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治疗
2016年02月26日 【健康号】 李航     阅读 5922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从发生机制到疗效预后不尽相同,故此两者的鉴别诊断对于皮肤外科医师非常重要。增生性瘢痕是指外伤后沿伤口形成的隆起性瘢痕,通常不会显著超出伤口区域,虽然早期可以表现为瘢痕疙瘩样鲜亮红色和痛痒等症状,但是手术1年后一般会呈现萎缩,色泽变暗,甚至成为皮色,症状也逐渐减轻或消失。一般来讲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较好。瘢痕疙瘩在黑人、西班牙人及亚洲黄种人中高发,其特点为:①发生诱因通常不明,或发生前局部曾有轻微损伤和炎症反应,诸如蚊虫叮咬、毛囊炎、痤疮、水痘等;②好发于颈、胸背、耳垂,累及范围多远远超过原先损伤的部位;③皮损持续生长,皮损表面常表现为鲜亮红色;④痛痒等症状明显。总体说瘢痕疙瘩治疗复发率较高。治疗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常用的措施包括[1-2]:皮损内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冷冻、激光治疗、手术切除、放疗、硅胶膜制品贴敷、外用咪喹莫特和多磺酸粘多糖等药物。还有一些药物被证明有一定疗效,但是由于缺乏基于循证医学的验证,或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局限性,没有被广泛采用,包括:5-Fu、博来霉素、维甲酸、钙通道阻断剂、丝裂霉素C、干扰素-α2b 等。

       1.1 皮损内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这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据统计治疗后复发率为50%[1]。在欧美国家曲安缩松注射液最常用,依据皮损大小选择浓度10~40mg/ml。通常需要多次局封注射,间隔时间为1 个月,如果皮损较大,每次可以适当增加浓度。在国内由于药物品种的限制,最常用的是长短效丙酸倍他米松混合制剂。每次注射一支,如果皮损面积大,可以加入适当量利多卡因稀释,注射间隔时间是4周,通常3~4 次为一个疗程。激素注射有助于软化瘢痕和减轻症状,效果理想时瘢痕显著萎缩,但是无法恢复正常外观。激素局封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有组织萎缩、色素沉着或减退、毛细血管扩张等。由于激素局部注射会有一定量系统吸收,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较大的瘢痕,必须加以总量控制。

       1.2 冷冻治疗:研究认为冷冻能够改善真皮胶原的合成,使瘢痕胶原恢复正常。冷冻治疗只适合于较小的瘢痕,过度使用会造成创面愈合延迟、疼痛和色素沉着显著。单纯冷冻治疗瘢痕时比常规冷冻治疗频率要高,可以数天冷冻一次。近年主张在激素局部注射之前进行冷冻治疗,一方面可以发挥冷冻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冷冻造成的组织肿胀有利于激素的注射、浸润和吸收。

       1.3 手术治疗:手术仅是一种塑形手段,它必须与其它治疗结合使用,否则复发率几乎为100%,而且复发瘢痕显得更为严重。换言之,绝大多数治疗方法有一定预防瘢痕的作用,对于肥厚成熟的瘢痕往往效果很差,手术切除瘢痕可以为其它治疗方法创造预防瘢痕的机会,同时通过减张缝合和皮肤精良对合也能起到预防瘢痕的作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对手术切缘的破坏,尽量不要使用电切电凝设备,必须止血彻底;缝合时注意皮下减张缝合,不留死腔;皮肤对合要保持外翻整齐,不能有张力。手术后可以选择放疗、局部激素注射等后续治疗。

       1.4 放疗:放疗是手术的好搭档,一般在手术后实施。过去常采用浅层X 线照射,直线加速器电子束照射比前者更容易控制照射的深度和强度,所以成为目前的主流技术。研究证实放疗应在手术后24h 内实施,连续5 次左右,平均5 年治愈率为80%[1]。有几点值得注意:①放疗会造成局部红肿痛及闭合延迟,所以术后护理要到位,而且适当推迟拆线时间;②放疗是有总剂量限制的,对于一处皮损而言要累记每次治疗的射线剂量,如果达到上限就不能再放疗了。所以说,目前不主张直接放疗瘢痕,要把有限的放疗剂量用在刀刃上,即手术后预防瘢痕形成,随意浪费剂量可能给患者造成终身遗憾;③放疗时医疗人员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模具的摆放会直接影响到疗效,所以必须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虽然放疗的效果比较明确,但是近来有学者坚持认为良性肿物不应实施放疗。

       1.5 激光治疗:事实证明CO2 激光和氩激光烧灼治疗瘢痕复发率高达99%。目前认为585nm 脉冲染料激光照射瘢痕有一定疗效[1],建议与激素局封配合使用。也有人尝试Nd:YAG 激光治疗[1],虽然初步研究结果乐观,但是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6 硅胶膜制品:硅胶膜外敷是一种无创预防瘢痕的方法,所以目前被广泛应用。据认为外敷硅胶膜有助于皮肤组织水合作用,能够软化已形成的瘢痕,可以减轻红肿、痛痒等炎症反应,进而发挥预防瘢痕的作用。一般要求伤后早期就使用硅胶膜制品,每天外敷12h 以上。硅胶膜制品需定期清洗,但可以反复应用直至失去粘性,再更换新品。对于硅胶膜制品的疗效文献报道差异很大,最高者达到70%~80%有效率,也有研究认为硅胶膜制品的作用机制等同于封包[1]总体说来尚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观察试验的客观数据。

       1.7 其它药物

       1.7.1 咪喹莫特乳膏:它可以诱导产生多种炎症因子。TNF-α被认为能够抑制成纤维母细胞胶原的合成,这可能是外用咪喹莫特治疗瘢痕的机制。目前研究认为外用该药8 周有一定疗效,但是相关数据随访时间都比较短,而且该药有一定的局部刺激作用。

       1.7.2 5-Fu:它具有抑制DNA 合成的作用。相比其毒副作用,该药的治疗效果并不突出,所以没有被广泛使用。该药外用易引起溃疡和色素沉着,局部注射有引发贫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的可能。

       1.7.3 博来霉素:该药是一种化疗药,在细胞水平有多个作用靶点。由于考虑到毒副作用,该药很少被临床使用。

       1.7.4 干扰素α-2b:它能够调节生长因子的活性,具有抗增生和抗纤维化的作用。既往曾有人尝试外用干扰素药膏和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瘢痕,但是效果不十分理想。

       1.7.5 苯磺酸粘多糖及相关肝素钠、透明质酸混合药物:该类药物的核心成分是肝素钠和透明质酸,外用经透皮吸收后可以在皮肤层次内发挥肝素钠和透明质酸的作用。肝素钠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代谢的作用,而透明质酸被认为在伤口愈合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从理论上讲该药具有一定预防瘢痕发生的作用。由于该药外用副作用较小,而且剂型有助于发挥封包作用,所以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通常拆线后就开始外涂,每日2 次,涂时应反复揉搓促进吸收,连续应用半年以上。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还没有一种被公认为治疗金标准,故此在临床上通常采取多种方法联合序贯应用。在选择治疗方法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需求及客观状态。常采取的治疗路径如下:如果患者初次求治,皮损不大、症状明显且一般状况良好,就可以选择冷冻加激素局封治疗;如果无效,再考虑手术加放疗,倘若患者不宜放疗,也可以在术后配合激素局封等其它措施;局封或手术放疗之后,局部需要加压包扎配合硅胶膜制品外敷,也可以外涂苯磺酸粘多糖、干扰素凝胶等药物。总之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治疗对于皮肤科医师是一项挑战,也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

(本文引自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4月第18卷第4期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Apr.2009.Vol.18.No.4)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李航
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科,皮肤性病科
良恶性皮肤肿瘤诊治,白癜风外科治疗,毛发移植等美容手术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