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要不要进行药物治疗?
2018年07月23日 【健康号】 徐进     阅读 7501

在门诊上经常遇到一些孩子,在刚上小学不久时已经被诊断为多动症了,但是家长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大,没有使用药物治疗,到了三四年级,孩子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再次带着孩子来看医生。到此时家长依旧对于用药有很多的顾虑,一些家长仍然不愿意让孩子接受药物治疗。因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药物治疗的看法和态度。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心理科徐进

十年前我在读大四时就开始去跟老师的中山三院的发育行为儿科的门诊,在门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多动症的患儿,当时我也觉得让这些孩子一直服用药物是一件不合适的事情,觉得应当从心理治疗、家长干预、注意力训练等方面入手,不使用药物来治疗多动症。

后来我去湘雅读研,毕业的课题做得就是儿童多动症的综合性的心理干预,我希望研究采用非药物的综合性心理治疗的疗效,寻找合适的方法。在设计实验时导师曾建议我同时合并药物治疗或是一部分孩子进行药物治疗,然而由于样本量本身就比较小,且我当时很希望能不用药物治疗多动症,所以整个实验都是没有合并用药的。

2009年的暑假,我们对10个孩子进行了20天的综合干预,进行放松训练、视觉执行抑制训练、听觉执行抑制训练,进行了几个小专题的技能训练:有效沟通、识别控制愤怒、问题解决技巧,对家长也进行了四次的家长讲座。经过20天的训练干预,孩子们的情况是有一些改善的,家长们也报告孩子有一些好转,自己的压力也有所减轻。我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学龄ADHD儿童的疗效研究》。

如今几年过去了,我和当时一些孩子的家长一直都有间断的联系,这些孩子后来的情况也有些不尽如人意,有的孩子初中时无法适应学校生活,退学一年;有的孩子最后就读了职业高中...

因此,我也在反思自己对待药物治疗的态度,是否我们成人自己对药物的恐惧导致对孩子的治疗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多动症的孩子很多没有智力问题,他们出现这样的结局有些令人惋惜。

很多孩子实际上受到了很不好的对待,近期门诊上遇到一个孩子,小腿上有多处淤青,是他的父亲用衣架打的。孩子受到家长的责打,心理上是一种很矛盾的过程,一方面孩子对家长有着深厚的依恋,而他依恋的人又在伤害他,这种矛盾对孩子的正常发展及亲子关系十分不利。这个孩子在学校因为不守纪律,老师曾要求全班同学不理他,不和他说话,直到他表现好为止,这种社交的排斥和拒绝,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很不利,有多项关于社交排斥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有一个研究:研究者请受试者在网上与两名玩家一起玩一个小游戏,(这两名玩家实际上是电脑模拟的),在游戏中这“两名玩家”故意忽视和拒绝受试者,在游戏结束后进行一些测验,发现被社交排斥的人有着明显的失落,在评价事务时有更多的负面评价和愤怒。研究中这样陌生的可能永远都不会见面的人的社交排斥都给人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可以想象一个长期处于严重的被社交排斥的孩子会有多困难,很多大一些的孩子出现对立违抗也不难理解了。

我们更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因为觉得它会影响生理的改变,然而生理和心理本身就是一体的,现在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有研究显示了在人受到社交排斥时大脑中的反应区域和身体受伤时的反应区域是一致的。

因此,在决定是否用药时,我们更加要权衡一下利弊,我也不愿意让孩子长期服药,但是这些孩子目前的状况:成绩不断的下降、老师同学的排斥、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家庭关系的紧张、以及父母的情绪低落...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远大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在多动症的治疗方面,药物治疗的疗效是明确的,我看到一些坚持用药,取得良好发展的例子。在用药方面,香港的医生更加积极,而且患者的配合度比较高,我上次文章提到的在香港治疗的孩子6岁多一点就开始服药了,他的妈妈反映他的成绩良好,都有八九十分。(这一点我本以为一年级的孩子考试八九十分很正常,但他妈妈说香港的课程很难,一年级就有英文的看图写句子之类的东西,有一些孩子才考四五十分,可能和内地不太一样)。

实际上我个人是不喜欢给孩子用药的,因此我从读研究生开始,就一直努力在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干预;作为一个医生,我不能被个人感情影响太多,应该提供专业的医学建议,对于用药这个问题我努力做到严谨认真,有需要的时候就建议用药。然而经常遇到一些情况,当医生建议使用有临床依据、经过正规批准的药物时,家长常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不愿意服药;而一些没有临床依据,医生不建议使用的药物,家长却坚持想试一试,这是一个难题...

希望医生和家长们多一些沟通交流,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看到一些孩子孩子延误了治疗时机,我觉得很惋惜。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徐进
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妇女心理卫生科,心理...
1、睡眠与各种睡眠障碍 ,2、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状态、各种查不出原因的躯体不适、...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