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的解读”之二
2023年07月03日 【健康号】 刘凯     阅读 674

三、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推荐4)

长期以来,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是否需行手术切除,一直存有争议。既往版本的国内外指南与共识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建议手术切除,但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建议以密切随访为主。考虑到胆囊结石作为明确的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本共识提出胆囊结石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符合胆囊切除术指征,但共识中并未要求对所有胆囊结石患者立即实施手术。在手术时机选择上需考虑患者的意愿,对暂不接受手术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应密切随访。如出现临床症状、胆囊结石相关并发症(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等)及胆囊癌相关的高危因素时,应及时实施胆囊切除术。

(一)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明确的高危因素

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27],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是胆囊癌明确的危险因素2829。已形成结石的胆囊,其内在的环境及平衡已遭到破坏,早期胆囊的吸收与浓缩功能可能存在,但在反复结石刺激下,其随时可能出现慢性炎症、黏膜损伤直至状态无法逆转,最终出现结石相关并发症甚至恶变。因此共识提出,胆囊结石患者即使无症状,亦符合手术指征。

(二)“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真的无症状吗?

临床上很多患者对于“无症状”的定义存在偏移,其实已存在明显腹胀、隐痛等消化道症状,但
尚未严重至需就医用药,甚至部分患者被初诊为“胃病”,均认为自己仍属干“无症状”胆囊结石状态,此类患者往往是胆囊癌变的高危人群。临床上常会遇到常年无主观不适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但一日出现临床症状便被诊断为胆囊癌晚期,使对无症状胆囊结石仅需随访观察
的策略受到质疑。主要原因是胆囊结石发生率高,保守治疗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国内少数医
师对“无症状胆囊结石”实施不科学的“保胆取石”手术,虽然暂时去除了结石,但胆囊内成石环境无法逆转,局部炎症情况已存在甚至经保胆手术后进一步加重,从而导致结石复发率高,胆囊癌变的风险增加。因此,本共识反对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实施“保胆手术”。
四、胆囊炎的外科治疗(推荐5~8)

对于急性胆囊炎的病情,应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其严重程度,制订相应治疗决策并动态评估病情及效果。东京指南2018年指出,应根据其炎症程度分级,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共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治疗现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外科治疗建议。原则上是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无法耐受时可考虑胆囊穿刺引流作为替代治疗方案。

慢性胆囊炎往往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萎缩、胆囊排空障碍等。当合并胆囊结石时,应积极手术切除胆囊。而对于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应评估胆囊收缩功能,当发生胆囊排空障碍时,存在胆汁淤积并进一步成石的风险,亦是胆囊癌变的诱因,因此推荐切除胆囊。而胆囊壁增厚>3mm、萎缩性胆囊炎等为胆囊癌的危险因素,亦应积极手术切除胆囊。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特殊的胆囊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特征是胆囊壁含有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及纤维组织浸润性沉积,在术前与胆囊癌极难鉴别,仔细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和行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需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来确诊。当术前、术中各种方法均无法排除胆囊癌时,应按照胆囊癌的治疗原则选择切除范围,并进一步进行病理学检查。
五、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胆囊腺肌症的外科治疗(推荐9~12)

胆囊息肉样病变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所有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统称,包括胆固醇 肉、腺肌症、炎 肉、增生 肉、腺瘤等,其检出率逐年上升30.311。由于胆囊息肉的大小是腺瘤 肉的独立相关因素,既往共识和指南均以胆囊息肉>10mm作为胆囊切除术的指征。但临床上6~9mm的息肉发生癌变的病例屡见不鲜,因此,息肉大小已不能单纯作为判断是否需手术治疗的指标。目前尚未见关于胆固醇 肉癌变的报道,而腺瘤 肉的癌变率较高。如何判断胆囊息肉性质,是决定是否行胆囊切除术的关键,现有的影像学技术可通过测及而流情况来判断是否为腺瘤 肉。因此共识提出,将是否能测及而流作为确定手术指征的重要指标。推荐对干测及血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无论其大小,均应及时实施胆囊切除术。而对于未测及血流的胆囊息肉,再根据其大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胆囊腺肌症是胆囊壁黏膜增生性疾病,可分为局限性、节段型和弥漫型。胆囊腺肌症的癌变率约为6%[32]不同分型的癌变率不同,局限性腺肌症的癌变率相对较低,当合并胆囊结石或分型为节段型时,其癌变风险显著增高。胆囊部分切除既不能消除胆囊腺肌症的癌变因素,还会影响胆囊功能。因此,共识对于胆囊腺肌症的患者推荐适时实施胆囊切除术,并强调术中需行快速病理学检查,以免造成胆囊癌的漏诊,同时再次明确反对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实施“保胆手术”,并反对对胆囊腺肌症实施胆囊部分切除术。

六、胆囊的变异和畸形(推荐13)

胆囊的变异,畸形或发育异常可导致胆汁淤积,易致胆固醇沉淀,同时影响胆囊收缩功能,最终导致胆石症。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畸形,如无炎症改变,可考虑密切随访。而对于出现胆囊积液、扭转、结石、胆囊炎的胆囊变异和畸形,推荐手术切除胆囊。
七、胆囊切除术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吗?(推荐14)

胆囊切除术总体上是安全的,绝大多数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胆囊切除术后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主要包括: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性胆源性腹痛、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相关性腹胀和腹泻等。部分患者的症状与胆囊切除术的不规范相关,如残余小胆囊、胆囊管残留过长、继发胆总管结石等。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后果严重,手术医师应给予充分重视、提高手术技能,尽量避免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3]。

八、其他相关问题

(一)胆囊切除术后会导致结直肠癌发生吗?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学者提出,胆囊切除可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3435],对公众观念造成了较大影响。近年来,有研究结果显示,消化道肿瘤,特别是右半结肠癌与胆囊结石存在相关性,而这些相关性与胆囊切除术无关[36]。2009年及2019年2篇Meta分析结果均显
示,胆囊结石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而胆囊切除术本身并不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3738],这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群-肝脏的调控机制有关[39]。
(二)胆囊切除术后会增加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吗?

国内有学者认为,胆囊切除会增加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但支持此观点的临床研究却鲜有报道。目前国内外均缺乏该方面的大型流行病学数据,多为小样本研究,有文献显示其发生率约为1.5%[40]。另外,胆囊结石发生率升高会导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升高[41]。
九、总结

综上所述,对符合胆囊切除指征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应适时行胆囊切除术,既能解除胆囊现存疾病的临床危害,还可降低胆囊癌的发生率,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根治性切除率,改善胆囊癌患者的预后,达到对于胆囊癌“防重干治”的原则。现阶段在结石成因、形成机制及预防、炎-癌转化等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保胆手术”无法解决结石高复发率、胆囊癌变等问题。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刘凯
主治医师
青岛市市立医院
肝胆外科,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脾常见良恶性疾病的诊治。如肝硬化、肝癌、门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