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常用化疗药物及栓塞剂
2018年04月09日 【健康号】 张春清     阅读 12117

经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目前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难于早期发现,临床确诊时,约60%~80%的患者因肿瘤巨大和多发或合并肝硬化而无法手术切除,经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目前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TACE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局部疗法已经被广泛开展。该法是运用油和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或丝裂霉素C)一起通过肿瘤的营养动脉随着明胶海绵微粒共同注入。也有些作者把经动脉化疗和经动脉栓塞交替使用应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随机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已证明TACE比单纯化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肝癌结节具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血供,其中95%~99%来自肝动脉,供应肝癌组织的中心及大部分周围血供;门静脉供应肝癌组织周围部分血供。由于肝脏双重血供的解剖特点,栓塞肝动脉可减少肿瘤血流量的90%,而正常肝组织血流量仅减少30%~40%,这是肝动脉栓塞及结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由于肝动脉主干栓塞后,远端末梢动脉压降低,大量吻合支重新开放,肿瘤侧支循环很快建立,使栓塞疗效受到影响,故将肿瘤组织近端及远端血供同时栓塞,方能较彻底地阻断肿瘤血供,侧支循环较难形成,可提高肝癌栓塞疗效。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肝癌近端及远端血供同时栓塞。所用的末梢栓塞剂大多与一定量的化疗药物混合制成乳化剂,或与放射性核素制成微球。末梢栓塞剂既起到栓塞作用,又作为化疗药物及放射性核素的载体。在栓塞肿瘤组织的同时,所携带的化疗药物缓慢释放,或使所携带的放射性核素进行肿瘤局部内照射,对肝癌组织起着双重治疗作用。 用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如下: 

1.常用化疗药物

目前,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被试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经临床验证有一定疗效的化疗药物很少。现将临床常用的和有一定疗效的化疗药物介绍如下: 

  15氟尿嘧啶5Fu)及其衍生物 5Fu为尿嘧啶类抗代谢药,它在细胞内转变为5一氟尿嘧啶脱氧核苷梭(5F—dump),抑制脱氧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阻止尿嘧啶脱氧核苷转变为胸腺嘧啶核苷,从而影响DNA的合成起抗癌作用。主要为S期特异性药物。但5Fu在体内转化为5氟尿嘧啶核苷酸(5Fu)后也能渗入DNA中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故对其他各期细胞也有作用。文献对5Fu对肝癌的疗效报道之一,一般有效率为15%左右。 

  2)阿霉素(adamycndoxoubcnADM) ADM为蒽环类糖苷抗生素.能嵌入DNA的双螺旋结构内阻断DNA聚合酶的作用,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对增殖期内的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由于ADM突出的心脏毒性损害,一般认为总量达550mg/即可产生不可逆性心力衰竭,故目前已被毒性较低的衍生物表阿霉素(EADM)取代。EADM累积剂量达1000mg/㎡时,心电图才发生改变。临床上常与其他化疗药合应用灌注化疗或与碘化油混合成乳剂,作为末梢栓塞剂栓塞肿瘤。 

   3)顺铂(cspatnPDD) PDD是中心以二价铂同2个氯原子和2个氨分子结合的重金属复合物。它是通过与DNA双螺旋结构上的碱基形成交叉联结,影响DNA的模板功能,抑制DNARNA的合成,PDD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临床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主要毒性反应是可引起不可逆的肾小管坏死。应用时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水化及利尿剂,可避免肾脏损害。 

  4)丝裂霉素C(mtomycneMMC) MMC属于抗癌抗生素类化疗药,它是通过共价结合到DNA上并和DNA交叉联结以破坏DNA的结构,具有类似烷化剂的抗癌作用。MMC在日本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临床上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或与碘化油制成乳化剂栓塞肿瘤。 

  5)其他其他常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化疗药物有依托泊甙(鬼臼乙叉苷,etoposdeVP16—213)卡铂或称碳铂(cabopatnCBDCA)、噻替派(TSPA)、长春新碱(vncstneVC)、羟基喜树碱(hydoxycanvptothecneHPT)等,文献报道临床疗效不一,有待进一步观察。 

   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化疗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及毒性反应调整化疗方案及用药剂量。 

   2.常用栓塞剂

由于介入放射学的进展,使得栓塞剂的研究十分活跃。理想的栓塞剂应具有选择性的长久的滞留在肿瘤周边的滋养动、静脉及肿瘤组织内,甚至渗入肿瘤细胞内,不易被血流冲散,对正常肝组织损害小,同时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功效。目前栓塞剂的种类颇多,按栓塞剂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栓塞剂、中效栓塞剂和长效栓塞剂;按栓塞剂栓塞的部位分为近端栓塞剂和末梢栓塞剂。现将临床常用的栓塞剂及有关文献的报道作一简介。 

  1)碘化油 

   碘化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效栓塞剂,有10%及40%两种剂型。可溶解脂溶性药物,或与水  溶性药物制成乳剂。碘化油即作为栓塞剂,又是良好的药物载体,具有导向和栓塞双重作用,而且易于治疗后CT随访复查。碘化油与化疗药物制成的乳化剂,可选择性的长久地滞留在肝癌组织内,通过栓塞及化疗杀伤肝癌细胞。 

   目前认为,碘化油选择性地滞留在肝癌组织内,主要是通过滋养肝癌血管的虹吸作用;肝癌组织内血管扩张迂曲;肝癌组织缺乏神经支配;肝癌组织血管通透性高,碘油易渗入肝癌组织间隙,甚至肝癌细胞内;肝癌组织缺乏单核细胞系统和淋巴回流清除碘油颗粒。但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并非所有的肝癌类型皆碘油聚积。笔者注意到浸润型肝癌、弥散型肝癌、多结节融合型肝癌、巨块型肝癌、无假包膜肝癌及肝动脉造影乏血运型肝癌聚碘较差,甚至不聚碘。笔者认为肝癌组织聚碘与否,除上述因素外还与肝癌类型、大小及肝癌组织结构有关。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应用碘化油时,应注意肝癌是否存在动静脉瘘,因碘油可通过瘘道到达肺内引起肺栓塞,可先用明胶海绵条或不锈钢圈,将瘘口阻塞。另外注意,碘油不能逆流至其他脏器,以免引起组织坏死。由于碘油易被血流冲散,常配合使用明胶海绵等近端栓塞剂。 

  2)高热碘化油 

   由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李选发明。是将碘化油加热至110注入肝动脉,将化疗、热疗和栓塞相结合,在栓塞化疗的同时,又造成肝癌滋养血管内膜损伤、闭塞,肝癌栓塞更加彻底。已成功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MMCms—CDDP一碘化油多相乳剂是将MMCCDDP及碘化油制成多相乳剂,利用药物释放技术使多相乳剂中两种化疗药物在不同时相内释放,充分利用化疗药物,更有效的杀伤肝癌细胞。此法也由李选发明,并成功用于临床。 

   3)明胶海绵 

将明胶海绵剪成12am大小的颗粒或mm粗细长条.机械性阻塞血管腔,并促进阻塞处血栓形成,是临床常用的中效栓塞剂。因其栓塞常常是肝癌滋养血管的主干,因可吸收,易产生栓塞远端肿瘤侧支循环和栓塞血管再通.故常与碘化油联合使用提高疗效。 

   4)无水酒精 

   无水酒精可破坏血管内膜、使血液中蛋白质变性,形成一种不易吸收的凝固性混合物而起到栓塞作用,对末梢及较粗的血管均有栓塞作用。应用时应注意超选肿瘤血管,控制注射速度,避免返流引起异位栓塞。有动静脉瘘时应禁用。 

  5)不锈钢圈 

   常用于肝癌血管近端栓塞。通过永久机械性的栓塞血管而起作用。缺点是栓塞血管远端常产生侧支循环。临床常用于肝癌破裂出血及动静脉瘘的栓塞。 

  6)药物微球或核素微球 

   将化疗药物或放射性核素根据需要制成不同大小的微粒,栓塞肝癌的滋养血管分支,兼有化疗栓塞或栓塞放疗的疗效。配合末梢栓塞剂效果更好。 

  7)其他 

   其他常用的短效栓塞剂如自体血凝块,长效栓塞剂如硅酮橡胶球,磁控金属颗粒等,临床也有许多成功的报道。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