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单心室的治疗
2019年10月08日 【健康号】 毛斌     阅读 8886

                         单心室的分型及术中处理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毛斌

一.概述

单心室又称共同心室、双入口心室,是指心脏一侧或两侧心室窦部和/或室

间隔缺如,仅有一个心室腔,该心腔通过两个房室瓣口或共同房室瓣口同时接受左右心房的血液。本病发病率占先心病的1.5%-3%,男:女大约为2~4:1。单心室常常和其他心脏复杂畸形同时存在,如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弓离断等。单心室的患者常见有内脏反位,如无脾综合征或多脾综合征、心房异构。

单心室由于它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一直是心脏外科治疗的难点之一,经过近20年的努力,90%的单心室患者通过治疗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可以生育、参加体育活动。

根据肺血多少,单心室的治疗方案不同。肺血少的单心室在出生后做动脉性分流手术,以促进肺动脉的发育和改善低氧血症;2.5-3个月后做双向Glenn术,1.5-2岁后做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肺血多的单心室首先要做肺动脉束带术,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发生;2.5-3个月后做双向Glenn术,1.5-2岁后完成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对于各种双入口型单心室,如果两侧心室发育较好,二、三尖瓣发育好,大动脉关系正常,可以做室间隔再造。在单心室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早期治疗和系统治疗,同时也要个性化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单心室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否则会有很多患者因为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发育差而不能治疗。

二.分型

单心室的分型有很多种,目前主要还是根据Van Praagh的分类法进行分型。另外,单心室的患者多数都能看到明确的左心室或右心室结构,例如,左心室表面较光滑,有很多细小的肌小梁,而右心室的肌小梁较粗大。左心室有两个乳头肌与心室游离壁相连,而右心室的乳头肌与室间隔相连。根据心室发育的情况可以分为:

A型:单纯左室发育,无右室窦部,仅有一个右室漏斗部残腔连于左室上,78%的单心室患者为该类。

B型:单纯右室,无左室窦部,约5%的患者为该类 。

C型:室间隔未发育或仅有残余室间隔组织,约占7%。

D型:左右窦部及室间隔均为发育,占10%。

上述每一类型按大动脉相互关系又分为四个亚型,Ⅰ型为大动脉关系正常;Ⅱ型为右转位,即主动脉瓣口位于肺动脉瓣口的右前方;Ⅲ型为左转位,即主动脉瓣口位于肺动脉瓣口的左前方;Ⅳ型为反位,即主动脉瓣口位于肺动脉的左后方。其中AⅢ型单心室最多见,左心室接受左右心房的血,一部分血液直接进入肺动脉,另一部分血液经球室孔进入主动脉。

上述分类法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无重要意义,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第一步是确定肺血的多少;第二步是球室孔的大小,以确定是否需要做DKS手术或扩大球室孔;第三步是确定有无内脏反位,对有内脏反位者要注意个性化治疗;第四步是确定是否是Holmes心脏,这种单心室左心室发育好,左心室到主动脉无狭窄,同时右心室漏斗部、三尖瓣以及室间隔发育好,可以考虑做室间隔再造。

三.手术方式及术中处理

单心室的治疗要坚持早期治疗、系统治疗、个性化治疗的原则,才能使尽可

能多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并且真正意义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单心室的手术治疗共分为三期:

(一)一期减状手术

患儿出生后,首先要确定患儿的肺血多少,如果为肺血多者,要立刻做肺动

脉束带术,以防止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如果为肺血少的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75-80%,在新生儿期应做体肺分流术。

1.      体肺分流术

体肺分流手术有多种,常见的有改良的Blalock-Taussig,Potts,Cooley,

Waterson手术,但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是1962年Klinner提出改良的Blalock-Taussig,用人工血管连接锁骨下动脉与左或右肺动脉。

    体肺分流术可以通过正中胸骨切开,也可以通过侧开胸,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采取正中胸骨切口,理由是:(1)正中切口可以保证两肺通气,这对不稳定的婴儿非常重要;(2)正中切口保证分流血管更靠近中心肺动脉,减少分流血管造成肺动脉的扭曲和狭窄。分流血管越靠近中央,才能保证两肺分流血量的均匀。(3)如果需要结扎动脉导管,通过正中切口操作简单;(4)如果左、右肺动脉有局限性狭窄,通过正中切口可以同期解决;(5)如果患儿不稳定,通过正中切口可以迅速建立体外循环,虽然这种情况较少;(6)侧开胸可以引起骨骼肌肉畸形,如脊柱侧凸。(7)侧开胸后,在斑痕组织中形成大量侧枝,影响后期的TCPC的效果。(8)单心室治疗需要分三期手术,全部通过正中切口有利美观。(9)正中开胸减少了Horner,s综合症的发生率。正中切口的主要缺点是二期手术时易出血,这个缺点可以通过放置防粘连膜,或手术时只切开心包上部,显露主动脉和肺动脉,而心房和心室部心包保持不动来解决。


 

图一:用Gore-tex人工血管连接无名动脉和右肺动脉完成体肺分流术。分流血管近端可以和无名动脉或升主动脉连接,远端可以在左、右肺动脉或主肺动脉。

IA为无名动脉,SVC为上腔静脉,RPA为右肺动脉,RA为右心房,AO为主动脉

 

 

     如果患儿依靠动脉导管存活,在体肺分流建立之前,要持续静点前列腺素E1。患儿仰卧位,肩膀垫高,头尽量后仰,以充分显露无名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标准正中切口,部分切除胸腺,心包上部到心包反折处切开,覆盖心脏房室部心包尽量不动。分流血管放在上腔静脉侧的肺动脉上,一旦分流血管造成该侧肺动脉狭窄时,在做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时可以同时处理。游离右肺动脉和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后,静脉注射肝素2mg/kg。在游离动脉时,要注意不要损伤右侧喉返神经,它走行在右锁骨下动脉的远端。在无名动脉远端,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钳夹侧壁钳,然后切开动脉,用7-0prolene做Gore-tex人工血管与动脉的吻合。吻合完毕后,阻断Gore-tex人工血管的远端,松开侧壁钳,确定Gore-tex人工血管的长度,过长或过短都可以造成肺动脉的扭曲。用同样方法吻合Gore-tex人工血管与右肺动脉,不同的是这一端的Gore-tex人工血管不要修剪成斜面,而是保留原有的断面,以避免过度分流。在吻合完成前,用肝素盐水冲洗人工血管腔和右肺动脉,清除残留血栓,以防止血栓形成,阻塞肺动脉或Gore-tex人工血管,最后松开侧壁钳。

    分流通道建立后,要密切注意动脉氧分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动脉氧分压保持在80-85%范围内,说明分流适度。动脉氧分压低于80%,要怀疑外科技术问题、分流量过小、远端肺动脉狭窄。动脉氧分压高于85%,要考虑过度分流,如果同时伴有动脉舒张压低于25-30mmHg,更应该怀疑该问题。

为防止过度分流,Gore-tex人工血管的大小至关重要。新生儿平均体重在3-4公斤,3.5mmGore-tex人工血管是合适的。对体重小的新生儿,近端吻合口的位置尽量放在右锁骨下动脉的远端,不要做在无名动脉或其近端做吻合,以避免过度分流。对体重小于3公斤者,选用3mmGore-tex人工血管。5-6公斤的患儿也可以使用3.5mmGore-tex人工血管,但这些患儿很多年龄大于2-3个月,可以直接做Glenn手术。

动脉导管是否接扎?这个问题对依靠动脉导管存活的患儿常常被提及。保留动脉导管的优点是,一旦分流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导管能挽救患者生命。保留动脉导管的缺点是,在动脉导管自然闭合前有可能造成肺血过多,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另一方面,动脉导管有可能不闭合。根据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经验,他们对大的动脉导管或患儿有另外的肺血来源,例如,通过狭窄肺动脉的前向血流,对着这样的动脉导管要结扎,而对肺动脉闭锁的动脉导管不与结扎。

2.肺动脉束带术(Muller-Dammann)

该手术作为肺血多的单心室一期减状手术,以减轻心室负担,降低肺动

脉压力,防止全肺阻力增高。在决定做该手术时,首先要除外左室流出道狭窄。如果患儿存在左室流出道狭窄,束带术后,心室负荷过重,患儿无法存活。如果患儿无主动脉瓣上、瓣下及主动脉瓣狭窄,要注意球室孔的大小,如果球室孔面积小于2cm2/m2,术后出现左室流出道狭窄。对术前诊断左室流出道狭窄者,应做Norwood或 Damus-Kaye-Stansel手术,而不是肺动脉束带术。

     常规正中劈开胸骨,部分切除胸腺,切开心包的上三分之一。探察有无动脉导管,如果动脉导管存在,首先结扎它,分离主肺间隔。主肺间隔分离的范围不易过大,尤其不要过分靠近左右肺动脉分叉处,以免束带向远出移位时导致左右肺动脉开口处狭窄。尽量避免分离主肺间隔时使用直角钳,防止损伤右肺动脉。先将束带通过横窦围绕主动脉和肺动脉,然后从主肺间隔处穿过血管钳,从主动脉的后面将束带通过主肺间隔拉到前面,从而完成包绕主肺动脉。然后,初步确定束带的长度,束带的长度(毫米)=患儿体重(公斤)+20,在该处先用银夹固定,如果固定过松,还可以在前一个银夹下面继续上银夹,束带宽度一般不超过3mm。肺动脉束带完成后,要在束带的两端缝牵引线至肺动脉外膜,以防止束带向远端移动。

主肺动脉的直径减少50%,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实际操作不容易控制,可以通过肺动脉远端压力、动脉血氧饱和度、体循环压力和心率的变化,来判断环缩的程度是否合适。理论上讲,肺动脉远端的压力是判断环缩是否合适的重要指标,但肺动脉压力常常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往往不准确。在实际工作中,动脉血氧饱和度、体循环压力和心率的变化往往更重要。心率减慢,同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0-75%,高度提示环缩过度。适当的环缩应该是体循环压力升高5-10mmHg(暂时性),动脉血氧饱和度降到80-85%,肺动脉远端压力低于体循环压力的50%。但是,必须清楚意识到,上述指标受多种影响,如麻醉浅时,心排量因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而升高,心排量增加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麻醉也可使肺阻力降低,尤其是吸入氧浓度高,二氧化碳分压低时。所以,束带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没有一种方法能在术前确定束带的程度。

(二)二期减状手术(双向Glenn或Hemi-Fontan)

双向Glenn的基本手术条件是肺动脉压力和全肺阻力低,并且上腔静脉侧的肺动脉直径不能小于1/2上腔静脉直径,房室瓣返流不超过中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肺动脉压力小于18mmHg,理想条件是肺动脉压力小于15mmHg,全肺阻力低于2units/m2,房室瓣反流不超过中度,可以进行双向Glenn手术(4)。过早或过晚进行双向Glenn对患儿都不利,一般情况下,患儿出生后,随着全肺阻力的下降,2.5-3月后就可以进行双向Glenn手术。

双向Glenn可以在体外循环辅助或非体外循环下完成,两者都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如果前期做过动脉性分流手术,要注意控制分流血管。

体外循环辅助下双向Glenn手术,需要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右房插管。充分游离上腔静脉及上腔静脉侧肺动脉,结扎奇静脉。在辅助循环,不停跳下,横断上腔静脉,近心端用5-0prolene缝闭。在肺动脉上切开,切口尽量要大。用6-0prolene行上腔静脉与肺动脉的端侧吻合,吻合口后面连续缝合,前面需要间断缝合2-3针,以避免荷包样作用,造成吻合口狭窄。也可以采用吻合口后壁连续缝合,前壁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双向Glenn手术完成后,如果二期做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手术操作复杂。因为TCPC需要将上腔静脉的近心端与右肺动脉的下缘吻合,所以要分离上腔静脉的近心端,增加窦房结损伤的机率。所以,有人对有可能完成TCPC手术的患儿,在做二期手术时采取Hemi-Fontan手术,而不是双向Glenn手术,即完成上腔静脉远心端吻合后,继续做右肺动脉下缘与上腔静脉近心端的吻合,然后在右心房内用血管片缝闭右心房进入上腔静脉的入口,这样再次做TCPC时,只需要拆除这块补片,在右心房建立隧道将下腔静脉血引入上腔静脉入口就可以了。但Hemi-Fontan手术也有缺点,手术早期由于血管补片周围漏血,引起术后早期低氧血症。血管补片限制上腔静脉入口除生长,导致TCPC手术后,下腔静脉回流受限。

    对于双侧肺动脉发育较好,又无其他心内畸形需要同期处理,可以考虑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该方法克服了CPB对机体的损伤,减轻了CPB后肺阻力增加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对上腔静脉回流的影响。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需要建立上腔静脉的临时分流,常用的有上腔静脉-右房分流或上腔静脉-肺动脉的分流。上腔静脉-肺动脉的临时分流相当于临时双向Glenn,手术过程中就能提高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对维持患儿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益,但操作复杂,尤其在主肺动脉闭锁和对侧肺动脉发育不良时,操作更困难。一般认为,上腔静脉阻断后,如果上腔静脉压力不超过30mmHg,阻断时间不超过30分钟,手术是安全的(7)。


图三: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手术,建立上腔静脉-肺动脉的临时分流

SVC:上腔静脉;AZY:奇静脉;RPA:右肺动脉;RA:右心房;SHUNT;临时分流管道;AO;主动脉;LPA;左肺动脉;MPA;主肺动脉;LA;左心房


图四:A 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手术,建立上腔静脉-右心房的临时分流,并且该患者做过B-T分流,同时肺动脉有局限性狭窄。

      B 该患者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手术后,在依靠双向Glenn手术向机体供氧的前提下,也在非体外循环下阻断对侧肺动脉,解除B-T分流,同时对狭窄的肺动脉段做扩大补片。

 

 

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手术,患儿术中可出现出血、低氧、低血压和心律紊乱等情况,需要麻醉师的良好配合,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常规建立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两条深静脉以及两条浅静脉通路,锁骨下静脉通路用于术中测静脉压和泵入血管扩张药物,股静脉通路用于泵入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使正性肌力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另两条浅静脉用于术中输液和给肝素(2mg/kg)。术前需仔细心表探察,若合并心脏位置异常如单发右位心或单发左位心,视野显露差,手术难度增加;常规探察肺静脉回流情况,合并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需CPB下完成共同肺静脉腔与左房吻合并行双向Glenn手术;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需比较双上腔静脉直径、血的颜色(判断是否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分别试阻双侧上腔静脉后,如静脉压无明显升高或升高不超过35mmHg,证明两侧上腔静脉有交通,可在未建立临时分流的情况下,直接阻断右上腔静脉,进行腔肺动脉吻合,并根据右侧双向Glenn手术后肺动脉压力上升的程度,决定是否行双侧双向Glenn手术。

双向Glenn术中如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不能自行缓解者,血压低者给予苯肾上腺素,血压不低者给予小量β受体阻滞剂或普鲁卡因、腺甘。如果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不缓解,并且血压迅速下降,应立刻建立体外循环,在并行循环下完成手术。如术中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可使用多巴胺,通过提高血压,增加心排量来增加血氧饱和度。腔静脉开放前给予碳酸氢钠及时纠正酸中毒,并可酌情给予速尿,以减轻脑水肿。

腔肺吻合完成后是否保留额外的肺血来源,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支持者认为,保留额外肺血来源,患者术后血氧饱和度较高,有利于术后肺动脉的发育,为完成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创造条件。反对者认为,保留额外肺血来源,造成静脉压升高,增加心室的容量负荷,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单心室的额外肺血来源主要有PDA、B-T分流以及通过狭窄肺动脉的前向血流。根据我们的经验,适当保留额外肺血来源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但如果患儿术前心功能较差,不益保留额外肺血来源。如果为单心室合并肺动脉闭锁,可以适当保留PDA或B-T分流。如果肺动脉未闭锁,只保留肺动脉前向血流,不保留PDA或B-T分流。保留额外肺血的尺度,主要是看术中上腔静脉压力,以不超过16mmHg为准。一般,拔除气管插管后,上腔静脉压力还会再下降2-3mmHg,术后患儿上腔静脉压力维持在11-12mmHg为好。

假如决定不保留肺动脉前向血流,不要简单的通过结扎处理主肺动脉,因为结扎后依然可以再通。另外,结扎后在肺动脉瓣和肺动脉残端间形成盲管,在这里易形成血栓,造成体循环栓塞。所以,主肺动脉要横断,远心端缝闭,近心端要缝闭肺动脉瓣,再将近心端肺动脉缝闭。

手术过程中要密切注意上腔静脉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决定患者是否能适应新的生理状况。如果,血氧饱和度严重降低,必需立刻寻找原因。如果同时有上腔静脉压力的升高,要高度怀疑吻合口是否通畅,应立刻测量吻合口两侧的压力。另一种可能是上腔静脉与心房之间有分流,应立刻做超声心动图。如果上述两种可能都已除外,提高体循环压力和心排量。如果,患儿对提高心排量和呼吸机调整无反应,应立刻增加肺血来源,常用的是体肺分流,但这一措施增加了心室负担,双向Glenn手术的目的也无法达到了。

(三)三期减状手术

Fontan类手术经过多年的改进,目前主要有两种,1987年出现的心房内板障的TCPC和1990年开展的心外管道的TCPC手术,心外管道可以使用人工血管、同种血管,还有部分学者用带蒂心包做成管道完成TCPC。

(1)心房内板障的TCPC

     心房内板障的TCPC是Fontan手术的改进,它比Fontan手术的优越性体现在:(1)由于减少了湍流,能耗减低;(2)TCPC减少了体静脉通道的大小,减少了体静脉通道造成肺静脉通道梗阻的可能性;(3)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低。TCPC适合任何年龄的患者,因为下腔静脉到肺动脉的通道保留了部分右心房组织,所以,该通道不会狭窄,而不象外管道的TCPC,如果患者在很小年龄采用TCPC,往往需要二次手术。

常规正中劈开胸骨,需主动脉和直角上、下腔静脉插管。通过肺静脉放置左房测压管,左房压是术中和术后判断患者是否适应Fontan循环的重要指标。如果患者未做过前期双向Glenn手术,转机后,在辅助循环下先完成双向Glenn以及上腔静脉近心端与右肺动脉下缘的吻合,然后再阻断循环,切开右房,做心房内板障。如果前期做过双向Glenn手术,手术操作较复杂。由于静脉压升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组织界线不清,分离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损伤膈神经和窦房结。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循环后,切开右房,右房切口比其它手术相对靠前,以保留尽可能多的心房组织。从心房内确定上腔静脉入口,并在该处做横切口,切口要足够大,注意远离窦房结,用5-0Prolene与右肺动脉下缘切口吻合,该吻合口应尽量向主肺动脉方向延伸,甚至可以延续到主肺动脉。

心房内板障的作用是引导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血流入上腔静脉口,然后流入右肺动脉。首先清除右心房内的下腔静脉瓣和粗大的梳状肌,然后扩大房间隔缺损,尤其是右心室是体循环主要心室时,更要保证肺静脉血流顺利流入体循环心室。冠状静脉窦保留到左房侧,如果保留到高压的体静脉通道内,会因静脉压升高,导致冠状动脉灌注不良,心排量降低。通常选择PTFE管道作为板障,从下腔静脉与冠状静脉之间开始缝合,一个针沿房缺边缘缝合至上腔静脉处,另一个针缝合到右心房壁上。

1989年波士顿儿童医院首次提出在板障上打孔,以降低静脉压,提高生存率。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明显降低患儿死亡率,尤其是对有Fontan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采用。在板障上打孔的主要缺点是术后持续低氧血症,所以,目前板障上的孔径一般较小,一般用4毫米的打孔器打孔。对体重较大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孔径。最后横断主肺动脉,尽量靠近主肺动脉近端,两个断端用5-0prolene连续缝合,逢闭。关闭右心房切口,排气,开放循环。

辅助循环后,逐步停机,停机后要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上腔及下腔静脉压力、肺动脉压力和左房压。心房内板障已打孔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一般在80%-90%,如果没有打孔,血氧饱和度应接近100%。如果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上述指标,要考虑有右向左分流存在的可能,最常见的原因是板障与心房壁之间有分流,另外还有术前未发现的右向左分流,尤其是冠状静脉系统的分流。停机后,上下腔静脉压力一般不超过12-14mmHg,左房压在6-8mmHg,这种患者术后多数能适应Fontan循环。

(2)外管道的TCPC

     外管道的TCPC与心房内板障的TCPC比较,它的优点主要是手术可以在辅助循环不停跳下完成,甚至可以不需要体外循环;由于右心房切口少,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下降,甚至以往做过Fontan手术或心房内板障的TCPC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可以改做外管道的TCPC,多数病例心律失常会消失。它的主要缺点是外管道不能生长,小患儿需二次手术。因而,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用自体带蒂心包做外管道,这样外管道可以随患儿生长而生长,并且自体心包光滑,无血栓形成或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小。外管道TCPC的另一个缺点是不容易在外管道和右心房之间打孔,虽然目前有方法在二者之间打孔,但孔道内易形成血栓。

如果患者前期未作过心脏手术,常规开胸,充分游离上下腔静脉及右肺动脉,右肺动脉要游离到肺门处。上下腔静脉准备直角静脉插管,尤其是下腔静脉插管的位置要尽可能低,甚至可以切开隔肌,在隔肌下插管。完成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插管后,阻断上下腔静脉,转机,在并行循环下完成双向Glenn手术。然后,在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之间横断下腔静脉,注意横断处不要靠右心房过近,以免损伤冠状静脉窦。下腔静脉近心端用4-0或5-0prolene线连续缝合缝闭,下腔静脉的远心端与人工血管吻合,人工血管的另一端与右肺动脉下缘切口吻合。

人工血管大小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体重,体重小于10公斤,选用16mm人工血管;10-20公斤,用18mm人工血管;20-50公斤,用20mm人工血管;50公斤以上,用22-24mm人工血管(9)。

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在人工血管和右心房之间可以间置一个5mm人工血管,或人工血管与右心房直接做侧侧吻合。这两种方法与板幛上打孔有异曲同工的作用,所不同的是,由于右心房压力低,间置的人工血管和侧侧吻合处易形成血栓,造成体循环栓塞。

 


图六:在连接右肺动脉和下腔静脉之间的人工血管与右心房之间间置5mm人工血管,并在该人工血管上夹银夹,做为术后封堵分流血管的标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毛斌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心外科,心血管外科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肺动脉栓塞。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