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无症状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治疗吗?
2021年09月25日 【健康号】 赵岩     阅读 8718

体检中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如果自己没有任何身体的不适是否有必要治疗呢?近期的一篇学术论文对无症状幽门螺旋杆菌感的临床决策非常有帮助,予以解读。

导读:回答以下常见问题:

-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是否需治疗?

- 无症状的细菌感染有何危害?

- 除菌治疗以后还用再检查吗?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在1994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一类胃癌致癌原。Hp感染能够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

我国成年人Hp感染率较高,目前体检常包括Hp检测。对胃癌的高危人群、有慢性胃炎或者消化道症状的感染者开展除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症状,降低胃癌的风险。而体检所发现的Hp是否有必要除菌目前仍未达成广泛共识,包括对生态、细菌耐药、卫生经济学等考量,需要谨慎决策。 而韩国的一项研究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此研究样本量较大且有长期随访数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参考价值。在此予以学习解读。(pubmed号:29345408)


研究者收集了历时10年的数据,包含38,984人的数据经筛查最后纳入38571人,其中无感染者14,282人占37%,发生感染而接受了成功除菌治疗者4535人占11.8%,发生感染而没有治疗或治疗失败者19,754人,占51.2%。


研究结论:

  1. 估算整体研究人群的胃癌发病率,大约在10万分之54.5。韩国胃癌发病率很高与我国相似。

  2. 经过平均六年半的随访,发现Hp感染者比非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高了4.12倍。

  3. 曾经有过感染但成功除菌者,与非感染者相比,胃癌发病率无差异。

  4. 其他胃癌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年龄(高龄),吸烟,胃癌家族史,及胃黏膜萎缩。

  5. 除菌治疗在各年龄段都有助于降低胃癌发生,其中获益最明显的年龄段是40岁~70岁之间,特别是在50~60岁之间。




问题1:这篇文献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

因为此研究的对象为韩国居民,属于胃癌高发的人群,而且研究是回顾性设计,对于其他种群的人群是否适用仍然存疑。这篇研究所报道的韩国的Hp感染率与我国相似,而且韩国与我国的胃癌发病率相似,都属于胃癌高发,因此这项研究成果对于指导Hp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问题2:除菌治疗后还需要随访吗?

需要注意的是,此研究指出经过治疗以后约86%的感染者成功除菌,,但是仍然有14%的病人即使换用二线的除菌治疗方案后,仍未获得成功除菌。这部分病人的数据被纳入未进行除菌组。也就是,如除菌失败,胃癌的风险仍然存在,所以除菌治疗后要随访,明确除菌效果,确保除菌成功。


问题3:想除菌应该吃什么药呢?

此研究所采用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三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任选其一,联合阿莫西林1g与克拉霉素0.5g,所有药物日两次口服,连用7~14天。这个方案目前与我们推荐的方案略有不同。原因是这个研究期间,Hp对克拉霉素耐药比例还不是很高。目前我们的治疗药物已经有所调整。因为指南每年都可能更新,所以需要积极跟进学习。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