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牵引疗法
2017年12月12日 【健康号】 唐梅     阅读 11880

牵引是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并将这一对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或四肢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列线等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牵引是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并将这一对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或四肢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列线等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牵引一词由拉丁语“tractico”派生而来,意为拉或拖的过程,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用“分离”一词描述这一过程似乎更为合适。然而,倘若应用“分离”这一术语,则表明此过程应涉及有关的关节面,即某一关节面垂直地离开另一关节面达到一定的距离;事实上牵引过程并非完全如此,特别是在脊柱节段,牵引时脊柱节段往往是处于分离和滑动的结合状态。此外,若牵拉的力量成角时,尚可存在对牵拉部位的剪力和压力。因此,迄今为止,仍然使用“牵引”一词。当牵引过程作用于脊柱时,则称为脊柱牵引。由于牵引的效果往往体现在肌肉骨豁系统,并且常用于牵伸和松动的治疗目的,所以牵引也是运动疗法范畴的治疗性技术。

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若正确操作,脊柱牵引可以相应地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

(一)脊柱机械性拉长

1.实验学基础  LaWSOn(1958年)曾经报道过每次脊柱牵引后受试者的站立高度可增加3.43mm,4周牵引后,两位受试者身高的增加量可逐渐达到8mm。

NOTden(1964年)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仰卧位,约60kg的牵引重量,一端作用于头部和胸廓、一端作用于骨盆和踝部。每天60分钟的牵引(其中每10分钟休息1~3分钟),共22天治疗后,受试者“正常”站立位身高平均增加8mm,“挺直”站立位身高平均增加11.5mm。因此他认为,牵引还可以解决一些体位性疾病,特别是由于脊柱压缩、强直和弯曲造成的一系列症状。

Bridger(1990年)用精确的可调定位身高测量器材(在S2、L5、T8、C7、C2~C3定位)对腰椎牵引后身高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他采用分离式牵引床,骨盆、胸廓牵引带,1/3体重的牵引重量,双髋屈曲30°的仰卧位牵引,牵引时间分别为5、15、25分钟,对照组以同样体位仰卧于牵引床5、15、25分钟,结果表明牵引可使身长显著增加,25分钟牵引后身高平均增加8.94mm,而对照仰卧25分钟后则平均增加3.33mm,在牵引过程中的前15分钟作用最为迅速。

2.原因  发生脊柱长度改变的原因包括脊柱椎体机械性分离;脊柱两侧肌肉的牵伸、放松;相应韧带和小关节囊的牵伸;椎间孔的增宽;脊柱生理曲度变直;脊柱小关节的滑动和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物的缩小等原因。其中脊柱椎体间的机械分离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并且这种分离作用是可测量的。

3.影响脊柱椎体分离程度的因素

(1)脊柱的位置: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脊柱不同部位椎体分离的效果。一般认为在牵引之前脊柱所处的屈曲角度越大,则椎体后部分离的程度愈大。这在颈椎牵引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当颈椎处于屈曲位时,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逐渐变直并使后关节展开、椎间孔增宽、后颈部软组织伸展、椎间盘的前部压缩而后部增宽,这样可进一步增加牵引的效果;而颈椎处于后伸位时,则发生相反的效果。

(2)牵拉角度:主要影响牵引部位屈曲的程度。

1)颈椎牵引时,25°的颈椎屈曲位可使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变直,而35°的牵拉角度则可产生一最大的颈椎椎间隙后部增宽。

2)腰椎牵引时,由骨盆后部牵拉的牵引带较从骨盆两侧牵拉的牵引带更有可能导致腰椎的屈曲程度增大。

(3)牵引力量:牵引重量可能是影响椎体间机械性分离的最重要因素。应用的牵引重量可用磅(lb)、千克(kg)等或患者体重的百分比来表示。但应注意,力学的标准计量单位是牛顿(N),只是在工作中大家惯用公斤(kg)、磅(lb)等来表示牵引力量。

1)在颈椎牵引时,无摩擦力的条件下,需要近似于总体重7%~10%的牵引重量方可达到分离椎体的目的。欲达到分离颈椎椎体目的,最小牵引重量至少要大于患者头部的重量与颈背部肌肉张力所产生阻力之和,通常应为11.25~13.5kg。

2)在腰椎牵引时,腰椎牵引的重量至少要>25%体重才可克服牵引时的摩擦力,达到分离腰椎椎体的目的,所需的最小的牵引重量一般为31.78~40.86kg。

牵引的重量大小与牵引的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即应用牵引重量大时,牵引时间相应要短些,反之,牵引时间则应长些。但并非是牵引时间越长,所产生的机械分离效应就越大。一般椎体分离达最大程度的时间在给定牵引重量的最初几分钟。在大多数病理条件下,牵引重量可能相应要大些。例如颈椎病患者仰卧位牵引时,约达体重的20%才可能开始发生颈椎椎体分离。当然,采用特别设计的牵引带可能会使椎体分离的情况与众不同,即可以在患者较小的体重百分比的牵引重量下就可使椎间的分离发生。过大的牵引重量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患者的体位、牵引部位的重量、牵引床的摩擦力、应用的牵引方法、患者放松的程度、牵引装置自身等多种因素可影响牵引重量的大小。

(4)患者接受牵引治疗时舒适的体位和放松的肌肉对产生最佳的椎体分离效果是有益的。

(二)关节突关节等椎体小关节的松动

1.牵引下关节突关节松动的效果  关节突关节松动的效果在徒手颈椎牵引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影响因素如下:

(1)关节突关节小关节面的滑动或转动。

(2)关节突关节小关节面的分离。

(3)关节突关节小关节面的靠近或压缩。

2.影响因素  脊柱关节突关节关节面的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脊柱屈曲、侧屈、旋转运动的影响。

(1)脊柱屈曲:当患者处于脊柱屈曲位时,可导致相应脊柱关节关节面的活动。此时,若同时采用纵向的牵引重量,则可以增强这种滑动的效果,并增加可达到的伸展程度。

(2)脊柱侧屈:当患者处于脊柱侧屈位时,可导致一介于相应脊柱凸侧关节突之间的滑动,此时若同时附加一纵向的牵引重量,则可增加在脊柱侧屈凸侧可达到的伸展程度。

(3)脊柱旋转:当患者处于脊柱旋转位时,可导致旋转侧相对上一椎体关节突的分离作用,而对侧则产生压缩效果。利用这一条件可以达到单侧牵引或摆位牵引的目的。

(三)脊柱肌肉的放松

1.实验学基础  Hood在应用肌电图对持续腰椎牵引和间歇腰椎牵引时腰椎骶棘肌肌电活动观察的结果表明,牵引可使腰部肌肉较好地放松,并且<25%体重的牵引重量也具有此作用。

2.伴随肌肉放松可产生的进一步效应

(1)缓解由于肌肉紧张或痉挛造成的疼痛。

(2)进一步增大椎体分离的作用。

3.影响因素

(1)患者体位:颈椎牵引时,坐位较仰卧位有更多的颈椎肌肉活动,即仰卧位较坐位肌肉更易放松;并且,在仰卧位时,患者的体位或颈椎容易被良好地固定,患者也由此会感到很好的支持和有安全感。腰椎牵引时,若将双髋、双膝屈曲,并将双小腿置于一小凳上,即所谓的腰大肌姿势(或Thomas)体位,也可很好地放松腰背部肌肉。

(2)脊柱的位置:颈椎牵引时,若颈椎屈曲角度增大,上斜方肌等肌肉的肌电活动可增加,反之,则导致相应肌肉的放松。腰椎牵引时,若采用仰卧位双膝下垫枕的方法则可使腰椎曲度处于中立位,此时的腰背部肌肉可获得较好的放松。

(3)牵引时间: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在一开始均可导致肌电活动的增加,但7分钟后,肌电活动可恢复至近乎休息水平。Harris有关研究结果表明,20~25分钟的牵引时间对肌肉放松是适宜的。

(4)牵引重量:在颈椎牵引时,欲使肌肉放松所需的牵引重量可能要低于机械分离所需的牵引重量(1.5~2.5kg)。同样,在腰椎牵引时,也并非一定需要>25%体重的牵引重量才可有肌肉放松的作用。

(四)缓解疼痛

1.可能的机制和假说

(1)机制:

1)牵引可有助于局部的血液循环,特别是有助于改善因充血造成的循环血流不畅的现象,因此可以缓解位于椎间孔处硬脊膜、血管和脊神经根的压力;改善血液循环还有助于降低局部有害的炎性刺激物的浓度。

2)椎体椎间隙的分离作用可暂时地增大椎间孔的内径,这可以减少对脊神经根损害的刺激或压迫。

3)作用于关节突关节的张力可调节小关节之间的协调程度。

4)牵拉软组织的机械牵伸力量可使脊柱相应节段的活动增加,故可降低因活动受限或软组织损伤导致的肌肉紧张性疼痛。

(2)神经生理方面的假说:

1)牵引可刺激局部的机械性感受器,在脊髓脑干水平阻止疼痛刺激的传递。

2)牵引造成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可降低由于肌肉紧张产生的不适感。

2.影响因素

(1)患者的体位:患者应置于舒适的和易于牵引的体位。这样,一方面可避免疼痛加重,另一方面可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2)脊柱的位置

1)急性期:通常应使受累的脊柱节段摆在有利于损伤组织放松或无痛的位置。

2)亚急性期或慢性期:通常应使受累的脊柱节段或与该节段相关的软组织处于牵伸位。

(3)牵引的力量和时间:

1)急性期:由于存在着损伤和炎症,故仅采用低强度、短时间(无明显牵拉感觉)的牵引,以达到休息、制动的目的。

2)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牵引的重量、大小和时间长短可逐渐增加。具体增加的方法应根据治疗的目的、牵引的类型、治疗的条件和患者的耐受程度等情况决定。

(五)神经生理效应

有实验学研究,借助于敏感的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测定方法对牵引的神经生理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徒手颈椎牵引可降低正常人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牵引过程中,较低的运动神经兴奋性表明:牵引通过减少肌肉不自主活动,可改善运动功能;对α运动神经元库刺激性的抑制影响了脊髓疼痛信息的传递,从而缓解了肌肉痉挛和疼痛的恶性循环。由此,也提示除了牵引机械性效应之外尚还存在神经生理效应的依据。这种生理效应可进一步促进肌肉放松和缓解疼痛。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