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结合-目前肝癌的几种常见治疗方法
2020年03月03日 【健康号】 刘凯     阅读 8006

肝癌的治疗

确诊患肝癌后,很多患者的下一个问题可能就是:怎么治?化疗、放疗、介入、消融、肿瘤免疫等专业词汇意味着什么?它们又是如何挽救生命的?

下面,将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大家全面了解肝癌的治疗。

首先,尝试把人体想象成一个花园,免疫系统是守护花园的园丁,而癌细胞则是“煞风景”的杂草。健康状态下的花园生机盎然,园丁也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监督土里“冒头”的杂草,一旦发现就迅速拔除。但园丁也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因为生病而没能将杂草扼杀在萌芽期,也可能因为杂草长得形似健康植物而被蒙蔽。

但无论什么原因,一旦杂草疯长,健康植物的生长空间就会被迫压缩,营养物质也被抢走,最终导致花园荒芜。此时就会需要“外部力量”的加入帮忙除草,让园丁恢复对花园“秩序”的掌控。

手术

手术相当于直接铲出杂草及其周围的土壤。但与此同时可能会连带拔出健康植物,或是有草根残留。

肝癌中的手术治疗包括两种:肝切除和肝移植。

肝切除手术被认为是早期肝癌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切除手术一般主要有两大考量:一是肿瘤大小、数目和对血管以及其他脏器的侵犯程度[1];二是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肝功能[2,3]。肿瘤小、数目少、肿瘤较集中、侵犯程度低、不过分虚弱以及肝功能较好的患者通常是比较理想的手术对象。

肝移植则是完全替换病变的肝脏。这样不仅可以治疗肿瘤,也可有效避免其他肝组织发生癌变。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包括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控制排异反应等。此外,移植供体的缺乏也是一个问题。

化疗

化疗相当于在花园中喷洒除草剂。这一做法的杀伤大,范围广,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其他健康的植物。同时,一些比较“顽强”的杂草可能难以被杀死。

对于肝癌来说,目前化疗的疗效并不理想,且副作用较为明显[3]

 

放疗

用射线照射杂草使其枯萎就是放疗的作用方式。这种方法同样可能殃及邻近的其他植物。

肝癌是对放疗不敏感的一类癌症,因此和化疗一样,放疗对于肝癌的疗效也不甚理想。不过,近年来一些新型放疗技术相继问世,例如选择性内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质子放疗等,使放疗的疗效有了一定提升[4]

介入疗法

这种疗法是“掐住”给杂草供应营养物质的通道,让其因断粮而枯萎。

介入疗法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尤为重要。介入疗法中最重要的一种治疗叫做“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TACE分为两个部分:肝动脉栓塞+化疗。正常肝脏组织的供血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共同完成且主要由门静脉供血,而肝脏肿瘤的供血则90%依靠肝动脉[5]。因此,将肝动脉的血流栓塞住,既可实现不过分影响肝脏的正常供血,又可让癌细胞“饿死”,再辅以化疗,让效果更为突出。

消融疗法

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如利用低温冻死杂草、高温烫死杂草,或用化学物质来杀死杂草等,就是消融疗法的原理。

消融疗法同样主要面向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切除手术的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定位肿瘤后,就可以用物理或化学手段除掉肿瘤组织。例如在肿瘤中插入电极释放电流,“加热”肿瘤使癌细胞变性坏死的射频消融;或是在探针中通入氩气,利用气体通过细管时降低温度的功效,从而“冻死”肿瘤的冷冻消融,都属于物理手段。化学手段则是使用无水乙醇或乙酸等物质吸走癌细胞内的水分,引起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癌细胞。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相当于对杂草先进行精准定位,再“有的放矢”地喷洒除草剂,这样可有效减少对花园中其他健康植物的影响。但仍有可能“春风吹又生”。

靶向治疗的诞生源于科学家对肿瘤发生、增殖和转移过程中重要信号通路和分子的深入认知。癌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各类癌症涉及的具体分子也大相径庭。不同类型的靶向药物,能够作用于不同的癌基因、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等[6]

目前,肝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绝大多数尚无靶向药可用[7]。因此,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成为了治疗的主要选择,其核心原理与TACE相似。不过在肝癌治疗中,仅阻止新生血管生成还不足以完全遏制肿瘤,毕竟肝脏的血液来源丰富,一种药物难以阻断所有的来源。

因此,已获批用于晚期肝癌治疗的几种抗血管生成药,除了做好抗血管生成的“本职工作”外,往往还能对肝癌细胞增殖、代谢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实现“双管齐下”。但需注意的是,肝癌的靶向治疗效果较有限[8,9],也有一些患者存在对药物不响应和耐药的问题。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与其他疗法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瞄准的不是杂草,而是园丁。它能够利用不同手段使园丁变得更为强大,主动消灭杂草。

目前的肿瘤免疫治疗可以分为几大流派:癌症疫苗、免疫调节剂、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溶瘤免疫疗法等[10]。虽然手段不同,但原理都是调动免疫系统来杀灭肿瘤。

在肝癌中,此前大多数肿瘤免疫治疗都效果有限,直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横空出世”。

免疫检查点的存在本意是为T细胞搭载一个“刹车系统”,让其表面的受体可以和正常细胞表面的配体相结合,从而识别正常细胞,避免T细胞在体内“大杀四方”时误伤[11]。但癌细胞正是利用这一点,给自己办了个“假证”,也表达和正常细胞同样的配体蒙骗T细胞。

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目标就是代替癌细胞和T细胞结合,或代替T细胞和癌细胞结合,让癌细胞仿造的“假证”递不到T细胞手里。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分别是PD-1/PD-L1和CTLA-4抑制剂,目前它们主要活跃于肝癌的二线治疗,有效率优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12-14]

总的来说,在肝癌的多种治疗方式中,虽然传统治疗仍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也已崭露头角,其相对较短的发展历史意味着巨大的潜力。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靶点不断被挖掘,多元化的治疗方式将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刘凯
主治医师
青岛市市立医院
肝胆外科,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脾常见良恶性疾病的诊治。如肝硬化、肝癌、门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