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性探讨
2018年11月06日 【健康号】 薛飞     阅读 7477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涌现,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创新型人才来解决一系列的医学难题。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性,怎样开展创新性教育,锻炼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素质,完善其自主创新的能力,这些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以求抛砖引玉。东部战区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薛飞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就在于创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医学的研究与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同时我们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造精神。”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创新型人才以解决目前面临的一系列医学难题。这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需要广大医学研究生有更高的创新素质,有更活跃的创新思维,迫切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创新人才。在医学研究生中广泛开展创新性教育,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素质,完善其创新能力,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医学发展的需要[1]。因此,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性,怎样开展创新性教育,锻炼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素质,完善其自主创新的能力,这些都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在临床医学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以期全面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以求抛砖引玉。

提高医学研究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

   前已提及,虽然我们目前对医学的研究与认识越来越深入,但是我们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科技进步的关键是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而在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最重要的[2]。一个民族不可以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会保守;一个学科不可以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会停滞;一个研究机构不可以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会荒芜。医学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希望在于医学研究生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面对国际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医学科技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更需要锻炼、提高广大医学研究生的创新素质,以解决目前面临的一系列医学难题。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教育既具有时代价值,也具有社会价值。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繁荣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必须首先锻炼医学研究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其创新能力,以期充分发挥其创造价值。

  此外,创新教育也体现了教育的价值。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除疑问,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一切潜能,最大可能的发挥其创造能力。我们在临床医学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注意传授基础专业知识,按照教科书详细讲解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另一方面更注意结合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前沿,提出一些本学科目前存在争议的问题和假说,大家共同讨论,激发其学习兴趣,鼓励研究生们的研究热情,保护其最初始的、抑或有些幼稚的创新思路,帮助其拟定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努力证实或实现其研究内容和目标。

创新能力的内涵与外延

  以上针对提高医学研究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但是,何谓“创新能力”?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包括哪些方面?这里结合我们的教学体会和研究经验,加以阐述,以求抛砖引玉。

  创新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创新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敢于实践的能力;简言之是指革除旧观念、引入新概念、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其核心为“革新”与“引入”两个方面的能力。总之,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3]。对于医学研究生而言,其创新能力的外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超前的创新意识。只有敢于领先,才有可能勇于创新,才会激发出创新之源泉。第二,活跃的创新思维。敢想他人之未想,敢试他人之未试,才有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过的概念,才有可能打破错误的教条主义思维,提出新的正确的理论与认识,指导新的医学实践。第三,全面的创新视野。只有能够多角度、多方面、唯物辩证的思考问题,才能保证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超前性,不致一叶障目,不会以偏概全,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第四,无畏的创新精神。只有不畏艰辛,不计报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才有可能创造出前人未曾跨越的成果。第五,科学的创新方法。实践证明,仅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不够,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掌握先进的实验方法,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的客观规律。第六,求实的创新态度。创新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当前由于名利的驱动,使虚假的东西泛滥,造假也渗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国内外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和沉痛教训值得深刻记取。只有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才可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由上可见,创新能力是多方面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有赖于医学研究生自身的不断完善自省与努力求索,也有赖于良好的外部客观环境和老师的悉心指导、言传身教。下面我们再从培养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加强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途径两方面,进行更充分的探讨。

培养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所有科学技术的创新,无不与一个个“点子”有关,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因此,提倡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教育,首先要从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开始[4]。创新思维是指能够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超前的预测力和准确的捕捉机会能力等,从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性和变通性。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的萌发,虽然有许多偶然因素的参与,但其中也不乏规律可循。首先,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只有忘我的投入,才有可能集中精力潜心研究。其次,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创新思维的培养,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尊重其好奇心,鼓励其对未知问题、未知领域保持强烈的尝试冲动。第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唤醒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活动、异想天开的想法,给予大力支持。第五,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整体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和民主的氛围。第六,创新思维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多读书,并在充分了解前人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避免重复他人劳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通过在临床医学教学实践中结合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前沿,提出本学科目前存在的某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激发研究生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其萌发出最初始的、抑或是有些幼稚的创新思路,这其实就是创新思维的起源过程。但是,仅仅有了一个好的“点子”并不够,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论证,充分了解前人所做的实践工作,避免重复他人劳动,充分认识目前的技术水平,避免好高骛远,充分尊重实验数据,绝对不允许弄虚作假。因此,需要制定严密的科研课题计划,精心进行实验设计,充分估计可能遇到各种难关,预备应对措施,避免误入歧途,浪费时间和精力。

加强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途径

  所谓创新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与“用”以及“学以致用”的教育过程。因此,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教育也就是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的过程。在现有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创新教育承认每个人都有创新能力,都拥有创新意识,对医学研究生而言,教育过程应充分培养并发挥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创新教育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创新的互动活动。

  实施创新教育的手段途径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此,这里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和思考,愿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首先,创新教育要面向全体医学研究生,充分发挥所有医学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创新教育必须考虑到医学研究生个体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因人制宜确定恰当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第三,提倡创新教育,不能否认或贬低向老师和前辈知识学习和继承的重要性;第四,提倡创新教育,需要广辟学术活动与交流途径,关注学生自己的思考、探索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其结果;第五,因时制宜的运用激励手段,活跃广大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其积极性,丰富其想象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氛围。

  总之,创新教育是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医学研究生中广泛开展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完善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最终促成更多更辉煌的创造性成果,以响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江晓玲,李建栋,俞守义,等.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原因之浅析[J].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 56-57.

[2]     袁蕙芸,谢宗豹,陈佩. 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5): 51-53.

[3]     蔡小霞,肖德生,李君荣,等. 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医学教育模式[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5): 316-318.

[4]     韩承鹏. 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是提高研究生素质的关键[J].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 169-171.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薛飞
主治医师/讲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
耳鼻喉科,耳鼻咽喉头...
1、过敏性鼻炎的规范化治疗;2、鼻窦疾病的诊断及鼻内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3、耳部疾病的诊断...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