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身体与自然的密语(季节)
2017年11月09日 【健康号】 谭晓风     阅读 11390

——聆听自己 聆听自然

我们从一方水土中走来,多年的饮食习俗培育了我们的体质,我们的身体又将走向何方呢?如何变化?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直观地看得到呢?

 

有!这时我们可以向季节学习,聆听节气对我们的耳语。可以从认知和理解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它们会告诉我们身体的状态和最迫切的需求。指引我们提前知道应该调整的方向。现代大量的时间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月亮的圆缺,昼夜的更替,四季气候的转变对人体的体温、血压、内分泌的变化,细胞的分裂,疾病的发生、变化和死亡,药物的吸收与作用的发挥等都有明显的影响。

 

人们都习惯吃时令食品,为什么呢?因为对我们的身体最有好处呀!我们茶饮的调理春花夏叶秋实冬根的基本原则也是因为这样的材料包含了对我们身体最有价值的营养成分!养生是要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花是散发的,以花香为最简单的证明;根是保留了一年积攒的营养的,为来年的生长作准备的;我们采摘来养生,是它们将生命之机会让渡给我们了。

 

平和体质:平和体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是最强的,完全可以体验当地的饮食习俗或自己的饮食习惯,如江苏扬州人立春时食五辛(新葱、韭黄、蒜苗、萝卜、芫荽,春卷和菜(绿豆芽、韭黄等);很多地方冬天吃狗肉的习俗等。

 

春助阳发:

人参枣茶

来源:《十药神书》。

组成:人参3、大枣3枚、红茶3、糖10

制作与用法:用人参、大枣的煎煮液300泡红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人参味甘性温,为补气第一要剂;大枣亦味甘性温,能补脾气;红糖含果糖、还原糖、葡萄糖、糖蜜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能快速补充体力、增加活力。此茶能起到补气生血的功效。

 

夏补气阴:

参地茶

来源:《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3、生地3、干姜2、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人参味甘性温,为补气第一要剂;生地味甘性寒,能滋阴补血;干姜味辛性热,能固护脾胃之阳;三药联合,充分体现春夏养阳的观点,能益气养阴,清热,和中。

秋宁神气:

人参定志茶

来源:《和剂局方》

原料:人参3、远志3、菖蒲3、茯苓3、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析:人参味甘性温,能补夏汗所耗之阳气;远志味咸性温,能化痰安神;菖蒲味辛性温,能祛湿凝神;茯苓味淡性平,能渗水湿;三味均能助脾行长夏之湿热。此茶能补心脾气,宁神定志,利于秋天阳气收敛入里,不致过泄而伤阳,不利于冬天抵御寒气。


冬温肾精:

龟鹤二仙茶

来源:《仙传四十九方》

原料:鹿角2、龟板2、枸杞5、人参3、红茶5


制作与用法:用350水煎煮鹿角、龟板、人参至水沸后1530分钟,冲泡枸杞、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析:鹿角、龟板均为血肉有情之品,一味甘性温,一味甘性凉,相互补缺,共同平补肾之阴阳;枸杞味甘性平,人参味甘性温,能滋补气血;此茶大能滋精补血,益气提神,也为来年的春发打下良好基础。


气虚体质: 气虚可能随四季阴阳比例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兼证,如夏天可能气阴不足更多见,冬天则可能偏阳虚多一些,春天趋向肌腠力量弱些,秋天则可能排湿之力不足,调理可以做适当的增减。


春益气通经:

萝藦茶

来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萝藦叶适量。


制作与用法:夏季采摘萝藦叶,不拘多少洗净,蒸熟焙干,碾成细末,收藏备用;每日取末5克,开水冲泡代茶服。

功效解析:萝藦叶味甘辛性平,有补益精气、通经解毒的功效;《本草汇言》也认为萝藦叶能统治一切劳损力役之人;此茶能缓补气,轻发散,有效满足气虚之人春发的机能之需。


夏气阴两补:

龙眼参茶

来源:《随息居饮食谱》。

组成:龙眼肉5、西洋参2、花茶1

制作与用法:用龙眼肉、西洋参的煎煮液300毫升,泡茶饮。也可不用茶。

功能解析:龙眼味甘性温热,含天然糖分较高,能补心脾,益气血;西洋参味甘性平凉,能平补元气;此茶能顺应夏天循环快、气血流动畅的特性,有效补充元气和津血,并有宁心神、助睡眠的作用。


秋补气化湿:

楂术茶

来源:《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5、白术3、神曲1、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25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析: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消食化积治痰饮;白术味苦性温,能健脾化湿;神曲味甘辛性温,能消食和胃,消除脘腹胀满。此茶在夏天消耗之后可能出现气虚湿滞时发挥作用,消除一切饮食停积,让你有机会享用秋天丰富的果实而不出现腹胀等不舒服。


冬温气御寒:

远菖茶

来源:《古今录验》。

组成:远志5、石菖蒲1、茯苓2、人参2

制作与用法:用250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解析:人参味甘性温,能温补元气;茯苓味淡性平,能渗水升清,化下元之死水为滋补心阳的元阴,配合远志、石菖蒲之味苦性温来温化寒滞之痰,有效交通心肾之阴阳。此茶能补心气之不足而补心宁神,消除忧愁悲伤、神志不宁。


阳虚体质:阳虚主要就是动力不够,但在不同的时候可能需要的动力方向和强度都不一样,中医术语就是脏腑营卫阳气的不同,如春肝冬肾夏心秋脾等。


春温内达营:

桂茶

来源:《中国药茶大全》。

组成:桂枝、肉桂、炙甘草各15克。


制作与用法:将上述三味药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片刻;或将各药洗净,同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解析:桂枝味辛甘性温,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外向肌肤;肉桂味辛甘性大热,能补火助阳、活血通经;甘草味甘性平,能调和药性。此茶能助阳自内充外,应和春天阳气萌发自然之机,促进身体各项机能活力提高。


夏阴中求阳:

白术菟茶

来源:《纲目拾遗》。

组成:白术5、菟丝子3、乌龙茶3

制作与用法:用250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白术味苦性温,能健脾阳,化凉湿;菟丝子味甘性平,能平补脾肾之元气。同时,夏天本身是万物阳气充裕的季节,借助外阳充足,适当补充阳中含阴之品,达到阴阳互长的目的,避免重阳反伤阴。


秋温脾理湿:

半参茶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5、人参3、干姜3、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350水煎煮半夏、人参、干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解析:半夏味辛性温,能燥湿化痰;干姜味辛性热,能温暖脾肾;人参味甘性温,能补益元气,健脾;秋渐凉收,腹为阴,首先感受到凉变的就是脾胃,而出现湿滞腹胀、呕吐泄泻等不适,此茶能温中健脾而防治这些病变。

冬暖经止痛:

桂萸茶

来源:《姚僧坦集验方》。

组成:肉桂3、吴茱萸2、生姜3、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肉桂味辛性温,能温暖肝肾;吴茱萸味辛性温热,能温经脉,由里及外,由血及营;生姜味辛性温,能温经散水;此茶能多维度温暖经脉、散寒止痛。


阴虚体质:阴虚无以制阳,往往阳易动,阴难保,养生即应消阳之过,补耗之液,润燥之干,滋肾之膏。


春清阳速之温:

菊花茶
来源:传统药茶方

组成:菊花5、绿茶3

制作与用法:用20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析:菊花味甘微苦性微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既有花主散而不阻碍阳升,又禀金精之正气能制肝风燥火。此茶可防阴虚阳发过度之火而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夏增易失之水:

芦麦茶
来源:《千金方》。

组成:芦根5、麦门冬3、绿茶3

制作与用法:用250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解析:芦根味甘性寒,能清热生津,为温病补水不增湿常用之品;麦门冬味甘性平,能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此茶能清热生津,速补夏天出汗可能的水阴丢失。


秋润凉受之燥:

三仁茶
来源:《千金方》。

组成:杏仁5、桃仁3、瓜蒌仁3、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350水煎煮杏仁、桃仁、瓜蒌仁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杏仁味辛苦性温,能下气润肺、宣滞行痰、通秘;桃仁味苦甘辛性温,能泄滞、散结、同行,并有活血作用;瓜蒌仁味甘性寒,能下气坠痰。此处能润肠通便,润肺燥咳。顺应凉秋内收之变,慎用过寒补阴,以防再伤酷夏过耗之气,而用微温之品防秋凉而阻碍气之流畅,同时多用果仁滋润秋燥,以期自然由外发而转内收的同时缓补阴虚。

冬温阳而化阴:

玉容茶

来源:《中国药茶大全》。

组成:西洋参2,当归2,枸杞2,合欢花2,佛手2,绿茶5

制作与用法:用前无味药的煎煮液400mo泡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微凉,能补元气、补脾益肺;当归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枸杞味甘性平,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合欢花味甘性平,能交通阴阳、宁神之效;佛手味辛苦酸性温,能疏肝理气。所谓阴虚之人能秋冬而不能春夏,就是说冬天本身偏阴盛之时,从阴阳调和出发,宜温阳而达到化阴的最终目的,不宜过分滋腻。


血瘀体质:气候对血瘀的影响可能随季节的不同而表现为气、津、液、阳,即春顺应肝主疏血的特点而径直活血;夏热耗津应适当补阴津而防无水行舟等。


春活血凉血:

红花茶

来源:传统药茶方。

组成:红花3、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15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红花味苦甘性温,少用和血,为行血之要药;花茶偏凉;两者配合,不致过温;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降血压。


夏补血活血:

茅膝地茶

来源:《本草经疏》。

组成:白茅根5、牛膝3、生地3、绿茶3、白糖10

制作与用法:用300水煎煮白茅根、牛膝、生地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解析:白茅根味甘性寒,能补津凉血;生地味甘性寒,能补血和血。此茶能补津血并清热凉血、活血通经。


秋补血活血:

牛柏茶

来源:《医学正传》。

组成:牛膝5、黄柏2、苍术2、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30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牛膝味苦酸性平,能逐气滞血凝;黄柏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苍术味苦性温,能行脾化湿;此茶活血、清热、燥湿,正应秋凉湿滞血瘀之需。


冬温经和血:

乌归茶

来源:《本草切要》。

组成:乌药3、当归2、香附2、川芎2、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30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乌药味辛性温,能散血气凝滞;当归味苦性温,能补血和血;香附味甘性微寒,能行血中之气;川芎味辛性温,能活血通经;此茶能散寒理气,和血,止痛。


痰湿体质:痰湿可随阳气运动到全身任何部位,温利痰湿的同时可结合季节易停留而不舒服的部位作适当调整。


春利头目:

旋天茶

来源:《本草汇言》

组成:旋复花5、天麻2、菊花3、绿茶3
制作与用法:用25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析:旋覆花味咸性温,能软坚痰,散结气,借咸降之力,下上逆之气;天麻味甘性平,能缓肝气,定头眩;菊花味甘微苦性微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既有花主散而不阻碍阳升,又禀金精之正气能制肝风燥火。此茶饮能缓解风湿痰饮上攻、头目眩胀晕旋。

夏宽心胸:

小陷胸茶

来源:《伤寒论》。

组成:栝蒌5、半夏3、黄连1、绿茶3
制作与用法:用250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栝蒌味甘性寒,为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痰要药,医圣张仲景胸闷等病症处方时必要;半夏味苦性温,为化痰最常用药物;黄连味苦性寒,能清热祛湿;整方亦是小陷胸汤的小制,利于冠心病等心胸痰闷病症,清热祛痰。

秋畅脾胃:

苍朴茶

来源:《局方》。

组成:苍术5、厚朴3、陈皮3、甘草3、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30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苍术味苦性温,能运脾除湿;厚朴味苦性温,长于泄结散满;陈皮味辛苦性温,能理气燥湿;甘草味甘性平,调味并和诸药。此茶能缓解秋凉增加痰湿淤积可能,调和脾胃,消腹胀满,增加食欲。

冬祛痰通络:

五加杜仲茶

来源:《卫生家宝方》。

组成:五加皮5、杜仲3、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25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五加皮味辛苦性温,能祛风化湿理痰;杜仲味辛甘性温,能补肝肾,祛逐下焦寒湿。中医治痰湿温化为正,此茶应冬肾藏,补肾化湿并行,能祛痰湿、通经络、理寒湿痹痛。 


湿热体质:湿热是因湿致热,并不一定是体内真的存在实热,要结合季节外界热度适当调整,要让季节之热帮助去行湿,而不能让内外之热勾结,加重湿热瘀阻。


春缓发玄府

桂花荷叶茶

来源:《古今药茶1000方》

组成:桂花05、荷叶3、绿茶3、冰糖10
制作与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解析:桂花味辛甘性温,量少,能缓解营卫,帮助湿从汗出;荷叶微苦性凉,能升发脾胃之气,加强行湿之功。此茶能清热胜湿。


夏凉开运湿

香薷运水茶

来源:《僧深集方》。

组成:香薷5、白术3、绿茶3
制作与用法:用25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香薷味辛性温,有彻上彻下之功,上能开泄腠理,达皮毛,轻解在表之寒,下能通三焦,以导在里之水气;白术味苦性温,能健脾化湿;此茶应夏侯人体里外通透之机,进一步开玄府泄汗,强脾运化湿,祛湿而泄热。


秋健脾泄湿:

白术车前茶

来源:《简便单方》。

组成:白术5、车前草3、乌龙茶3

制作与用法:用25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白术味苦性温,能健脾运湿;车前草味甘性寒,能利尿而清热去湿。此茶应秋湿长脾弱之象,健脾为主,清热利尿为辅,不再强走玄府发汗而伤阳气。

冬化气利水

五苓茶

来源:《伤寒论》。

组成:茯苓5、猪苓3、泽泻3、白术3、桂枝3、花茶5
制作与用法:用400水煎煮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解析:此茶为《伤寒论》五苓散原方减小剂量,顺应冬寒特点,从肺、脾、肾多个与水湿相关的脏器着手,药物性淡微温,淡渗温化,有效化气利水,减少湿滞郁热可能。


气郁体质:天有阴晴圆缺,人气运的力量亦有波动性,春夏阳气渐强,秋冬寒气就凝滞阻碍了。调养就可以随之疏、补、推、温,采取不同的策略了。


春发疏散

合欢花茶

来源:传统药茶方。

组成:合欢花5、花茶1
制作与用法:用20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不加茶。

功效解析:合欢花味甘气平,昼而阳舒,夜而阴合,开合动静,咸得所欲,能安气之周行经隧,不致动而无序,有效保障春之萌发而不烦。此茶能安神,理气,利于缓解郁结胸闷、失眠、健忘。

夏长养心

柏子养心茶

来源:《体仁汇编》。

组成:柏子仁5、枸杞3、当归28、石菖蒲2、茯神2、花茶5

制作与用法:用400水煎煮柏子仁、枸杞、当归、石菖蒲、茯神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可不用茶。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解析:柏子仁味甘性平,能养心血,透心肾;枸杞味甘性平,能补肾益精;当归味辛甘性温,为入心生血上品;石菖蒲味辛性温,能通利心脾二经,开心窍;茯神味甘性平,善补心气。此茶补肾养阴,宁心安神,缓解精神恍惚、夜难眠多梦、健忘等不适。


秋收运脾

白术消痞茶

来源:《兰室秘藏》。

原料:白术5、枳壳3、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25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白术味苦性温,能健脾消食化湿;枳壳秋气渐寒收,更易气郁湿滞食积,让人心生疑虑,此茶能健脾打基础,消痞除脘腹痞满不适,气畅而神安。


冬藏理气

茴枳茶

来源:《袖珍方》。

组成:茴香5、枳壳3、花茶3

制作与用法:用250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茴香味辛性平,能走经络,回阳散冷,理气开胃;枳壳味苦辛性寒,能行气消痞。此茶能散寒理气,除郁痛不适。


特禀体质:特禀体质主要表现是容易过敏,皮肤多见,故预防的注意力也多集中于固表,但可能这不一定完全符合身体是一整体的事实,还是应该从气一元根本出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整体缓冲能力提升了,就相当于后备力量强大了,不管什么外邪就不容易侵害机体了。


春当润发肌腠:

芍药花茶:

来源:《中国药茶大全》

组成:芍药花2克,生地3克,绿茶3克。

制作与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解析:芍药味酸性凉,能养血柔肝,芍药花开花较迟,故又称为殿春,可减慢肌腠春气萌动的速度,减少过敏机会;生地味甘性寒,能清热凉血,进一步柔肝疏肝。且芍药、生地均为抗过敏常用药物,此茶能有效缓解春天过敏不适,且有美容养颜功效。


夏当畅理营卫:

桂枝茶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3、芍药3、甘草3、大枣3枚、生姜3、绿茶5
制作与用法:用250水煎煮桂枝、芍药、大枣、生姜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解析:此茶前五味即为《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组成,能解肌表,和营卫;小剂量则可以达到畅通、调理营卫的目的,桂枝味辛性温,能保持玄府汗路畅通,气行顺畅;芍药味酸性寒,能补血敛阴,与桂枝配合,阴阳相随;甘草、大枣、生姜能健脾益气。此茶值夏长之候,补充营卫之阴阳,达到强基防变之效,有外邪侵袭时就能从容不迫,不致反应过度而不适。

秋当理湿固表:

泽风茶

来源:《圣济总录》。

组成:泽泻5、防风3、牡蛎3、苍术3、桂枝3、绿茶3

制作与用法:用400水煎煮泽泻、防风、牡蛎、苍术、桂枝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泽泻味甘性寒,利水之主药,能利水湿而健脾养五脏;苍术味苦性温,能运脾行湿;牡蛎味咸性寒,有固下焦,除湿浊,敛虚汗作用;防风、桂枝引药至表,兼有开路畅经之用。此茶能固表止汗,防夏之余热消耗营卫之气;除湿以防长夏湿浊腻滞;增强卫表抵御外邪过敏反应的能力。

冬当经脏同补:

细芪茶

来源:《古今药茶100方》

组成:细辛02、黄芪3、麻黄3、绿茶3
制作与用法:用20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解析:冬归肾,肾归少阴,少阴太阳互为表里,细辛味辛性温,禀天地阳升之气,入少阴经;麻黄味辛性温,入太阳经,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黄芪味甘性温,能温分肉而充皮肤。此茶能畅透表里,温补内外,减少对寒凉的过敏反应。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谭晓风
副主任医师
联勤保障部队第904...
传染科,感染科,内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常规传染病的防治,对部分妇科病亦有一定的了解。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