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剥脱综合征的脉络膜厚度变化
2018年12月19日 【健康号】 贾海霞     阅读 8855

脉络膜厚度测量取黄斑中心凹下、中心凹鼻侧500μm、1000μm,颞侧500μm、1000μm、1500μm,共六个点,测量面Btuch’s膜到脉络膜巩膜交界面的距离,取平均值。


假性剥脱综合征(Pseudoexfoliation,PEX)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弹性纤维病变,其特点主要为眼内、眶内甚至视网膜血管周围异常的细胞外纤维组织聚积。目前认为这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全身性疾病,PEX的患者脑血管、心血管意外,高血压等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在眼科,假性剥脱综合征可以继发多种眼部疾病,尤其是继发性青光眼,眼底主要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可能与其血管内皮细胞破坏有关。对此,笔者结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假性剥脱综合征的病人进行了脉络膜厚度的测量和分析。

笔者将测试对象分为四组,组1为30例单眼发病假性剥脱综合征患者的患眼(右眼17,左眼13),组2为组1中患者的健侧眼,组3为30例双眼发病假性剥脱综合征患者,组4为30例健康对照组。四组见性别、年龄、眼压、眼轴均无均无统计学差异。对4组患者均进行了脉络膜厚度的测量,方法如图1。

脉络膜厚度测量取黄斑中心凹下、中心凹鼻侧500μm、1000μm,颞侧500μm、1000μm、1500μm,共六个点,测量面Btuch’s膜到脉络膜巩膜交界面的距离,取平均值。

测量发现4组的平均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37.35±58.01μm、330.75±47.84μm、206.3±86.75μm及311.8±51.42μm。且1、2组间,1、4组间、2、3组间、3、4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1、3组间、2、4组间差异不明显。

EDI-OCT测量各组脉络膜厚度,ab分别为双眼发病PEX患者的右眼和左眼,cd分别为单眼发病PEX患者的患眼和健眼。

笔者认为假性囊膜剥脱的患眼脉络厚度存在显著变薄的表现,与该病存在全身血管异常和局部组织的缺血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更确切的机制尚需要更大样本的试验和观察加以证明。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