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是怎么形成的?
2018年06月09日 【健康号】 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     阅读 8121

瘀血是中医病因学里面的特有概念,指的是体内血液停积而产生的病理物质。

瘀血是中医病因学里面的特有概念,指的是体内血液停积而产生的病理物质。它既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也包括血液在经脉、脏腑中运行不畅而停止聚集的血。瘀血的形成,不但会阻滞气机运转,影响血脉运行,还会影响新鲜血液的生成。临床上,心梗、脑梗、脑出血、肢体疼痛、部分肿瘤等,都和瘀血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瘀血生,则百病生。那么瘀血是怎么形成的呢?

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与心、肺、肝、脾等脏的功能,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脉道的通利,以及寒热等内外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凡能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

血出致瘀

各种外伤,如跌打损伤、金刃所伤、手术创伤等,致使脉管破损而出血,成为离经之血;或其他原因,如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以及妇女经行不畅、流产等,如果所出之血未能排出体外或及时消散,留积于体内则成瘀血。


气滞致瘀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情志郁结,气机不畅,或痰饮等积滞体内,阻遏脉络,都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进而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瘀积不行,形成瘀血。《血证论·吐血》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


因虚致瘀

气分阴阳,是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则脉道失于温通而滞涩,阴虚则脉道失于柔润而僵化。津血同源互化,津液亏虚,无以充血则血脉不利。因此,气与津液的亏损,亦能引起血液运行不畅,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停积而成瘀血。


血寒致瘀

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若外感寒邪,入于血脉,或阴寒内盛,血脉挛缩,则血液凝涩而运行不畅,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瘀积不散,形成瘀血。如《灵枢·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医林改错·积块》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


血热致瘀

外感火热邪气,或体内阳盛化火,入舍于血,血热互结,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黏稠而运行不畅;或热灼脉络,迫血妄行导致血溢脉外,以致血液壅滞于体内某些部位而不散而成瘀血。如《医林改错·积块》说: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
肺病科是山东省内唯一中医肺病学“泰山学者”设岗科室,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重点学科、山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