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端午,一场生命的答谢
2018年07月01日 【健康号】 金文军     阅读 8553

        端午节,参加了一位病人的葬礼,老者由农家子弟奋斗成大企业家,终年78岁。3年前找我诊疗时已经发生骨转移——前列腺癌IV期。


        老者就医的曲折经历、对生命渴望的心迹我都历历在目,性格中的强悍固执、乐观豁达、直面现实的鲜明特征令人印象深刻。走到生命的尽头,只让人看见与疾病抗争到精疲力竭的倦容,从未看到恐惧与哀怨。只要有些精力,总是向人展露笑容,甚至回到家中,当剧烈的癌性骨痛难以忍受,向医生打电话求助的时候,只要听说还有药可用、听到医生一两句宽慰的话语,电话里必然报以“呵呵呵呵”的笑声。


        感动、钦佩!  英雄暮年、壮心不已!
      医生常常在解决病人肉体的痛苦,而很多病人,却能够激励医生灵魂向更高的天空生长。
700年前,宋代的文天祥写下《端午》,完全符合我今天我想表达的心情:


        《端午》(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此诗赠送老者,算作送别。

        端午,是怀念逝者、追忆流年、禳灾祈福、祝福安康的日子。
        千百年来,人们已把它过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气质淡雅的美少女已被打扮成花枝摇曳的婆姨:

        《花心动·槐夏阴浓》(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须更求指诀。

        过眼繁华、落英缤纷,诗人放纵笔墨描绘端午欢乐的场景,紧追人为强势营造的娱乐气氛。
娱乐至死吗?
        诗人感叹“此意凭谁向说”,这才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真切体悟与追求:“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须更求指诀。”

        在唐朝的某个端午节,一位非著名诗人写了首七律,今天我有幸读到了: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谢谢唐朝的朋友,今天读罢您的来信,草民我又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知道了愚钝如我者生存于地球的意义。端午HAPPY!
        总是有这样的古人,生就清汤寡水的肠子,不着当世荤腥,长着透视迷雾的巨眼,临世洞若观火。从前而后,他们依然在和我们交着朋友、做着交流、共同HAPPY。
        这是一种永生。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描写了经济匮乏的抗战时期的端午节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2年,老舍冒着端午的狂风暴雨赴朋友之约,经济拮据,朋友卖文沽酒,仅具豆蔬而食。
        尾句“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当年朋友条件好时请老舍吃饭,菜肴要显得丰盛——“鱼三尺”。这次端午节虽然显得寒酸,但老舍却感到大鱼大肉“不似今朝豆味香”,说明友情的份量是不能用菜肴的多少来衡量的。
        就感情的深度而言,在生活拮据的“今朝”,尽管只有“豆味香”的粽子与蔬菜,也并不逊色于以往的“鱼三尺”,表现了两人知心知己、情谊笃深。
        人们会永远追求这样的友谊。
       :这是一种永恒。

        藉由端午,我们的生活产生出许许多多的形式与联想。
        每一种仪式都富有意义、
        每一个念头都由来已久、
        每一次郑重其事的过节,都是对生命的答谢。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金文军
副主任医师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从事外科专业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外科功底,致力于开展和推广泌尿生殖系肿...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