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调气必先得气
2018年05月02日 【健康号】 蔡丽君     阅读 8628

名家简介
王岱(1934年9月—2018.3.25),福建省福州市人。主任医师,教授。原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副院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主任委员等。退休后仍继续从事医疗与教学活动。长期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中医基础理论及针灸临床造诣颇深。曾受中医名家岳美中、朱颜、方药中和针灸名家程莘农、郑魁山、郭效忠的教诲与指导。


治学力求博学、多思、勤奋、务实、理论与实践并重、及临床、教学于一体。主张学习中国针灸机理与技能,必须掌握《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精髓及辨证论治之要领。对中国针灸辨证论治定位、定性颇有独到见解,并能运用于临床和教学。对学位性能和针刺手法有比较深的研究,认为针刺穴位对机体的影响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双向性、特异性、方向性和层次性等多种机能。


对针刺技巧特别强调知为针者信其左;针刺以得气为先;要讲究补泻手法;深刺浅刺相结合;掌握有效刺激量。特别是首先提出“跳动穴”概念比掌握其针刺技巧,对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小儿脑瘫恢复及后遗症患者有较好疗效。199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5年荣获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第三届医宗扬医学教育奖。


针灸治病在于调气,即通过穴位以激发经气,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用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综合作用使机体原来造成失调的病理生理生化功能重新调整,得到新的平衡。古代针灸家对激发经气论述颇多。如《灵枢经》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凡刺之道,气调为止”“刺之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得气至,乃去之,无复针”。又说:“中气穴。则针游于港”。《标幽赋》引伸其意说:“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1、针灸治病在于调气,要调气首先要善于得气,气不得何以调也。


2、得气成功基本有三种方式:感觉方式—酸、麻、胀、重、痛。运动方式—鱼吞钩饵、肌肉抽动或肢体跳动。血管反应方式—针刺部位或全身感到冷、热。


3、穴位是一个立体空间,针刺穴位下面的不同组织,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效应,针五体即针皮、脉、筋、骨、肉。其实脉应包括神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其中神经又可分神经干、神经分支和神经末梢。而神经还可分躯体性神经传入或传出纤维和内脏性(植物性)神经传入或传出纤维。它们总是像樹一样从里及表,从粗到细有规律地分布于全身。其实上面所说皮、筋、骨、肉也都离不开所谓的脉。你扎那里,要获得什么气?这是很讲学问和技巧的。


4、针刺穴位时,如何扑捉到能使肢体跳动或肌肉抽动的气呢?首先要看你所针刺的穴位下面有没有躯体性神经传出纤维(运动纤维)这个物质基础。如有,根据本人经验,还要知道这个物质大体在穴位的什么位置?然后采用“按、找、中”的手法去扑捉它。要提高“跳动穴”的刺中率,只有通过多练多扎、做到熟能生巧,巧能升华。


5、“跳动穴”对于治疗运动太过或不及的病症,如四肢挛缩、瘫痹具有较好的疗效。如中风偏瘫、小儿脑瘫、小儿麻痹症等。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