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丛集性头痛手术有用吗?漫谈丛集性头痛的外科治疗
2021年04月06日 【健康号】 周洪语     阅读 8812

丛集性头痛是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缓解的。采用缓解急性期疼痛、预防丛集性发作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例如神经阻滞或射频治疗(急性发作期)和神经调控治疗(慢性预防),是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 自杀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表现为单侧眼眶周围、颞区的剧烈疼痛,可伴有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等自主神经症状。这种头痛具有周期性,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发作,发作时患者坐立不安,异常痛苦。

    丛集性头痛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它影响到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患者共患抑郁和焦虑,近二成患者因病失业,甚至会产生绝望、自杀的想法,所以也被称为“自杀性头痛”。很多患者在尝试使用镇痛药物后效果不满意,常常询问“丛集性头痛能做手术吗,手术能根治吗?”

    不得不承认,在相当数量的患者中,常规治疗不够有效,丛集性头痛发作难以控制。在大约15%的病例中,头痛无明显缓解期,历时超过1年,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丛集性头痛,需要长时间服用预防性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药(如维拉帕米)、碳酸锂和麦角胺类药物等,但总体而言,疗效甚微。此时,医生需要尝试各种可行的其他治疗措施,包括神经阻滞、射频治疗和神经调控等。

□ 神经阻滞和射频治疗

    急性期止痛和短期预防性的治疗方法,可用于对药物或吸氧无效的患者。丛集性头痛的部位为头面部,神经阻滞就是在神经或神经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神经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止痛作用。目前针对丛集性头痛最常选择蝶颚神经节,它含有感觉神经和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分支。需要提醒,由于蝶腭神经节位于肌肉深部的颅骨缝隙中,神经阻滞的有效性与定位的准确性有很大关系,不能排除某些患者疗效不佳可能是由于定位的技术问题。

    虽然表现为头面部剧烈疼痛,但丛集性头痛的真正病因并不在面部,这仅仅是一个症状表现,所以针对局部神经节的神经阻滞,是对症治疗,主要缓解丛集期症状,而并不能真正解除疼痛的病因。通常每次神经阻滞的效果大约可以维持1个月左右。

    有医生采用蝶颚神经节射频治疗,较神经阻滞效果更为持久。射频热凝是利用高频电流的持续输出,产生高温效应达60~80℃,使神经组织失去生物活性。脉冲射频是利用间断、脉冲式电流在神经组织周围形成高电压,电极尖端温度不超过42℃,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神经调控

    丛集性头痛治疗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避免反复发作、而不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对于接受过多种治疗方法,仍不能避免反复发作的慢性丛集性头痛患者或者难治性病例,神经调控是一种治疗选择,包括枕神经刺激和脑深部电刺激。

    丛集性头痛属于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其发作的昼夜节律性、周期性及其伴随的自主性特征均提示该病与下丘脑的生理节律改变和神经内分泌紊乱有关。在丛集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中,三叉神经-副交感神经-下丘脑的病理性激活,引起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和头面部副交感神经的激活,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导致难以忍受的头痛和自主神经症状等表现。

    枕神经刺激是一种外周神经刺激方法,可以调节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大约60%的患者术后发作减少50%以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患者有可能会产生耐受,其常见并发症是头皮感觉异常。


 

    下丘脑是丛集性头痛的关键环节,脑深部电刺激(DBS)在脑内特定靶点精准植入电极,通过慢性电刺激抑制异常活动,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丛集性发作。2020年一项荟萃分析,纳入4个队列研究的丛集性头痛患者进行DBS治疗,平均随访44个月,总体应答率为75%,头痛发作频率平均降低了77%。欧洲学者采用蝶颚神经节射频、枕神经刺激和DBS的阶梯分步式治疗方案,平均随访>7年,其中射频治疗的有效率33%,枕神经刺激的有效率50%,DBS的有效率89%。

□ 从“不可治”到“可治”

    丛集性头痛是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缓解的。采用缓解急性期疼痛、预防丛集性发作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例如神经阻滞或射频治疗(急性发作期)和神经调控治疗(慢性预防),是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考虑到丛集性头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通常情况,如使用足够剂量的维拉帕米、碳酸锂和托吡酯等预防性药物仍无疗效,一年内使用过2次激素方案、或者2次以上神经阻滞,建议外科评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既往,很多患者认为该病治不好,只能忍着,或者互相诉苦抱团取暖。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该病症已经从“不可治”到“可治”,有多种治疗选择,但目前还很难说“根治”。患上丛集性头痛的病人,要有客观的认识,需要长期随访和分步骤治疗。故而,既不要绝望放弃,也不要苛求一劳永逸。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