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位家长是如何帮助自闭症孩子的?
2018年05月04日 【健康号】 金伟琴     阅读 8182

不能轻易地放弃希望;训练一定要抓住重点,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科学进行,而且一定要坚持不懈。

  晓鹏(化名)是一个初一的男孩子,因“不合群、被同学孤立、整日郁郁寡欢、不上学”而求医。辗转于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抑郁或焦虑状态”,给予各种中西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心理治疗。


  但当细细回顾其整个成长经历的时候,会发现晓鹏有很多“不凡”之处:2岁才开始说话,自幼在数学方面聪明过人;3岁时可熟练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小学时因数学成绩优异被誉为“神童”;平时没有什么朋友,有时较固执;自幼只吃喜欢的几样食物;体育活动常不能遵守“游戏规则”。


  家人和老师认为这是孩子性格所致,大了自然就好了。升入初中后,晓鹏的言行举止越来越古怪,常把别人的一句玩笑话当真:老师不小心说错一个字,他就会站起来和老师“理论半天”;自习课上有时会突然大叫一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渴望拥有朋友,但又不知如何交朋友……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情商很低,不懂人情世故,与人格格不入,像个外星人”。被同学孤立的晓鹏整日心情低落,最后不愿意去上学了。


  这个聪明的孩子最终被医生诊断为“高功能自闭症”。由于此类患者语言和智商基本正常,所以,不像一般的孤独症那样容易被注意和识别。在小学阶段,这类患者常被认为是性格的原因,多数到初中后难以融入集体才引起家长关注,最终可能被有经验的专业医生发现。


  诊断清楚后,家长如梦初醒。随即,晓鹏被建议到一家专门服务于高功能自闭症的康复中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训练。核心训练内容为:社交技能训练。三个月后,晓鹏获得了基本的社交技能,虽然其社交技能仍明显低于同龄的孩子,但至少不会被人排斥和孤立了,至少能在集体中存在下去了,所以,晓鹏继续回到学校进行融合教育。


  同时,该康复中心对孩子的父母进行了系统培训,在家里继续对孩子进行训练,并不断设计各种各样的社交情境,不断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每到寒暑假,晓鹏都要回到康复中心进行强化训练,开学后回到学校继续上学。三年后,晓鹏已经基本可以与人进行正常交往了,但他的父母至今都没有停止对孩子的训练。


  这个例子至少告诉我们两个信息: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训练价值,不能轻易地放弃希望;训练一定要抓住重点,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科学进行,而且一定要坚持不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