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呕吐的少见原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2020年04月21日 【健康号】 刘继喜     阅读 8816

呕吐;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在胰腺颈的下缘从腹主动脉发出向下行走与腹主动脉形成夹角,其内有十二指肠的第三段即水平部通过。正常人这个夹角约为25-60度,十二指肠在二者之间的宽度为10-28mm。当夹角角度<25度,十二指肠的宽度为8-10mm时会出现压迫症状,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 Rokitansky(1804-1878)首先描述了这个特征,David Wilkie(1882-1938)在1921年报道并提出了慢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概念,为了纪念他的贡献,Grauer 在1948年提出了Wilkie 综合征,Kaiser 等在1960年开始正式使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这个诊断,一直沿用至今。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疾病,发病率约0.013%-0.3%。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上多见于青中年女性。主要临床症状是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可含有胆汁,常发生在餐后数小时内,尤其是站立位或者坐位可诱发症状发作,取胸膝位、左侧卧位或俯卧位症状可以缓解。患者体型多消瘦,发作期时查体可见腹部凹陷,有时可观察到胃、肠型和蠕动波,症状严重的患者在左上腹有时可触及富有弹性、表面光滑、界限清晰的扩张胃窦。患者在缓解期通常无明显体征,常常因为餐后不适、腹胀、呕吐等多处就医,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而且对各种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和助消化药等治疗效果不佳,由于确诊困难,经常被诊断为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或抑郁焦虑状态。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很多。先天性因素有先天性动脉夹角过小、屈氏韧带过短或先天性脊柱前凸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变小。腹腔各种手术引起十二指肠牵拉、石膏固定后脊柱过伸、十二指肠及空肠浸润性疾病或炎症、腹主动脉瘤以及外伤引起临近器官解剖位置改变等是常见的后天因素。另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疾病如神经性厌食、甲亢等,可引起患者明显消瘦,使内脏脂肪减少,特别是两个动脉之间的脂肪减少,导致二者距离变小继而压迫十二指肠。

       胃镜检查可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对于诊断本病帮助不大。消化道造影在诊断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典型征象有:(1)造影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或升段时受阻,可在该处观察到“笔杆征”压迹;(2)胃腔扩大,但幽门管通畅;(3)受阻部位以上的十二指肠扩张并出现反复强烈的逆蠕动波,或出现明显的顺逆蠕动交替存在的“钟摆样”运动征,对比剂可返流入胃内;(4)采取俯卧位或胸膝位,症状可缓解,对比剂易通过。由于吞服钡剂可能会加重梗阻的症状,患者剧烈呕吐无法配合,检查时要慎重。腹部动脉血管CT成像准确率较高,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和十二指肠之间的立体结构关系,确定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程度,并能同时排除其他疾病,比超声和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更高。

       理论上讲,解剖变异选择手术治疗最理想。但由于病例少见,缺乏统一的手术术式的选择,加上手术治疗创伤大,可能产生术后并发症,最终影响疗效,因此对于不伴有腹部肿瘤、腹主动脉瘤或发生严重并发症等的患者来说,优先选择营养治疗。肠内营养通过增加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位的脂肪组织和淋巴组织,可以增大动脉夹角来改善梗阻症状。对于轻症患者可以选择口服流食、肠内营养制剂,少食多餐,餐后取侧卧位或胸膝位并取头低脚高位。注意的是,由于患者吸收功能没有受影响,可以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如安素、能全力等。对于不能耐受口服的或口服不能满足正常营养需求的,应早期使用鼻空肠营养管。肠外营养可以作为临时补充手段。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既可以通过胃管引流出胃内容物,减轻患者呕吐等症状,又可以通过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也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要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屈氏韧带松解术、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和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等。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虽然是良性疾病,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难度。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于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合理选用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成远.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腹腔镜手术治疗。2017硕士论文。

2.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maybe overlooked in women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Intern Med,2017,56:2549-2554.doi: 10.2169/internalmedicine.8647-16.

3.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improved by enteral nutritional therapy: a retrospective case-series study in a single institution. Ann Nutr Metab, DOI:10.1159/000506620.

4.Historical terminology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2020,67:282-283.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刘继喜
主任医师
北京和睦家医院
消化内科,消化中心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幽门螺杆菌规范治疗,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及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