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头部
2018年03月12日 【健康号】 陈斌     阅读 9242

  1.颅骨平片  正常颅骨平片表现,因个体、性别和年龄而异。颅板分内板、外板和板障。内、外板呈高密度线形影,板障居中,密度较低。颅板厚度因年龄和部位而不同。颅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呈锯齿形透亮影。颅缝内可有缝间骨。侧位上可显示蝶鞍的形态、大小及结构。其正常前后径平均11.5mm,深径平均9.5mm,形状分为椭圆形、扁平形和圆形。后前位上,内耳道显示在眼眶内,两侧对称,宽径不超过10mm,两侧相差不超过0.5mm。生理性钙化主要有松果体、大脑镰、床突间韧带和脉络膜丛等部位钙化。生理性钙化的移位仅对颅内占位病变起提示作用。

  2.脑DSA    颈内动脉经颅底人颅后,先后发出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终支为大脑前、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主要分支依次是额极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等;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依次是额顶升支、顶后支、角回支和颞后支等。这些分支血管多相互重叠,结合正侧位造影片容易辨认。正常脑动脉走行迂曲、自然,由近及远逐渐分支、变细,管壁光滑,分布均匀,各分支走行较为恒定。

  3.脑CT

  (1)颅骨及空腔: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可见低密度的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等。鼻窦及乳突内气体呈低密度。

  (2)脑实质:分大脑额、颞、顶、枕叶及小脑、脑干。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分界清楚。大脑深部的灰质核团密度与皮质相近,在髓质的对比下显示清楚。尾状核头部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体部沿丘脑和侧脑室体部之间向后下走行。丘脑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脑的外侧,呈楔形,自内而外分为苍白球和壳核。苍白球可钙化,呈高密度。豆状核外侧近岛叶皮层下的带状灰质为屏状核。尾状核、丘脑和豆状核之间的带状白质结构为内囊,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的带状白质结构为外囊。

  (3)脑室系统:包括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内含脑脊液,为均匀水样低密度。双侧侧脑室对称,分为体部、三角部和前角、后角、下角。

  (4)蛛网膜下腔:包括脑沟、脑裂和脑池,充以脑脊液,呈均匀水样低密度。脑池主要有鞍上池、环池、桥小脑角池、枕大池、外侧裂池和大脑纵裂池等。其中鞍上池为蝶鞍上方的星状低密度区,多呈五角或六角形。

  (5)增强扫描:正常脑实质仅轻度强化,血管结构直接强化,垂体、松果体及硬膜明显强化。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陈斌
助理医师
朝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影像科,医学影像科
腰间盘突出,肩周炎,肱骨外科炎,并指畸形,微整容,骨折,关节脱位等疾病的诊疗工作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