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制
2017年11月17日 【健康号】 邱立     阅读 13113

2017-11-16消化界

导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专寄生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胃腺癌的主要病因。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Hp感染还与许多胃肠外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皮肤系统疾病等)的发生、发展有关。

成人Hp感染大多在儿童期获得,一旦感染,很少自然根除,如不给予根除治疗,可持续终身,严重者可引起组织恶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列为I类致癌因子。因此,儿童Hp感染状况的研究对控制和消除人群Hp感染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Hp根除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治疗体验不佳

目前普遍应用的根除Hp的治疗方案中均有PPI和2种抗菌药,致使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腹泻、便秘、腹胀、恶心、腹部不适、味觉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部分患者由于不良反应而不得不中断治疗,造成根除治疗失败。

➤➤耐药率升高

近年来,由于Hp对抗生素耐药率的逐年升高,也因为抗生素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根除率已明显降低。

➤➤肠道菌群失衡

由于长期抗菌药的应用,使得肠道菌群易发生失调,肠道内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某些梭状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导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会发生严重的伪膜性肠炎、艰难梭菌肠炎;同时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胃酸降低,胃酸的杀菌作用下降,有害菌过多停留于胃或到达肠道,而一些有害菌的过度繁殖将食物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促进N-亚硝基化合物的生成,产生大量毒素,直接损害胃黏膜,加剧胃肠功能紊乱。

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Hp根除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还要注意治疗过程中的肠道菌群变化和如何恢复的问题。目前,益生菌治疗Hp感染是新的研究热点。

益生菌在Hp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许多益生菌的菌株在体外都有抗Hp的作用,但目前益生菌的抗Hp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具体的机制可能包含以下方面。

一、加强胃黏膜生物屏障作用

Hp感染影响和改变了胃内正常菌群的平衡,破坏了胃黏膜生物屏障作用。由于抗酸性强,乳酸杆菌在胃部的定植较其他细菌多,但在Hp感染后,胃部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的需氧菌增多,乳酸杆菌减少,革兰阴性菌就会优先定植在溃疡部位。而外源性补充乳酸杆菌,可以维持正常胃部的菌群,抑制Hp和(或)减轻炎症进程。

如乳酸杆菌菌株WCFS1在人体时可提高人胃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和闭合蛋白的水平,离体时可使紧密连接蛋白1定位于紧密连接处,从而改变和增强豁膜屏障的作用。

二、释放细胞毒素及有机酸

益生菌通过释放细胞毒素及增加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来抵御Hp感染。SCFAs是碳水化合物经过益生菌代谢的一个重要产物,能降低胃部的pH值;另外,SCFAs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发挥抗Hp作用,且不依赖pH值改变。很多细菌能合成细菌素,如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乳酸链球菌素(Nisin)、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Amicoumacin-A、罗伊乳酸杆菌产生的罗氏菌素(Reuterin),可以抑制Hp的活动。

三、竞争抑制Hp定植

某些益生菌能定植于胃内,与Hp竞争黏附于胃黏膜结合位点,即所谓的“夺
位”作用。研究发现,罗伊乳杆菌能与糖脂受体神经节四酚基鞘氨醇和硫酸脑昔脂结合,抑制两者同Hp糖脂类结合,说明罗伊乳杆菌可拮抗Hp在胃黏膜定植。此外,益生菌可分泌某些抗细菌黏附的活性物质,分泌Hp竞争性黏附受体及代谢抗菌物质,通过刺激黏附蛋白的表达和稳定胃黏膜来阻止Hp在胃黏膜的定植。

四、调节细胞因子水平

Hp感染后,Hp与宿主相互作用,介导机体对细菌的免疫反应而导致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一系列细胞因子表达上调,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益生菌在此过程中平衡多种细胞因子水平,降低过度炎性反应,起到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同时促进了Hp的清除。

结语

目前,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策略核心由单纯的“杀菌”向“杀菌”的同时联用益生菌“促菌”(保护肠道菌群)转化。因此,益生菌在根除治疗Hp方面肯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选择益生菌的种类、如何与标准四联疗法配伍、用药疗程以及剂量、益生菌可否单独用于根除Hp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熊晶晶,黄永坤.益生菌在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2):106-110.

关注消化界,每天精彩不断!

阅读原文阅读270320投诉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