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脊柱裂的诊断与治疗
2020年04月01日 【健康号】 齐翔     阅读 8059

脂肪瘤型脊柱裂(或称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包括椎管内脂肪瘤和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说着复杂,实际上只要知道脊柱裂病变处有脂肪瘤就可以了。这种脂肪瘤和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不一样,其中大部分的组织结构与身体正常的脂肪组织区别不大,实际上是脊柱裂这种复杂的结构畸形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合并脂肪瘤的脊柱裂病人,我们应该认识到切除脂肪瘤只是治疗这种结构畸形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能仅最为手术的唯一目的。在手术中首先切开脂肪瘤的包膜,在包膜内切除脂肪组织,尽量不破坏包膜。当脂肪瘤与神经组织混杂粘连紧密时,为防止损伤神经组织,在适当解除脂肪组织对脊髓的压迫后,不必强行完全切除与脊髓和神经根融合的脂肪瘤,毕竟手术后残存的脂肪瘤再次复发的几率和速度并不大。另外还要注意不但要松解脊髓受到的纵向的栓系,还要松解脊髓受到的横向的牵拉。有可能的话可以缝合脊髓创面的两端,对于受到病变侵犯的异常的硬脊膜,要尽量切除,不能勉强保留,必要时可以使用人工硬脊膜修补。总之,切除脂肪瘤,缩小病变体积,使脊髓周围与硬脊膜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并使脑脊液充满期间,起到一定的防止粘连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到是:在手术后的随访中,我们不单纯以脂肪瘤切除多少、或是残存多少为判断手术效果的主要标准,应该结合孩子的症状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需要再次手术,有很多孩子手术后有大量脂肪瘤残存,脊髓栓系很严重,但是症状并不严重,或是症状长期没有加重,对这种孩子一般就不要再次手术,手术的实际意义不大,而对于那些在手术后成长过程中逐渐出现新的症状或是原有症状明逐渐加重----特别是下肢活动症状的孩子,应该考虑再次手术,这时手术才会有一定的意义。总之来说,对于这些患儿,第一次手术前决定手术的时候,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比症状意义要大,而以后考虑二次手术的时候,症状比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更有实际意义。

       泌尿系统B超操作简单易行,可以通过测量膀胱残余尿量,观察膀胱内壁、输尿管形态间接了解排尿情况和泌尿系统有无受到损伤。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价值更为明显,在很多病例,可以在出现症状之前即能发现膀胱功能的异常。对手术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查进行对比可以评估手术效果,手术后定期复查可以监测膀胱功能障碍发展程度,便于在必要的时候及时开始间歇清洁导尿。由于一些患儿和家长对尿流动力学检查存在一些顾虑,或是当地检查条件所限,泌尿系统B超检查更显方便,所以对手术后没有症状的患儿,应该每半年做一次泌尿系统B超。一旦排尿异常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间歇清洁导尿是避免泌尿系统损害加重的唯一办法。

        对于有下肢畸形的患儿,比如出现足下垂、足内翻、溃疡等情况要在骨科看一下是否需要矫形治疗,目前通过按摩、肌腱转移手术、关节融合固定、外固定器械等治疗后效果还是不错的。

       总之,对于脊柱裂的病人,要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还要做到手术后长期随访,尤其是监测膀胱功能,及时避免出现泌尿系统的损伤,同时对于出现下肢异常的患儿,早期在骨科行矫形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齐翔
副主任医师
北京儿童医院
小儿神经外科,神经外...
各种脊髓发育畸形如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等),脊髓栓系,脊髓纵裂等,脊髓肿瘤,颅脑畸形,脑肿...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