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专访智康弘义:蓄势而发,以终为始的开局之路
2023年11月08日 【健康号】 动脉网     阅读 253

ADC赛道无疑是今年的主角。

2023年已近年底,回望今年,虽然生物医药领域整体投融资热度仍在低位徘徊,但一些细分领域似乎已然率先回暖向春。

ADC赛道无疑是今年的主角。一系列ADC相关的重磅交易,一个又一个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创新,不仅活跃了国际BD市场,也引起了生物医药一二级市场投资人对于ADC赛道的广泛关注。

相比ADC逐步升温的态势,慢性肾病领域似乎是“突然”受到了空前关注。随着诺华以35亿美元收购肾病专科公司Chinook,以及以诺和诺德为首的糖尿病领域头部玩家公布糖尿病肾病大规模临床阳性结果,慢性肾病正在成为下一个研发和投资热点。

随着这些热潮的出现,国内一些低调的Biotech开始引起市场的注意,智康弘义即是其中之一。这家成立不到6年的公司已有7款产品在临床开发阶段,大部分产品在全球都处于领先状态。在ADC领域,智康弘义开发了全球独家的CDH3 ADC并且临床推进迅速,深受行业关注,据悉还有一系列创新靶点的ADC处于临床前快速研发阶段。在慢性肾病领域,公司早已布局了一款潜在最优的ETA小分子拮抗剂,已在II期临床。

这让大家好奇,这家公司为什么布局这么多管线?选择产品和适应症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最近,我们有机会独家采访了智康弘义的高管团队,发现这家一向低调的企业基础深厚,韧性十足。他们在团队搭建、管线选择、临床开发、国际合作等各方面,都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脚印。

本次接受动脉新医药采访的智康弘义高管团队成员包括:


  • 创始人、董事长 贾祥波先生

  • 共同创始人、执行副总裁 王一维博士 (2017年12月共同创立公司)

  • 联席首席执行官 黑永疆博士 (2021年加入公司)

  • 首席商务官 Kaan Certel博士(2023年加入公司)



志同行远,长风破浪


中国不缺制药企业,但亟需更多优质的创新企业和解决临床刚需的创新产品。创新药事业需要专业,也需要专注。我们坚持把科学家的理想转为现实,把患者需求转成产品。”谈到创办智康弘义的初衷,拥有十余年制药领域创业经验的贾祥波说道。

早在2003年,贾祥波通过收购重组了无锡一家中外合资制药公司进入医药行业,自此经历了从工厂建设、研发注册、生产销售、医保采购,到政策研究、战略管理、团队组建、商业拓展的各个环节,见证了监管政策和产业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也涉足过跨行业的工作,但做药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事,不过情怀之外,更需要能力、时机和条件。得益于靶点爆发、人才回流和政策红利,2016年前后,我感觉转型从事创新药研发的机会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紧迫。”贾祥波回忆道。2016年,他把旗下的无锡工厂转让给了药明康德,无锡合全药业因此诞生,“与药明创始成员以及管理团队的合作,加深了我和药明人的缘分,也让我对CRO的商业模式和价值有了与众不同的视角和认知。”

“我希望打造一家中国领先的具有持续创新产品和深度商业化能力的生物制药公司。”经业内资深科学家介绍,2016年,贾祥波认识了彼时还在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临床病理系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王一维博士,她是一位具有扎实的交叉学科背景、对疾病生物学有着深厚功底的科学家。

“在Cleveland Clinic做转化医学研究时的积累,帮助公司节省了大量靶点筛选验证的时间,尤其对于肿瘤大部分的靶点机制,我基本上都比较清楚。”彼时的王一维在获得基础医学本科、遗传学博士学位后,已在Cleveland Clinic工作多年,完成过从零搭建五十多人实验室的工作挑战,也带领过团队进行大量前沿的肿瘤靶点验证、Biomarker开发、动物模型搭建、药理药效测试等工作。 “从个人来说,我不希望去做所谓‘卷’的东西,更希望开发成药机会较大的新一代靶点,差异化满足临床需求。经过长时间的充分沟通,我跟贾总在这些想法上是一致的。于是我选择回国,协助贾总在2017年年底创办了智康弘义。”王一维如是说。

“2017年底,我投了我自己,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创业。”贾祥波告诉记者。

2021年,经过3年多的努力,智康弘义已有多款药物获批临床,公司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初步打造具有BIC潜力的产品管线。构建系统领先的临床开发能力成为新的战略任务。对于公司CO-CEO(兼CMO)黑永疆博士,贾祥波介绍说:“他是一位极为资深的临床医学科学家,服务过不同的跨国大药企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有着国际和国内临床试验的领导经历,对小分子、大分子、ADC等不同技术路径的药物都有丰富的临床开发经验,与公司的管线、发展阶段极为契合,他的加入使公司的临床开发能力迅速达到了国际水准。”

谈到公司美国 CMO Eric Rowinsky博士时,贾祥波介绍,在黑博入职之前,Eric就已经担任公司的临床研究顾问。今年他正式加入智康弘义担任美国CMO,在黑博的领导下负责美国临床试验。“Eric有着耀眼的履历,曾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肿瘤学副教授,在美国推动过西妥昔单抗、雷莫芦单抗等多款重磅新药上市,还曾担任多家知名上市公司董事,并有独立运营北美地区临床的经验。Eric几乎参与了公司所有项目临床方案的讨论,帮助公司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美国临床批件。高手联合,1+1大于2,双CMO机制,更好地保证了临床开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贾祥波非常看重Out-licensing ,他说这是公司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的捷径。随着临床试验的进展,推动国际权益合作将是公司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我们已找到一位非常合适的BD Leader,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深入沟通,赛诺菲全球肿瘤对外合作负责人Kaan Certel博士已于一个月前正式出任公司首席商务官。Kaan拥有丰富的全球商务拓展经验和资源,入职以来,已在公司之前的基础上带来了非常好的进展。”对于新任CBO,贾祥波介绍说。

历经6年发展,智康弘义已组建了一支在新药创制各个环节兼具丰富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国际化团队。回顾团队组建的过程以及一贯的识人用人原则,贾祥波提到:“最重要的有3条:一是双方事先要有充分的沟通,看得清对方的天花板,在交流中能够产生化学反应和信任;二是大家有明确的共同目标,认同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而不只是通过利益维系合作;三是要确定大家能够理解并接受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边界。”


从立项到临床,转化医学助力深挖管线护城河


智康弘义有个鲜明的特点,即以疾病生物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高度重视转化医学在立项、分子设计、临床开发各个阶段的关键作用。

王一维表示:“肿瘤和慢性肾病的发生机制都非常复杂,长期存在临床未满足需求,多靶点多技术路径的协同能够更好满足疾病的临床治疗需求,新靶点的不断发现和不同技术路径的迭代为当下的药物创新提供了机会。在肿瘤领域,我们画出了靶点、疾病、药物开发的多份地图,提出了从抗肿瘤治疗到抗肿瘤耐药治疗的思路,根据不同机制特点和疾病期需求,优先确定了差异化的肿瘤免疫、合成致死(DDR)、抗体偶联(ADC)三大方向。在肾病领域,优先选择了有多个潜在适应症的新一代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来进行开发。”

“靶点是公开且稀缺的资源,公司最主要的目标是开发极具潜力的新靶点,并将每一个靶点的价值最大化,”王一维说,“智康弘义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疾病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发现、挖掘新靶点来满足临床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更加适宜的技术形式来充分发挥靶点的药物作用机制,提高靶点开发的成功率,最终形成了公司当下横跨多种Modality的产品管线组合。”

“立项是商业化的起点,我们始终关注下一代热门靶点。FIC产品外,公司项目在进入临床时至少需要取得国内前三、全球前五的开发顺位。”她进一步解释了各条管线都具有领先优势的原因。此外,“清晰的科学机制、长期的临床需求、远期的商业价值、监管政策的变化趋势都是我们立项时的考量点。”

王一维提到,在药物发现和临床前开发中,转化医学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以公司CDH3 ADC产品的开发为例,前期进行了大量转化医学的相关研究,首先创新了靶点开发,还针对肺癌适应症对毒素进行了筛选,最大化临床的成功。

对于公司管线布局,黑永疆补充道:“从临床角度来看,公司肿瘤管线组合既有内生式的联用潜力,减少临床开发成本,也可以与其他公司开展合作临床试验,多样性方式增加了临床适用场景和未来商业化的机会,发挥one for more 效应。至于是否可以联用、如何进行联用,公司的转化医学团队会进行充分验证。”

贾祥波也从企业经营风险和商业化的角度分享了观点:“新药开发是高风险、长周期的事情。对仅有单一管线或极少管线的公司来说,很容易因单一产品的失败而遭受巨大影响。从商业化角度看,尤其在中国市场,单一产品、小适应症通常也很难支撑起大规模的商业化,合理的产品矩阵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临床开发,科学和资源平衡的艺术


作为一家创新技术公司,手握七款FIC和潜在BIC的临床产品,智康弘义有哪些开发策略和原则令人期待。

“首先要始终秉承‘以终为始’的原则,洞察当前和远期临床未满足需求,做好人群分析和适应症定位。”黑永疆强调,“要把最好的资源放在最好的项目上,虽然智康弘义的每款产品都有可能成为爆款,但成药性明确、单药有条件上市机会大、国际权益合作确定性高的项目将优先获得公司的支持,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据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黑永疆认为:“探索联用方法是另一个思路。整体来看,基于不同作用机制的联合用药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今年9月,智康弘义就TIM-3单抗与阿斯利康PD-L1单抗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在国内开展治疗HCC的Ib/II期临床研究。

智康弘义已有多款产品在中美获批临床。黑永疆提出,当前环境下,公司的策略是优先在国内进行剂量爬坡,在取得较好的数据后,再根据产品国际化潜力,在中美两国同步开展人群拓展试验,提高临床开发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在黑永疆看来,公司产品在开发阶段上梯队展开,除了高ETA选择性项目将于2024年开展III期临床外,其余产品接下来以Ib、II期试验为主,这种布局有助于公司资源的平衡。另外,公司严格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以及高效的运营效率,都有助于公司的成本控制和资源最大化利用。

“2024年,公司大部分产品都有望获得重要里程碑,实现POC,这将有利于我们的BD,相信也将有利于融资。”黑永疆说道。


In China for Global,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国际BD合作方面,智康弘义多款产品正在与MNC接触洽谈中,其中最炙手可热的当属公司全球独家的CDH3 ADC以及ETA小分子拮抗剂。

首席商务官Kaan Certel博士提及了加入智康弘义的原因:“我加入之前,就和公司团队有着深入的沟通,对公司产品作了详细的分析,公司几乎每一款产品在全球进度都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有着良好的成药潜力,目前的临床数据令人鼓舞。我和所有美国同事一样,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作为一家Biotech,公司对商业的高度理解,对科学的尊重,团队之间的相互信任,这都让人印象深刻。”

“我有信心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价值。我和BD团队已制定了计划,希望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在BD方面有重大突破。公司的共识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的价值,优先和MNC合作,为全球更多患者创造价值。” Kaan补充道。

后记:“寒冬”之下,我们看到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加,出海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形式日趋多样。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的产品不断地获得FDA、EMA批准上市,获得国际认可,一个更强的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在迎面走来。让我们一起加油,拥抱下一个春天。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