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哪里来?(二)
2020年03月31日 【健康号】 微医药     阅读 888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哪里来?(二)

假说三:遗传因素

ADHD可能有遗传倾向。说到这,有家长就有问题了,“我们两个都没有这病啊,怎么会遗传给孩子呢?”事实上,ADHD不是由单个基因说了算,它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1与多个基因的异常有关。这些基因则来自于多个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如果一个儿童患有ADHD,那么其家庭成员罹患ADHD的风险为普通人群的5倍。双生子研究显示,若双生子之一患有ADHD,那么另一个患病的危险性是80%~90%。一般来说,同卵双生子的同病风险率是79%,而异卵双生子仅32%;但是后者与其它儿童3%~5%的患病率相比,风险高了6~10倍1

这些说明遗传因素在ADH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目前认为ADHD的遗传度为55%~97%,平均为80%1。也就是说,在ADHD的发病中,遗传起到了80%的作用。环境因素,如饮食、铅等毒性,或母孕期、围生期并发症,仅能解释病因的1%~20%。

假说四:环境因素

“既然ADHD 80%由基因遗传决定,我还折腾啥呀,还调整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关心孩子生活和学习环境,这样折腾也没多大用处”,很多家长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可千万别小看这20%的环境因素。

1.孕产期不利因素1

有一定比例的ADHD儿童母亲存在围生期异常史。母亲在孕期抽烟喝酒、服药,妊娠早期感染,低出生体重,早产等都可能引起胎儿神经发育异常,可成为ADHD的患病危险因素。

2.家庭社会因素1

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不良的社会风气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为ADHD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总之,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种种“内因”和“外因”都可能导致ADHD发生。我们了解到这些发病因素,对一些可控的因素如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进行调整,可帮助孩子改善ADHD症状等。

 

 

参考文献:

1. 郑毅, 刘靖主编. 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


*原文出自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 专心有助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