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颈部肿块科普
2020年04月21日 【健康号】 徐雅男     阅读 10959

颈部连接头颅与胸部,上起颅底,下连胸腔入口,后有第1—7颈椎。颈部范围不大,但含咽、喉、气管、食道、甲状腺、颈动脉、迷走神经等重要器官。颈部肿块为一临床体征,其原因较复杂,涉及内、外、口腔、耳鼻咽喉等科,根据发病原因,一般将颈部肿块分为先天性、炎症性和肿瘤性三类。现将常见颈部肿块的临床特点,叙述如下:
甲状舌管囊肿
属先天性发育异常,但多在青少年期发病,也有到中年才发觉的,男性为女性的2倍。在胚胎发育过程,如甲状舌管退化不全,在盲孔与甲状腺峡部间,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表现为在颈前区中线、舌骨下方有直径1-2cm的圆形肿块。境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囊性感,并能随吞咽或伸、缩舌而上下移动。颈部B超检查对诊断有帮助。一般一经确认,除感染期外,均应尽早手术切除。一旦感染,将增加手术困难。小儿可推迟到4岁以后进行手术。
鳃裂囊肿
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期时,颈部发育与鳃弓、鳃裂的衍变关系密切。鳃弓是中胚层增殖而成的弓形隆起,平行排列,左右共5对。各鳃弓间则为4对由外胚层上皮组成的鳃裂。正常情况下,鳃弓、鳃裂最终衍变成颈部肌肉、血管等结构。若发育异常,则形成鳃裂囊肿或瘘管。囊肿多位于颈部外侧,胸锁乳突肌之深部。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定。感染溃破后可在颈部形成瘘口,为鳃裂囊肿、瘘管之外口,常有粘脓性分泌物流出。有时囊肿或瘘管有内口与外耳道、扁桃体或梨状窝相通。颈部B超、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手术彻底切除瘘管或囊肿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已有感染者应在炎症控制后施行手术。
急、慢性颈淋巴结炎
每个人正常人颈部都有几百个淋巴结,这些淋巴结都有自己的生理功能,一般这些淋巴结很难触及到,但是在颈部B超检查时可以发现。当耳、鼻、咽、喉、口腔等处有炎症时,可致部分颈部淋巴结因为发炎而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位于耳后、耳下、颌下、颏下、颈侧胸锁乳突肌前后等处。急性淋巴结发炎时,颈部可触及淋巴结肿大,这些淋巴结有红、肿、痛、热等急性炎症特点,起病快,常伴发热、局部压痛。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后,大部分肿大的淋巴结会消退,也有部分淋巴结发炎后不会消退,仍能触及到,对于这样的淋巴结一般不需要进一步处理。
颈淋巴结慢性炎症时,病程长,症状轻,常位于下颌下区,淋巴结较小,可活动,压痛不明显,一般为酸胀感。慢性淋巴结炎症状严重时可予以抗生素治疗,如无明显症状,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颈淋巴结结核
病变为原发性,或继发于肺、腹腔等处的结核病灶。病程较长。病情轻者,局部症状少,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常呈串状,质中等,可活动,无压痛。病情较重时,数个淋巴结可互相粘连成团。若淋巴结干酷样坏死,溃破后形成瘘管,经久不愈。B超检查与细针穿刺对诊断有帮助。治疗颈淋巴结结核需要到当地对口结核病防治中心治疗。
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
随着体检与颈部B超检查的普及,甲状腺腺瘤的检出率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甲状腺腺瘤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性别、遗传因素、射线照射、TSH过度刺激等有关。甲状腺腺瘤多见于女性。位于颈前部,生长缓慢,症状不明显,常在无意中发现。肿块质中等,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巨大甲状腺腺瘤,可因气管移位或压迫气管而影响呼吸。肿块增大迅速,呈结节状,质硬,累及喉返神经或向气管内浸润,引起呼吸困难、声带运动障碍、声音嘶哑等症时,应考虑甲状腺癌可能。甲状腺腺瘤有引起甲亢和恶变的可能,一般应手术切除。
如果能明确甲状腺肿块的性质,就能更精确地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B超和CT检查是目前最常见的甲状腺肿块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但都不能明确地区分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对甲状腺肿块的性质做重要提示。细胞学穿刺提示甲状腺癌的结果,表示甲状腺恶性病变,而细胞学穿刺提示甲状腺良性病变的结果只能表示90%的可能性是良性。因此,手术切除甲状腺肿块后,将肿块做病理检查,是诊断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金标准。
涎腺混合瘤
多见于腮腺。表现为耳垂下出现肿块,生长缓慢,无明显症状,常偶尔发现。肿块位置多较深,表面光滑,质中等,推之可动。肿块向内发展,侵及咽旁间隙时,可使鼻咽、口咽侧壁内移,或软腭膨隆。如肿块固定,质硬,局部疼痛,或累及面神经,有混合瘤恶变可能。
神经源性肿瘤
多为神经鞘膜瘤,起源于神经鞘膜上的雪旺细胞,常发生于颈部皮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等处。肿瘤位于颈部外侧上段,胸锁乳突肌深处。随圆形或圆形,表面光滑。生长缓慢,病变范围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肿瘤较大时,可突向咽部,使咽侧壁内移、饱满,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偶可恶变,表现为短期内肿瘤迅速增大,或伴迷走、舌下神经麻痹等征。
颈动脉体瘤
起源于颈动脉体。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肿瘤较小时,症状不明显。如侵犯迷走、舌下等神经,可引起声带运动障碍、伸舌偏斜等征。检查时肿瘤可随动脉移动,扪诊有搏动感,CT增强扫描、动脉造影等检查有助诊断。
转移性恶性肿瘤
颈部转移恶性肿瘤是颈部肿块的原因之一,其原发病灶多位于头颈部。鼻咽癌较早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时可以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多侵犯颈外侧上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位于下颌角后方,逐渐增大,有时融合成团。质硬,活动差,无压痛。常为单侧性,也可双侧颈淋巴结同时受累。扁桃体癌的颈淋巴结转移部位与鼻咽癌相仿。喉癌也常有颈淋巴结转移,早期多位于颈外侧上,颈动脉分叉处淋巴结肿大,晚期时转移性淋巴结癌可向下或锁骨上区扩展。鼻腔、鼻窦癌的淋巴结转移,常发生于病变后期,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下颌下区。肺癌、食管癌等病变,有时可发生锁骨上区转移性淋巴结癌。
颈部肿块是颈部最常出现的疾病之一,国外学者Skondalakis对非甲状腺的颈部肿块的诊断总结出一条“80%规律”:
1、有大约20%属于炎症、先天性疾病;而其余80%属于真性肿瘤。
2、 对于属于真性肿瘤的病人中,又有大约20%属于良性肿瘤,80%为恶性来源;同时与性别有关,女性约占20%,男性占80%。
3、 在颈部恶性肿瘤中,有20%为颈部原发,而绝大多数为来源于全身其它部位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占80%)。
4、 颈部的转移灶有80%来源于头面部,20%来源于人体躯干部位。必须引起重视的是颈部所有的转移癌中仍有约20%的患者尽管进行了临床、影像学、细胞学及实验室检查,最终甚至至死仍未找到原发病灶,称为隐匿性原发癌。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徐雅男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外科,耳鼻咽喉科,头...
甲状腺及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