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疫情期间孩子的情绪管理
2020年05月11日 【健康号】 王克     阅读 10838


疫情还在持续,对孩子来说,这个寒假格外漫长。虽然假期延长,补习班取消,但是封闭不能外出,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长期坐在电脑前听网课,无法跟老师及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枯燥无味的生活让孩子衍生出各种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平时的小事都成了家长和孩子吵架的导火索。








孩子常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烦躁不安,恐慌,乱发脾气。疫情期间,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烦恼:孩子在家中出现敏感、焦虑的情绪,和之前比起来,显得很缺乏安全感。一直宅在家里,让孩子无法接受,开始不停地叨叨,乱动,在家里都磨破了好几条裤子。大一点的孩子虽然不讲,但却容易生气吼叫。很多孩子逐渐出现了不知道该做什么的状态,不停的用零食填塞生活。甚至出现情绪不稳定、行为改变及睡眠等问题。其实,这都是正常的情况,因为长久在家中隔离,远离人群和社交,不仅是大人,孩子也会憋坏的。疫情如果影响到居家隔离的小朋友的心理状态,可不能忽视!在整个疫情的环境下,无论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怎么样,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焦虑。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有一种重获控制感,重获安全感的需要。




二、孩子不愿意上网课。近期心理门诊出现了一批由家长带着来就诊的“拒绝上网课”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在非疫情期间也不定时会出现,他们常常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自我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一次的考试失败或者担心自己的失败从而导致拒绝参与学习的竞争,不愿意承担成长的痛苦造成的。我们称之为“彼得潘综合征”,孩子常常伴有比较明显的情绪问题,除了不能坚持上课,厌学,还有睡眠质量下降,没有食欲,闷闷不乐,害怕见人,不愿意出门等表现,这时候需要今早的借助于专业机构的力量,及时的进行心里的疏通及情绪的调整,帮助孩子正视自己,及时的从抑郁情绪中抽离出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与家长矛盾激化。疫情期间,很多家长平时工作忙不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如今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有大把的时间朝夕相处,但是家长们却不能好好地跟孩子说话,更别提亲子之间的玩耍。家长对孩子的关注集中在是否按时上网课,作业是否及时,成绩是否下降等方面,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父母强势的控制欲,过分的管束以及缺失的关爱,使本来就关在家里像笼中小鸟的孩子,内心更加压抑和愤懑。平时的小事都成了家长和孩子吵架的导火索,孩子逆反心理越发严重,让无数家长为之头疼。




四、醉心于网络电子游戏。疫情期间,孩子们没有社交生活,没有娱乐的发泄途径,更容易沉迷于游戏,一直是令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因为电子游戏都是游戏开发者根据市场需求和玩家的喜好特意开发的,有很强的针对性,而爱玩游戏又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孩子一旦开始玩网络游戏,就很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如今智能手机普遍,手机游戏又成了孩子的首选。眼看着孩子沉浸在游戏世界里,无心学习,甚至对身边的世界都提不起兴趣,许多父母着急焦虑,不知如何才能让孩子摆脱游戏的“魔爪”。而在当今这个网络社会,让孩子们完全不接触游戏,不拿手机也是不可能的。只要孩子能够合理分配时间,玩游戏不沉迷,那么就不要过分反对。因为家长的反对,往往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五、过度防疫,紧张、焦虑,甚至是强迫清洁等行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孩子的心理调整能力不足以应对巨大的压力和生活变故,害怕类似的疫情会随时再到来,害怕身边的亲人因为类似的意外离世,害怕自己因为无意中携带了病毒害了自己和别人,看到别人或者自己有普通流感症状也会异常恐慌并出现心律不齐、出虚汗等生理反应,等。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大多表现为“易怒”的情绪,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也提不起兴趣了,等。即使疫情结束后也因为害怕感染其他病毒每天洗无数次手,每天继续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反复和家长确认自己是不是生病了,等。








如何处理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合理的向孩子解释目前的疫情,保持沟通态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根据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给予不同方式的解释,但原则上都要真实而简洁。比如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可以选择给予绘本或故事形式。对于年龄稍大,会上网查看资料的孩子,我们可以适当引导他/她们寻找一些专业的科普资料,比如儿童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记录片等关于病毒的知识。家长们需要注意保护孩子,减少接触负面信息的机会,比如收看官方的电视频道,手机只看专业医疗机构或正规新闻媒体的报道。




二.丰富孩子的室内活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有创意的活动,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比如跟孩子一起做家务、教孩子做一些美食,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也可以平复孩子的情绪。为孩子选择几样适合家庭进行的亲子游戏,增加有效的亲子陪伴,丰度孩子的家庭生活。




三.增加高效的亲子陪伴。父母的有效陪伴,包括“物理维度”和“精神层面”。疫情期间,父母多跟孩子共同学习玩乐与创造,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利于孩子接受家长的建议和教导。家长应每日抽出固定时间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一天的活动及孩子自身的感受,帮助孩子纾解内心的负面情绪,和孩子每天进行亲子游戏,不仅利于亲子关系的加深,还有利于孩子智力、体能、社会化交流的发展。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都渴望独立,渴望尊重,父母可以试着协助他们,而不是打压他们的独立自主的成长之路,父母尽量少控制,多理解,多给孩子空间,取得孩子的信任。父母展现足够的理解,孩子才会减少叛逆,刚好的接受家长的建议。




四. 家长保持自身情绪平稳。不良的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家长自身情绪出了问题,孩子这个“复印件”同样也容易出现情绪的异常。每一个家长,肯定都不希望孩子复制自己的“创伤模式”,而是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最大限度的缩小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因此家长首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应战疫情,学习如何与孩子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储备充足的知识和技巧应对家里的小神兽的教育。当家长出现了明显而严重的心理疾病时,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不要讳疾忌医,避免将负面情绪转嫁给家人及孩子。




五.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及娱乐时间。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时间表,适时检查孩子作业。不要总是埋怨孩子拖沓,家长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往往拖沓的孩子背后有个拖沓的父母。让孩子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去,劳逸结合,流出足够的体育运动时间和亲子游戏时间,父母和孩子共同执行,互相监督,平等对待,父母以身作则,不对孩子做过分的要求。适当的放手,让孩子管理一下自己,相信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主人翁精神。




六. 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心理专家建议,如果孩子受疫情影响过于紧张或者恐慌,出现了焦虑、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尽早排解过虑的恐慌情绪。目前,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界的专业人士正在全国各地采用热线、网站、现场咨询服务、写公开信及媒体讲座、采访等形式,热诚为大家服务。








归根到底,对孩子来说,最关键的是父母。无论外界如何,发生了什么,当家庭做好了防护工作,父母能保持情绪的稳定,放下手机,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一起游戏,理解和倾听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就是疫情期对孩子心理的最佳支持了!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王克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
本部临床心理门诊,心...
心理治疗师,擅长青少年心理、婚姻家庭心理治疗,心身疾病。青岛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青岛市心...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