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被狗咬了怎么办?—预防狂犬病紧急处置
2018年05月31日 【健康号】 姜泓     阅读 10219

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非常高的动物源性疾病,主要由犬咬伤后感染,紧急处理非常重要,但要从根本上减少发病人数,以预防为主方为上策。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犬患病之后俗称“疯狗病”,人患病之后也称为“恐水病”。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100%。

 

  流行特征:全球分布,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60000例狂犬病病例。其中99%的病例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等发展中国家。印度狂犬病疾病负担最重,每年约20000-30000例,近些年我国每年发生病例约1000-3000例。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夏秋季高发,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8月。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犬,猫、狐、狼、蝙蝠等皆可为传染源,全球99%的狂犬病是由犬引起的。特别是亚洲、非洲等狂犬病流行区,犬是引起人间狂犬病的最主要原因。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为动物和人、动物和动物间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传播。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总体上农村地区病例多,占总病例数65%;男性病例多,男性约为女性2倍;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约占25%。

 

  临床表现:感染者可出现全身不适、痉挛、幻觉、谵妄、恐水、恐风、恐风、发热、头痛、恶心、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红肿、疼痛、有蚁走感等症状,患者常因咽肌痉挛而窒息死亡。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此外,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II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2)破损皮肤被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3)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4)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粘膜的暴露)。

 

  暴露后处置:判定暴露级别后,应根据需要尽早进行伤口处理(主要为外科处置)。并进行相应处置措施:(1)判定为 I 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2)判定为 II 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3)判定为 III 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遗憾的是,即使经过上述处理,仍有部分暴露者发病,不治身亡。因此,预防关口前移,积极预防犬类狂犬病,减少犬类咬伤才是上策。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