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升陷祛瘀法成功治疗严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案例
2020年11月25日 【健康号】 徐敏     阅读 8325

升陷祛瘀汤为当代国家级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创制,由黄芪、知母、党参、桔梗、升麻、柴胡、山茱萸、三棱、莪术等药物组成。笔者在首届北京西学中高级研究班学习期间,有幸跟随史老出诊学习,亲见史老用于治疗各种大气下陷血瘀证的效果卓然。笔者在自己的行医过程中,也用之有效治疗了很多神经科疾病。以下记录一则升陷祛瘀法成功治疗严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案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徐敏

吴某某,女,57岁,2013716日首诊。

主诉: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年,加重1个月。

现每日发作5-8次,每次持续10-20分钟,能完全缓解,上午发作多,立位和坐位易发作,患者终日卧床不敢活动。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阿托伐他汀20mg,无效。怕冷,腰痛,夜尿频2-3次,大便正常。

既往:糖尿病,高脂血症。

查体: BP110/75mmHg。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非发作期)。神疲,乏力气短,面色无华,舌苔薄白,质淡暗。脉细涩,左寸右尺弱。

辅助检查:CTA示左侧颈内动脉末段闭塞。

诊断: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气虚血瘀,肾阳虚衰)。2、糖尿病3、高脂血症

治法:温阳益气化瘀

处方:白芍10g,干姜10g,茯苓10g,白术10g,附子5g,柴胡10g,升麻8g,桔梗10g,知母20g,山萸肉15g,当归10g,炙草8g7付。西药继服。

2013723日复诊,服药后发作频率显减,每日2-3次,精神体力渐增,可以站立、在室内步行,但5min后会半身乏力,气短,平卧休息后缓解。

查体:BP130/85mmHg。记忆力减退,100-7=30,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5级,感觉正常。舌苔薄白,舌质淡暗,舌下静脉迂曲怒张。

效不更方:白术加至15g,附子加至10g,升麻加至10g,加仙鹤草20g

2013813日,随访,患者可在室内自由活动,仅劳累时偶有发作,每次1-2分钟缓解。继续口服氯吡格雷、立普妥、拜糖平。

讨论:此患者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每次发作10-20分钟,能完全缓解,符合左侧颈内动脉供血区的TIA发作。由于血管的闭塞不是急性发生,没有造成左侧大脑半球的大面积梗死,但侧枝循环代偿机制仍未完全发挥,造成活动后频繁发作,这种情况下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很高的,当下的需要有效的治疗减少脑组织缺血的矛盾。双抗和他汀显然效果不佳。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换个思路,寻求中医药治疗。要想有效运用中医中药,首先要准确辨证:患者平卧时不发作,活动后就频繁发作,甚至由平卧坐起就发病,神疲,乏力气短,左寸右尺弱,提示大气虚陷;上午发作多,怕冷,腰痛,夜尿频,提示肾阳虚衰;脑缺血发作,舌质淡暗,舌下静脉迂曲扩张,脉细涩提示血瘀。故紧扣病机处以升陷祛瘀汤合真武汤以温肾中真阳,患者血压偏低,不利于脑血流灌注,故加当归补血活血。实践证明,只要辩证准确、用方妥当,中药的效果并不慢,此患者的症状在7天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血瘀是心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病机,然而血瘀证的形成也有气虚、气郁、阳虚、血热、血虚、痰阻等多种原因,其中易于忽视的一个就是大气下陷。大气存在于胸中,即《内经》之所谓宗气;《灵枢》中又有“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猝死”之论,清代名医张锡纯大气下陷做了较为深入的阐述,认为“膈上之大气,入于膈下之脏腑,非下陷乎?”。大气下陷的症状变化多端,不易识别:如气短乏力、心悸、胸闷、大汗、咽干、呵欠连连、肢体无力萎缩、水肿、食后易饥、脏腑下垂、痔疮脱肛、二便失禁、月经不止等等。这些症状正是“大气入于脏腑”的不同表现,可能涉及神经、消化、妇科、呼吸等多个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主证,细心询问伴发证,就会发现气陷血瘀是临床的常见病机,升陷祛瘀汤的应用机会是很多的。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