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十年保健品,为什么还住院了?
2018年08月03日 【健康号】 尹岩     阅读 8587

    43岁的胡女士性格开朗,家境优渥,老公开了家网络公司,收入丰厚,儿子学业有成,也不需要她操心。闲来无事,胡女士就开始研究起健康保健。

  她先是买各种国产保健品,又托朋友在国外采购各种保健品,什么维生素、钙片、深海鱼油,不停往家里搬。有次,她往老公嘴里塞保健品,结果老公说:“我不吃,你自己要保健,就买自己吃的,别买那么多,花钱如流水。”胡女士觉得很委屈,认为老公是嫌弃自己不赚钱,于是,她决定学投资,自己赚钱自己花。

  她拿出家里的积蓄,买股票、黄金和期货,一开始,还真赚了不少,拿着自己赚的钱买保健品,她觉得心安理得,也感觉身体很健康。

  谁知,几个月前,期货市场波动,胡女士开始担心自己的资金,心慌、胸闷,手抖、胃胀胀得很难受,晚上也睡不着觉。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股票和身体的事情,一直到凌晨三四点才能入睡,两周下来,憔悴得好像变了个人。保健品也不管用了,为此,她去医院做了一圈检查,但没发现什么问题。胡女士想自己调节调节,继续保健品就能好起来。但是还是觉得不舒服,似乎越来越严重。

  为了安心养病,她决定请人代炒股票。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到医院半信半疑配了点抗焦虑药,吃了一周,觉得没什么效果,就停掉了。她还配了治失眠的药,睡眠有点好转,可白天依然坐立难安,胡思乱想。

  两个月前,股市大幅下跌,胡女士病情较重,做什么都不能专心,脑子里都是股票的事情,睡不着,白天头晕、头痛,全身像着火一般发烫,体内也一阵阵发热,感觉自己“活不下去了”。

  在家人的劝导下,胡女士痛定思痛,卖掉全部股票、期货和黄金,来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她被诊断为“焦虑障碍”,在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后,胡女士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晚上能安然入睡,身体不适也消失了。

  焦虑障碍会出现以下几大类临床表现——

  出现莫名其妙的担心、紧张、不安、恐惧和害怕。焦虑情绪持续性或发作性时,可能出现一种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濒死感”)。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表现出很多的躯体不适症状,如患者会出汗、晕眩、胸闷、呼吸急促、心慌、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次数多、喉头有阻塞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如此症状反过来又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而且颇为严重和顽固。

  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焦虑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愉快心情。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症状缓解后,仍需要坚持服药一段时间以防止复发;停药以及减药需咨询专科医生,千万不要擅自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保健品,我们怎么看:

    首先,我们区分保健食品与药品。药品即经过疗效与安全性试验,具有适应证与不良反应的一类化学物质。而保健食品是经过功能试验,具有一定的功能(注意不是功效)。针对一定的人群,以补充相关营养,原料多以药食同源的成分为主。长期服用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可以达到增强人休功能的作用。所以保健品的功能是有的,但不能和药品相提并论。    

    其次,选择保健品时候最好选择大品牌,中国生产保健食品的厂家实在太多了,加上这个东西还是暴利行业,很多保健品都有夸大的宣传,所以选择也理智一点。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