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康复训练图文版,从抬头训练到行走训练教程
2018年06月29日 【健康号】 金伟琴     阅读 8478

训练时要按照小儿的运动发育顺序,如从头部的控制到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等顺序先后训练,有步骤的进行康复训练。

  1、脑瘫康复之头部控制训练

  (1)患儿俯卧位。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左侧或右侧。一手由下向上拍患儿前额,另一手由头向尾刷患儿背部(脊柱伸展可促进头抬)。

  (2)患儿俯卧位。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后面。用手扶住患儿双肩,使患儿俯卧位到前臂支撑,再同时向下压。

  (3)患儿俯卧位。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前方。控制患儿的双手,患儿的手应外旋,把患儿的躯干举起。

  (4)患儿仰卧位。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左侧或右侧。一手抓住患儿的右手,将其拉起。

  (5)患儿仰卧位。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前面。抓住患儿双手放在他自己的膝盖上,坐起。

  2、脑瘫康复之翻身训练

  (1)由下肢带动翻身训练。患儿仰卧,四肢自然放松。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双脚下方,双手交叉,握住患儿的双踝关节,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侧卧位,并同时说:“翻身”;患儿俯卧,双上肢伸向头的前方,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双踝关节,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仰卧位,并同时说:“翻身”。

  (2)由上肢带动翻身训练。患儿仰卧位,四肢自然放松。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头顶上方,诱使头转向要翻转的一侧。双手分别握住患儿腕关节和肩部,辅助患儿用上肢带动其身体转为侧卧位或俯卧位,并同时说:“翻身”。

  (3)用玩具吸引翻身训练。患儿仰卧。训练人员用颜色鲜艳、可发声或发光的玩具吸引患儿转头、伸手抓玩具,诱导其翻身。同时说:“转头,伸手抓,翻身”。

  3、脑瘫康复之坐起训练

  在脑瘫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俯卧位转换为坐位在过程需要较好的上肢及肩胛带负重的控制,为获得良好坐位做备。

  (1)患儿坐于大球上,治疗师位于患儿前方或后方。控制患儿的双肩(骨盆、膝、足),左右、前后移动,促通坐位的矫正反应及坐位躯干的控制的发育。

  (2)患儿用手抓足,半盘坐。治疗师位于患儿身后,轻轻摇动患儿的两侧臂部,使之产生紧张。然后用一只手向前推患儿躯干,使之回旋。

  (3)患儿伸腿坐于球上,治疗师跪在患儿的前方,双方扶持患儿下肢,向患儿前方拉球,诱导患儿出现重心前移,躯干后倾,患儿继而出现躯干的伸展,可促通躯干的充分伸展,控制躯干的过度前倾。

  (4)令患儿俯卧在滚筒上,双手交替支撑,做向前向后爬行的动作,增加肩胛带的自主控制,提高上肢的稳定性及分享动作。

  (5)治疗师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患儿坐于治疗师伸展侧的下肢上,两下肢放于屈曲侧的下肢上,患儿两膝屈曲,这种臀低足高的体位可以抑制角弓反张。治疗师两手扶持 患儿两肩,将肩向下方按压,出现头部与肩的分离后,继续从肩部开始向下方进行有节奏的按压,增强躯干的控制能力。

  4、脑瘫康复之爬行训练

  (1)两手支撑的完成。两肘支撑和抬头是两手支撑的前提。两手支撑,胸离床,颈椎和腰椎进一步伸展,重心向后移至腹部是腹爬的前提。

  (2)四爬位的实现。用两手和两膝将身体支起,重心进一步向后移至膝部,并可用一侧上肢支撑上半身体重,用另一侧下肢支持上半身体重,这是解放一侧上肢或下肢实现前进运动的前提。

  (3)立直和平衡反射的进一步完善。迷路立直、视性立直、躯干立直是四爬位的前提,平衡反射是重心移动(前后左右)维持四爬位平衡的前提,如无这两个前提,即使能用手膝位起立,也不能实现爬行运动。

  (4)从腹爬位到四爬位再到腹爬位姿势变化的能力。对于姿势变化的调节对灵活爬行是很重要的,一个会爬的儿童可随意进行四爬、腹爬或高爬。

  (5)四肢交互运动模式的完成。规范的爬行运动必须是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同时伸屈,两侧交互进行,这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固定模式,该模式发育不完善,爬行也就不能完善。

  (6)侧卧位单肘支撑的完成。侧卧位是身体接地面积减少,而单肘支撑下半身体重时,接地面积进一步减少,这需要有完善的平衡功能才能完成。这种姿势如能完成,说明平衡功能已发育成熟,是四爬运动即将开始的重要标志。

  5、脑瘫康复之站立训练

  我们从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小儿脑瘫的九大站立训练步骤如下:

  (1)、单膝立位训练;

  (2)、双膝立位训练;

  (3)、单、双膝立位转换训练;

  (4)、扶站训练;

  (5)、姿势转换训练;

  (6)、立位姿势控制训练;

  (7)、骨盆控制训练;

  (8)、从坐位到立位转换的训练;

  (9)、从立位到坐位的转换训练。

  6、脑瘫康复之行走训练

  (1)对于那些属于偏瘫型的脑瘫患儿来说,如果他的患侧肌张力较高,在行走时,家长可以用手牵住他的患手,那么,一方面可被动地使他患侧上肢得到充分伸展,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行走中,患侧上肢肌张力的增高。

  反之,患侧肌张力较低或接近正常时,我们牵拉患儿的健手行走时要比牵拉患手行走有益行多。因为,患儿的患侧在行走中,可逐步学会一正常的行走姿态。如:在迈步时,体于的旋转,向前摆动手臂等。

  (2)患儿在步行时,家长需站在患儿前方,用双手牵住他的双手(注意保持患儿双肘关节伸直)辅助他慢慢地把双脚放平后再走。若患儿已有了一定的的行走能力,我们也可以让他双手借助一手推车椅子等较稳固的物件行走。扶手的高度应以患儿体干略微前倾,双肘伸直为准。

  (3)若患儿站立姿式呈膝关节过伸展位,家长辅助患儿行走的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只是家长双手借助或其它物件扶手的高度应略微低一些,以便患儿在行走时,髋关节、膝关节能维持一较小的屈曲位。

  一般人知道的中风先兆是偏侧肢体无力和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实际上中风的症状表现是很多、很复杂的,中风先兆也是复杂多样的,因为患者不知道自己出现的症状是中风先兆,以至于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发生中风。本人结合脑病临床多年的经验,介绍一些已被忽视的中风先兆。.

  1. 一过性双侧或单侧失明

  大脑后循环出现病变时,会影响视力,因此出现双眼一过性黑朦(什么也看不见),一般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且反复次数较多,严重时血管会完全堵塞,造成中风。这种情况在老人出现较多,因为偏瘫较轻,往往病人及家属不重视,但它危及生命的可能性较大。

  颈内动脉进入颅腔后,分出的第一支动脉是眼动脉,当颈内动脉闭塞或不完全闭塞时,首先出现眼动脉供血中断,造成病变单侧眼睛失明。但随着颈内动脉供血改善,眼动脉供血恢复,病人又复明。当病情加重时,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眼动脉闭塞,病人出现一侧偏盲,一侧肢体完全瘫痪,给病人造成永久的中风残疾。例如:患者刘某,男,49岁,因工作压力大,半年之内出现3次左眼失明,第一次出现失明10分种,没有引起重视,第二次出现失明30分钟,之后到眼科去看病,未发现问题,遂继续加紧工作。第三次出现失明后1小时偏瘫,不能言语,虽经半年的住院治疗,仍遗留一侧肢体瘫痪语言不利的残疾,从此失去工作能力,不能上班。

  2.眩晕

  眩晕症状一般属于大脑后循环的功能不全引起,老年人经常出现头晕,有的人不在乎。实际上,头晕也是中风先兆,只不过头晕反复次数较多,不容易形成中风,但如果反复次数多了,眩晕时间延长,形成中风的几率就会增大。一旦形成中风,往往是较重的,因为是脑干部位的病变,病人会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患者王某某,女,65岁,在上厕所和拖地时出现2次眼前发黑,差点晕倒,平时经常出现眩晕,伴有耳鸣,找我就诊,考虑后循环缺血,作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发现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导致脑干和小脑、枕叶缺血,于是给与正确治疗,病人眩晕症状很快消失。

  3.异己手

  有的人会出现一种症状,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左手或右手不是自己的,或少了一只手,这在神经科医生看来属于:“体象障碍”,是大脑额叶病变造成的,这也是一种中风先兆,一般是大脑前动脉缺血造成的,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下肢瘫痪及小便失禁。

  另外,头疼,特别是老年人反复加重的头疼,也是会引起颅内血管闭塞或出血的原因之一。嗜睡或失眠也可能是脑部病变的预兆。以上这些症状都可以是中风先兆,,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及时发现并预防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