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
2018年07月04日 【健康号】 李勇     阅读 8757

这两天正是新生入校的时间,离开家去上大学是生活中的重大转变,大学生会接触新环境、结交新朋友、面临新挑战、拥有新体验,然而,随着上大学的喜悦心情渐渐平淡,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逐渐显现,有调查发现约1/3以上的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尚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很多同学会经历心理上的震荡,体验到孤独、失落、自卑、茫然等消极的情绪,如果消极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可能会诱发抑郁症、焦虑症或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就关注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李勇

初入学的第一个月是新生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峰期,突出表现为:

(1)想家恋旧,体验分离焦虑。特别是初次住校的寄宿生普遍想家,思念父母,怀恋旧友,面对新环境中的陌生脸孔和各种新感觉不知所措。

(2)对大学生活的幻想破灭感。经常有新生抱怨说,真没想到堂堂高等学府,教学设备如此陈旧,师资水平如此低下,图书资料如此贫乏,他们甚至怀疑自己当初拼命努力是否值得。

(3)难以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变。体现为不能适应新知识的结构安排,不适应任课教师新的授课方式,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仍沿袭过去的老路子,结果学习上不适应,导致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

(4)不适应角色定位的巨大反差。进入大学后,竞争的对手变了,大家都很厉害,自己不能再保持高中时的优势地位,进入大学后,笼罩在头顶的光环却一下子黯淡下去了,只能成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扮演被领导者的角色。这种角色转变的巨大落差不可避免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失衡。

(5)失去生活目标,感到茫然。很多人在上高中时,曾把考上大学作为生活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实现了,新的目标却不知在哪里。

(6)人际关系问题。进入新环境后,一些社交活动能力差的同学在入学一个月后尚不能与班里其它同学相熟,由于彼此不了解,在各种活动中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大学中的宿舍矛盾非常突出,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任性自私,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在中学的时候一门心思读书,这些问题被掩盖起来了,而大学和中学完全不同,大学可以算是个准社会,各种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了。比如,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等等。

那么应如何对新生进行心理调适呢?

首先,正确应对分离。当感觉到焦虑、想家、想流泪时,记住,这是完全正常的,允许自己有一定的软弱。当然,也不能够被软弱左右,毕竟是一次成长,要勇敢地接受它,趁这个机会,好好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规划自己的生活,完成从孩子到成人的转变。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多与老师、同学交流,你会感觉到你并不是独自一人。固定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听到父母的声音,你会知道,家只是不在你身边,但从没离开过你。还可以努力将精力投入到火热的学习生活中,忘掉想念家人和旧友的烦恼,在紧张而新鲜的学习生活中体验进取的乐趣,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定平和。一般情况下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生恋家怀旧的心理会慢慢淡化消失。

    其次,正视现实,对大学少些幻想,多些行动,及时完成认同过程。很多同学高中时心里都有一幅大学的美丽图画,但这幅图画多少有些失真,并且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目前高校的硬件和软件确有不尽人意之处,一方面需要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学们能够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大学与中学的一个很大不同,就是更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同样的条件下,人可以达到不同的发展水平,可见环境并不能决定一切,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多些实践,多些深入了解,充分利用校园中的资源,你会渐渐发现学校里有许多藏在表象背后的闪光点。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单位中生活,如家庭、学校、工厂、机关。承认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单位内,愿为搞好这个单位出力,这便是认同感。我们看到不少大学新生入学很长时间了,仍把自己当成"校外人"。宿舍卫生搞不好,他们骂学校;伙食差些,骂学校;教材缺页,骂学校,连走路被树根绊着也骂学校。他们不管事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有不满意就骂,似乎搞好学校他们没有一份责任。缺乏认同感正是影响他们情绪的另一重要根源。事实证明,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共同的责任感,才有搞好一个单位的基矗身在群体内,心在群体外;不为群体尽一份责任,却把群体当成进攻目标,这个群体就一定搞不好。我国经济还落后,大部分大学的生活、教学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加上大家都是初来乍到,一时的混乱现象难免,有时问题还可能很突出。如果我们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这一切,有些问题完全可以大家自己动手解决,如清洁卫生问题、宿舍秩序问题。另一些问题可以采取谅解的态度、协商的态度解决,如生活设施问题、伙食问题。这时学生会和班会能起积极作用,应尽量发挥它们的作用。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窝火、发火会大大伤害自己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影响团结,真是得不偿失。要是你发觉自己对这对那都不满意,应及时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这是我的家,我该采取什么态度?我们不就是先容忍一下,再想办法解决吗?哪有样样事都大吵大闹的呢?请记住,多一份认同感,多一份风格;多一份建设性,多一份成熟。  

第三,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用;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对于习惯于被老师安排得满满的、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同学来说,可能会突然感到失重,不知道该学什么、怎样学。大学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探索性特点突出,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品质。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和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挖掘个人潜力,进行科学创造,是每个新生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具体的学习方法因人、因学科而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我们可以通过向老师请教或向高年级同学求询,尽快熟悉新校的学习生活。

第四,重新审视自己,选准参照系。考入大学的学生,许多是原校出类拔萃的人物,既受父母宠爱,又是教师眼里的才子,更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可是山外有山,当各校的学习精英汇聚到一起,自然就会有高下之分。大多数学生将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转变,自我评价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部分原来以学业成绩优秀而建立起自信心的大学新生,用原来的信念推论出"学习成绩不好个人价值就低"的结论,这一结论沉重地打击着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面临新的竞争和分化局面,不少学生会产生失落感,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困惑中,由自信自负转向自卑。因此,根据新群体中的实际情况,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选准参照系,结合自己的能力、个性特点,定出新的奋斗目标是很重要的。适当地降低对自己的希望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放松捆绑自己精神的绳索,你就会以开朗的心情投入大学生活,从而得到丰富多采的人生感受。另外,在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更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后者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找到自己在角色转变后的位置。

第五,重新确立新的人生坐标。目标是人们活动追求的预期结果,也是激发积极性的源泉和动力。部分同学人学后之所以出现空虚、无聊和松懈心理,主要是与目标丢失和理想间歇有关。而那些进入高校后及时确立新人生目标的同学,则学习热情不减,生活充实,朝气蓬勃。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建立合理科学的奋斗目标。进了大学,思想更成熟,眼界更开阔,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完全可以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目标并不仅仅是一个理想,而是一套目标体系。在你思考和回答了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这些基本的问题之后,还要结合现状,制订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目标,并将它分解为可以一步步实现的小目标。一个有目标的人,会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生命。

第六,学会与背景不同人的共同生活,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与人相处,是大学新生的一大挑战,也是一门必修课。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比如对待个人空间、个人物品上,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态度往往就不同。面对来自各地性格、兴趣、习惯迥异的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必须学会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主动与他人交往,达到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合作氛围,对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获取社会心理支持,顺利渡过新生适应期,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大学里学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的主动行为会引起对方相应的行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宽容与同情心是非常重要的,发生不愉快时,多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结合对方的生活背景、习惯,去理解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一个人只有对他人付出真诚和信任,才能获得对方的尊敬、信任和帮助,首先态度要诚恳,注意倾听他人讲话,适当表达自己的见解;做事时多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克服傲慢和妒嫉心理;多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另外,主动地向周围同学介绍自己和家庭的情况,也有利于较快消除新生之间的陌生感,增加联络感情的机会。可以多看些人际沟通方面的书籍,也可以参加各种心理训练团体。总之,真诚待人,也将受到真挚的回报。

第七,学会自我管理。对一部分新生来说,上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因此,学会自我管理也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需要学会管理的东西挺多。看得见的,如个人生活物品和钱;看不见的,如时间和情绪。个人生活物品怎样保管、利用(想用时找得到、用得上),现在得自己操心;钱怎样花,也需要认真计算;而时间怎样利用,情绪怎样调整,更是需要学问。自我管理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影响人的学习、工作的效能。

第八,学会自理、自立。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增强自理能力,是大学新生要面对的另一课题。可以多向有经验的同学讨教,也要学会积累经验,做生活的有心人。当你熬过手忙脚乱的适应期,你会发现,其实自理自立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你将因此而更加自信。

第九,善于利用支持力量。大学生活的适应障碍是一个普遍现象,完全没必要因为不适应而自责自卑。如果感觉很苦闷,不妨找学长或者老师、家人聊聊,获得更多帮助和指引。此外,及时向心理老师求助也是有效手段之一。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是熟悉校园环境的一个最快捷的方法,一般来说,多数高年级的同学都比较愿意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新生,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尽量少走弯路。另外,向自己的同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中学进入大学,在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未适应新环境之时,难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是非常自然的,你不必为此而焦虑。不过,对新的生活多一点心理准备,你会适应得更快、更好。经过这段时间的苦闷、困惑之后,你将如破茧而出的蝴蝶,成熟、自信、美丽而坚强。

其实,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是大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适,适应了大学生活,而一部分人可能一直难以适应,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通过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李勇
主任医师/副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咨询门诊,心...
失眠、抑郁症、心理咨询、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等病的诊断及治疗...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