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2018年07月19日 【健康号】 李宏军     阅读 8740

(信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   慢性荨麻疹河南信阳市中医院皮肤病科李宏军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而慢性荨麻疹,病程短者数月,长者数十年,往往夜间发作,白天消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以抗组胺剂,往往停药即发。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体会做一分析,与同道探讨。

1 病因病机

荨麻疹,俗称风乘疙瘩,荨麻疹自《黄帝内经》至《诸病源候论》虽异名而同类,都强调风邪在发病中的作用,风性轻扬开泄,为阳邪,同气相求,易袭阳位,故好发于上部、肌表、腰背等处,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云:“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性善行而数变,行无定处,也与本病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一致。

慢性荨麻疹发病有十分明显的时间特点,往往夜间发病,此与卫气及其运行规律密切相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说明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在一天之中存在昼夜盛衰消长规律。人禀自然之气生,也就逐渐形成了同步于自然运动的生理节律周期。生物节律决定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1]。从某种意义上讲,疾病变化的节律性就是由于某种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干扰了机体的正常节律而产生的一种异常表现;反之,节律异常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3]。“风伤卫、寒伤营”,“贼风虚邪伤人,阳受之”,此阳即卫阳。卫阳即卫气。卫气有温养肌肤腠理,调节汗孔之开合,保卫体表防御外邪的作用。《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而《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卫气化生于中焦水谷精微之气后,赖下焦肾气的作用而行遍周身。卫气平旦自足太阳出,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昼夜每周均交会足少阴一次,二经皆属于下焦,故谓“卫出于下焦”。五脏之中,肺有宣散卫气之功,肺气不宣,则卫气不能达于全身,故古人云“肺主气,属卫”。慢性荨麻疹患者,多腠理疏松,卫外不固,而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夜间体表卫气稀少,抵御外邪之力更差,不耐风寒,故本病多睡觉前发病或者病情加重,起床后卫行于阳,重新疏布肌表,正邪交争,故而也常常发病或者病情加重。

2 治疗方法

正因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多为卫外不固,风邪外袭,故而其治疗,宜温阳益卫发表,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与玉屏风散合方治之。《古今名医方论》中柯琴谓玉屏风散:“防风遍行周身,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而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散寒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助麻解表、助附温经。麻、附相配,一发一补,使表解而无损于阳。“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故以附子助肾阳,使卫阳生生不息。二方合用,附子合白术、黄芪,温肾阳健脾胃,补肺益卫固表,麻黄防风相须为用,驱邪之力强,发在表之风,一味细辛,温里发表,为沟通内外之津梁。

3 典型病例

温某,女,26岁,病程3个月,自诉于上海旅游时夜间在海边吹风后患病,每日夜间9点及早晨5点左右发病,以上半身为多,色红白相间,2小时左右自行消退,瘙痒不适。前医遍用依巴斯汀,地塞米松,钙剂及中药汤剂治疗,停药即发。其素体畏冷,终年手足欠温,舌淡苔白微腻脉沉细。据其脉证,诊为阳气亏虚,风邪久羁。故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治之:熟附片10g,炙麻黄10g,细辛5g,炙黄芪30g,白术18g,防风10g,,乌梅10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7剂。药后患者诉大便稀,第三日起风团较前有所加重,第五天起风团渐消退,后再未起疹,瞩再服3剂,以收全功,后随访2月未再复发。服此方之人,往往药后病情有所加重,此为正常。正如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医法圆通·服药须知》所云:“大凡阳虚阴盛之人……服辛温十余剂后,忽然周身面目浮肿,或发现斑点,痛痒异常,或汗出,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七窍而出也,以饮食渐加为准。服辛温十余剂,或二十余剂,或腹痛泄泻,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下窍而出也。”本案中加乌梅、五味子以防辛、麻发散太过耗伤肺气,又防诸药温燥伤津,并为佐制之用。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佐使之用。令开中有合,使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4 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

本药多含辛温发散药物,故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先以冷水浸泡30分钟,加盖武火煮沸,文火煎煮10分钟即可。方中附子因惧其毒性,一般先煎半小时乃至四、五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自古善用附子者动辄十克乃至数十克竟至数百克,但云南楚雄州中医院王氏,每用附子均都是小剂量(10~20g),冷水快速煨,临床证明有省药、省时、高效、速效、安全之诸多好处[2]。本方意在温阳,故其服药时间也值得探讨。当根据脏腑气血子午流注节律,因时制宜。以借助阳气的作用更好发挥药物的效用。清代名医徐灵胎在《慎疾刍言》中指出:“服药早暮不合其时,不惟无益,反能有害”。服药时间宜与日周期中阴阳消长、气机升降节律相应。日周期中清晨至午前为阳旺气升时区,午后至子前,为阴旺气降时区。补阳升散方药,应于阳旺气升时服用;补阴沉降类方药,应于阴旺气降时服用[3]。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就能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故本方以早晨7时及日中12时前各服一次为宜。

 

参考文献

 

[1] 赵瑛.人体昼夜节律和健康[J].生物学通报,1999,34(8):18-19.

[2] 张存悌.附子为百药之长(上)—附子用法述略[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58-959.

[3] 瞿岳云.中医医时间医学理论及应用[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66-167.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李宏军
主治医师
信阳市中医院
中医科,皮肤科,中医...
致力于运用中医“经方”理论治疗“面部再发性皮炎,急慢性荨麻疹、急慢性湿疹、特应性皮炎,痒疹...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