美金,课题组日以继夜的工作,而且承受了很多失败的过程。因此我们看这些文章的话,内心应当怀着对作者最崇高的敬意。

看完结果就是讨论部分了,这一部分是对作者所做结果进行讨论,或者说是进行被告辩护,这些课题的意义,与别人的区别都在这里描述。这个部分也是非常难写的部分。如果你想学习如何写讨论,那么下面就是他们的套路:第一段是对整个研究的一次概括,介绍这篇文章新的发现。第二段分别根据结果进行描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与前期的或者同类研究的相似点与相同点,第三部分大致说明可能出现这些情况的机制原因,有时也会以夹叙夹议形式放在第二段中,第四部分就是文章的不足点了,有点觉得搞笑的是国外这个是必须的,而且感觉你列举的不足点越多,说明你越诚实,文章更好发。最后一段就是结论部分,和摘要的最后一句差不多,但是废话稍微多了些。讨论部分看完之后就是资料与方法部分。实验性研究发在好一些的杂志里基本都是以小字放在最后的。有时甚至会放在补充材料中,你只能在网上看的到,例如JCI,Nature他的方法写的非常简单。而有些杂志发表的文章中方法写的非常详细,如JEPT,FABS J要是做实验的话可以参照这些杂志。而临床研究资料中,观察数据的选取,病例的选择,盲法,排除标准等都对你以后进行临床试验非常有帮助。如果这篇文章与你的研究方向非常接近,而且你可能要借鉴他的方法。接下来是前言部分,记得丁香园里面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讲的是如何得到idea,其实前言部分也就是这个作用,比较形象的说就是漏斗原理:一步步将问题缩小,最后到一个点上面,就是你本篇文章的主旨了,曾经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也非常的苦恼,为什么别人就可以写这么好的一篇文章,他的idea是如何而来,因此我基本花了半年的时间,专门看别人的前言和试验方法部分,这个就是你如何得到idea,如何证明你的idea,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与前言部分相对应的就是参考文献了,一般文章的前几篇参考文献都是综述,也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来由进行描述,最后几篇是与本次主题相类似文章的参考文献,我一般都会将后面比较重要的参考文献全文找出来进行阅读,对你所读文章的理解也非常有用。

最后想说的是,读书是为了实用,为了服务病人,如果你只会读书不用于实践,那就是书呆子,但是面对在面对病人时你又如何使用你所学的知识,这个需要一个慢慢磨练的过程,非得二十年以上不可了。第二个就是面对这么多数据资料,而且很多都是互相矛盾的资料,你如何去选择读,毕竟人的精力时间有限,我们还要生活还要休息,这个就得提高我们的甄别能力,做到有的放矢了。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王欧洋
副主任医师
温州市人民医院
【娄桥】神经外科,外...
颅脑损伤、颅脑肿瘤、脑出血、脑梗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面瘫、面肌抽搐症、三...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