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主要是阳不入阴,胃不和则卧不安,肠胃不好容易引起睡眠不好
2020年11月24日 【健康号】     阅读 1276

失眠有很多原因引起的主要是阳不入阴,与情志,心胆气虚,肝火,痰热,心肾不交等有关,胃不和则卧不安,肠胃不好容易引起睡眠不好。因胃强多食,脾弱不运,停滞胃腑,成饮成痰所致。其证胸前满闷,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或头目眩晕,睡则气逆。因胃强多食,脾弱不运,停滞胃腑,成饮成痰所致。其证胸前满闷,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或头目眩晕,睡则气逆。治宜和胃化湿祛痰。胃强多食,脾弱不能运化,停滞胃家,成饮成痰,中脘之气,窒塞不舒,阳明之脉,逆而不下,而不得卧之症作矣。”人的睡眠是由于卫阳进入五脏在晚上,老年人的营卫通畅不够,营卫血脉易于梗阻,因此晚上难以入睡而白天阳气不足而常常困乏。年轻人营卫血脉通畅无阻,晚上睡眠相对比较容易,因此白天不会困乏而精神百倍。这是睡眠的机理,卫为阳在外,五脏为阴在内,卫阳进入五脏在晚上,也就是阳气入阴在晚上,临床上阳不入阴的诊断主要包括心神浮动,不能正常潜入阴水的病症。临床上治疗失眠多以潜阳安神,滋养心阴,清心安神等为主要方法,其目的也是引阳入阴。胃肠道是人体第二个大脑胃肠道不是简单的由肌肉和黏膜组成的管道,而是在复杂的神经系统支配下发挥功能的一个整体。一方面,肠道受丘脑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另一方面,胃肠道本身尚有自动调节的神经系统,即肠肌间神经丛与黏膜下神经丛,且总数与脊髓神经元相仿。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存在于胃肠道内的肽类激素也存在于脑内,作为神经信息的遗传物质,故称为脑肠肽,这也提示神经系统与胃肠系统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因此,胃肠道有人体“第二大脑”之说。精神与消化道之间的关系密切,例如,精神状态的变化能影响胃黏膜的血液灌注和腺体分泌,也能引起结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的变化。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工作不顺心,精神紧张,与同事或家人争吵之后,或出现关系重大的突发事件时,往往茶不思,饭不香,没有食欲;有的人生了气可出现上腹痛、腹胀、胸闷等症状。中医认为五行中胃肠属土,肝属木,五行关系中肝木克土,当肝气郁滞生风袭土,出现脾胃的阴阳平衡失调。从脏腑所处位置来看,胃与心相邻,中医经常将胃称为“心下”,心与胃的病症相互影响,胃气不降也将导致心火不降,《伤寒论》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剂,半夏泻心汤就是为此而设,又因为肝藏血,心主神明,因此胃与神志的关系非常密切。也就是胃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胃不和则卧不安前面讨论了胃肠与大脑的关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胃肠在这里主要是指胃,大脑是指心。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是由于阳明胃气应降不降而逆于上,所引起的症状影响到心阳不潜降而引起的失眠症状。六经中的三阳经的功能分别是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如果阳明不阖则阳气上逆,阳气上逆则卫气不降,因此夜卧难眠。生活当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晚上吃得过饱,会感到胃脘胀满,气逆不舒,这时胃中的阳气不降。中焦脾胃好比大地,阳气入阴犹如太阳西落,如果中焦土郁食物潴留,阳气难以顺利通过中土而潜藏,逆于上是造成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治疗应以引阳入阴,降阳明胃气,《黄帝内经》记录了一个方子叫做半夏秫米汤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失眠主要是阳不入阴,胃不和则卧不安,肠胃不好容易引起睡眠不好半夏性味辛温,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它被广泛用作化痰浊用,并通过安神清脑方剂药物配伍,以祛除各类痰邪,如《本经逢源》说:“半夏,同苍术、茯苓治湿痰;同栝蒌、黄苓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栝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半夏含挥发油、少量脂肪、淀粉、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谷甾醇、胆碱、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3,4-二羟基苯甲醛等。具有镇咳祛痰、止吐作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