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点燃希望,重塑人生--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现及干预
2019年04月22日 【健康号】 徐道祥     阅读 9783

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点燃希望,重塑人生
--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现及干预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市心理卫生中心)
徐道祥 主任医师 主讲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各位介绍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知识,这次讲座的目的也在于回答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对于精神分裂症,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何识别“高危因素”?如何识别“诱发因素”?如何识别“前驱症状”?等等。

无论是哪种疾病,如果要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都离不开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而了解有关自己的疾病,将会有助于您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从而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从“精神健康”到“精神障碍”,之间并无明确界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也就是“精神健康”,顾名思义,就是各项精神活动保持正常,在生活中,精神健康的人往往看上去精力充沛、轻松愉快,待人处事合乎常理,和家人、朋友、同事都能够相处很好。

第二个阶段,精神状态较第一阶段稍微有点欠缺,就可被称为“亚健康状态”,其实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都会出现亚健康的状态,如果及时调整,都可以恢复正常。如果常常出现情绪失控、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就有可能存在“亚健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朋友及家人谈心进行疏解,但如果长期不能纠正,还是应该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之前已经提到过,就是“轻性精神障碍”和“重性精神障碍”。

轻性精神障碍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等。重性精神障碍则包括精神分裂症,还有情感性精神障碍。

总之,干预应该从亚健康阶段就开始,对于已经发展为精神障碍的患者,更应该及早去精神科专业机构接受诊治。
精神分裂症首发多在20至30岁之间,在发病之前往往会出现某些前驱症状,在前驱期如果及时干预,就有可能会阻断疾病发生发展。

在发病之后,如果及时接受医疗干预,疾病也可被控制,有些患者首发后也有可能从此以后再不发病,但如果不坚持治疗或者护理不当,也有可能再次复发。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出现复发,患者获得痊愈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目前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模式已与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上世纪60年代之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集中于减少患者的攻击性,避免伤人及自伤。到了60至70年代,患者已经可以在家属的帮助下到院外接受治疗。在上世纪80年代,医生往往较为重视控制阳性症状,到了90年代,则开始重视延缓疾病复发以及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进入21世纪后,传统的治疗模式已经被全新的“全病程治疗”所代替,治疗目标也发展为促进患者顺利回归社会。

那么,传统治疗模式和全病程治疗模式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传统治疗模式往往过分强调阳性症状控制、偏重于急性期治疗、对潜在的严重躯体不良反应重视不够,从而导致患者对传统治疗的依从性欠佳。

而全病程治疗观念则强调治疗的对象是患者,兼顾急性期及维持期的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复发以及保持患者正常的社会功能,并且更为重视减少并预防治疗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预防为先”适用于所有疾病,那么精神分裂症能够被预防吗?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主要取决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目前还较难针对遗传因素进行干预,只能通过优生优育和孕期保健降低后代发生精神障碍的风险

环境因素往往是直接触发精神分裂症起病的因素,完全规避诱发因素不大现实,但可以通过观察高危人群是否出现前驱症状,并通过及时消除已知诱因予以控制。

对于已经发生的精神分裂症,则应通过维持治疗和康复治疗预防疾病再次发作。

总而言之,通过识别高危因素、诱发因素和前驱症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识别高危因素的目的在于了解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常见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各项

是否存在家族性高危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

是否存在胎儿期高危因素:如果母亲怀孕期间有感染和用药物堕胎未遂,后代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较高。

是否存在出生时间的高危因素:出生时的环境和季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密切的联系。冬季出生者罹患精。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也较高,而夏季出生者则风险较低。这可能流感在冬季更为盛行有关。

是否存在家庭社会文化背景高危因素:母亲或双亲低文化、幼年丧母、双亲离异、离家可能是子女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高危因素。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容易罹患精神分裂症。

是否存在年龄高危因素: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
识别并去除诱发因素有助于防止发病。

强大的社会心理应激源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诱因,具体包括:受欺负、感情及家庭变故、生活贫困、经济损失、超负荷工作、学习负担过重、社会适应差、恋爱受挫、婚姻破裂等。

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的诱发因素:高文化层次者发病诱因主要为超负荷工作;中等文化层次者发病诱因主要是感情纠纷和家庭变故;低文化层次者则以生活贫困为主要诱因。
识别前驱症状并及早干预有助于预防急性发作

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精神分裂症的关键措施。

精神分裂症初发或复发之前,往往都会出现某些前驱症状,应该在生活中予以重视,这对于某些具有精神分裂症高危因素的人群而言尤其重要。

如果出现有以上异常迹象,而又无合情合理的解释,且有过近期精神史,应予高度重视,及时找精神科医生检查,及早治疗,切莫疏忽大意,以免延误治疗。
那么,精神分裂症前驱症状有哪些呢?
有些患者可以首先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

头痛、失眠、多梦、易醒;
倦怠乏力,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
遗精、月经紊乱;
虽有诸多不适,但无痛苦体验,而且不主动就医等等。
有些患者会在前驱期表现为性格改变,例如:

 一向温和沉静的人,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发脾气;或疑心重重,认为周围的人都跟他过不去,见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别人咳嗽也怀疑是针对自己等。
有些人的前驱症状表现为情绪反常,包括无故发笑;对亲人和朋友变得淡漠和疏远,既不关心别人,也不理会别人对自己的关心;或无缘无故的紧张、焦虑、害怕等。
还有些人表现为意志减退,例如:一反原来积极、热情、好学上进的状态,变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不专心听讲,不愿交作业,甚至逃学;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没有进取心,得过且过等。
有些患者在发病前还会出现行为动作的异常,包括:一反往日的精神状态,沉默不语,动作迟疑,面无表情;呆立、呆坐、呆视,独处不爱交往,或对空叫骂,喃喃自语;做些莫明其妙的动作。
一旦出现前驱症状,应及时去专业机构就诊。原因就在于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治,与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目前在我国,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现状依然严峻。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正规治疗间隔一年以上的占56%,平均为1.6年。

精神分裂症患者辗转就诊于非精神科专门机构,不仅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还会增加患者自伤、自杀的危险性,影响今后的康复。

总之,及时识别精神分裂症的高危因素、诱发因素和前驱症状对于防止发病非常重要。

只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将有助于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机会。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徐道祥
主任医师/教授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障...
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心境障碍;躁郁症)、青少年情绪及行为问题、产后及更...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