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还是“私人订制”好
2018年01月22日 【健康号】 夏军权     阅读 9404

最近看到网上一个外国家庭医生在中国体验“中国式体检”的文章,感触颇深。

文中形容在体检中心的感受:“这里不像是一家医院,更像是一家工厂,一家高效的工厂。而我就像一头屠宰场里的牛,穿行在流水线”。


文中对体检人员的评价是这样说的:“在体检最开始时,没有医生或护士询问健康问题,做风险评估,然后再决定他需要做哪些检查。医院体检的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能力根据客户的健康需求推荐体检项目,而事实上,他们都是销售人员。”


我丝毫不觉得这位外国医生言过其实,恰恰颇多同感。我真的不了解国外是如何体检的。但“中国式体检”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几点:


1、商业目的太强。把体检作为赚钱的手段,于是有了各种“套餐”,不是“量身定做”,而是看钱说话,有钱就做“高端”的套餐,至于有没有必要、检查的实用性则往往不去评估。


2、流于形式。一些“公益性的体检”,比如针对老年人群的定期体检,这一点非常明显。做了体检,却常常达不到应有的目的。甚至连晚期肿瘤还能漏诊。


3、偏大众,轻个体。体检“套餐”化,没有针对个体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检查。泛泛的“拉网式”的体检,常常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需要的却检查不到位。


4、体检套餐缺少行业标准。现在很多体检中心的套餐没有经过专家评估,各自为政,没有行业标准。所以可以说一些该查的没查,而没有太多临床意义或仍然有争议的东西却堂而皇之的进了套餐。拿我了解的消化科相关的知识来说吧,比如乙肝二对半被有些体检排除在外,其实对我们这么一个乙肝和肝癌的大国,乙肝二对半的检查还是非常必要的。而血清前列腺素、胃泌素、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抗体等等尽管认为与胃癌筛查有一定关系,但其评价是一个很复杂和专业的问题,并不适合作为一般体检的套餐。


5、缺乏风险评估,小题大做,滥用高端设备、仪器作为“高端套餐”项目。比如用PET—CT作为常规体检项目筛查肿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一些检查项目比如放射性、同位素等等应该做相应的评估,确定其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


6、忽视胃肠镜的检查。恰恰也是体检缺乏个体化的结果。比如五十岁以上的人群、一些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的或有相关报警症状的,胃肠镜检查非常必要。


7、体检前缺乏评估、体检后缺乏合理指导。不客气的说,很多医院的体检中心成了“收容中心”,一些能力较差、业务水平较弱的都被安排到体检中心,所以检查前的评估不到位,项目安排不合理;检查后对于异常的项目,不管临床有没有意义,千篇一律的建议专科门诊,不能给出合理的建议。


本来定期体检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些流于形式、低水平、没有意义的体检不做也罢。所以半年前才做了体检,半年后查出晚期肿瘤的,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体检“私人订制”非常重要。具体讲,就是根据个人的身体特点、职业、年龄、家庭情况、既往病史、现有的症状体征等等,制定一个个体化的体检方案,从而希望通过体检,全面了解身体的状况,评估一些现存或潜在的风险,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案。比如曾经有一个退休干部,每年体检,都是按照“流水线”走,一次到我这儿看胃炎,我发现他有结肠癌家族史,建议做了一下肠镜,结果结肠多发性腺瘤样息肉,其中一枚已经局部癌变。随后在肠镜下做了治疗,预后很好。如果他继续依耐每年的体检,但不做肠镜,最后可能等发现肠癌已经是晚期了。


总之,体检应提倡“私人订制”,有时找一个了解你身体状况的医生,给你制定一个体检方案,远远比你到体检中心做一个他“套餐”有意义。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