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重新审视我们的白大衣
2017年10月31日 【健康号】 刘鹏     阅读 10268

医学人文

我们每天穿着白大衣上班,都习以为常了,渐渐忘记了我们的白大衣承载着一个很光辉的形象。在外人看来,白大衣是神圣的,是受人尊敬的。当我们穿着白大衣为病患服务的时候,需要时刻牢记白大衣光辉的形象和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是服务于病患的,这个服务不但要有专业技术上帮助,而且在言谈举止上还要体现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和高尚的道德素养。

所以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白大衣,重新回忆一下我们刚刚踏入医学殿堂时,第一次身着白大衣宣誓时的感受。我想当时每个人心中都热血沸腾,觉得很神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白大衣,要把刚开始的这种神圣感和使命感带到工作中,而且要一直持续保持在我们的医疗生涯中。


白大衣是形象,无论医生、护士还是其他技术人员。当身着白大衣的时候,要有使命感,要有神圣感。神圣感来源于我们面对的是生命,使命感来源于那些远远来到我们医院,排起长队等待看病的病患,来自他们期待或是带有求助的眼神。可能排队中的患者是1周甚至 1个月以前就开始准备从山村到城市来看病;可能为了看病,早就卖掉粮食开始筹钱;可能提前一天坐上夜班车一大早到达医院挂号,为的是在西安少住一个晚上省点钱;可能估计检查要空腹抽血,早早就准备好而没有吃早饭... ...做好一切准备来看门诊,这样的患者到医院就医时的心情和内心的期待是可想而知的。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形象的最重要的一个展示板,就像我们每个人的脸面一样。这就要求我们门诊的每一位医生在接诊患者的时候都要态度和蔼,面面俱到,让病患及家属感受到温暖和信任!


有个例子,有一天下午下门诊,碰到我管的一个住院病人,她的女儿陪着他往门诊走。我就问:“门诊都要下班了,你们还去干什么?”。女儿说:“明早做磁共振,我陪他来看看地方,做好准备,以免误事”。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触,觉得我们的任何普通的决定,对患者来说都是重大的事情。所以我们不但要有仁术,兢兢业业看好每个病人,还要有一颗仁心,通过语言、动作甚至表情来关心和同情每一位被病痛折磨的患者。


白大衣穿在身上是形象,不是盛气凌人的尚方宝剑,盛气凌人不是白大衣的形象,恰恰相反是在践踏它,在践踏我们自己的神圣。我们都这样对自己,老百姓对我们怎么看都不过分!


诚然,当今社会医患矛盾很不正常。但我想,绝大多数的患者来医院是想看病的,是想看好病的,不是来找事的。有点不满意,为了看病都会忍气吞声,只有很生气的时候才会提出意见。我们的工作做的很好,虽然有一点不到位,患者肯定都会理解。如果患者从一进医院,就有很多不满意,不理解,那么如果我们有一点的不到位就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病患就会爆发,酿成医疗纠纷甚至打官司。


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说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当患者来到门诊,踏进医院的大门开始,从导医、挂号、待诊、看病、缴费、检查、取药每个环节都要认真负责,态度和蔼。环节很多,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给患者心理留下不良的种子,再碰到几个穿着白大衣还插队的或者接诊的医护人员态度生硬,亦或是沟通不到位的时候,不耐烦的时候,纠纷就会爆发。


当然临床工作是很繁忙的,每时每刻保持良好的形象和态度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是我觉得,这是个习惯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一天总是邋邋遢遢,房间乱七八糟?而有的人每天都是整整齐齐,谈笑很有风度。后者是不是很累?我觉得,不累,因为这是习惯问题。我们陕西省人民医院,包括我的母校西安交大一附院,越是知名的专家,越是平易近人,越是大牌的教授越是谦虚,对待病人越是温暖和蔼。他们是成为专家教授而后才改变的?我想不是的,事实可能是这样的:正是因为这些良好的素养,谦虚的态度,精湛的医术才成就了他们成为知名的专家教授的。他们并不觉得累,因为已经习惯了。


古人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还是细节,医院再大,事情再多,每个人都做好本职的每一项工作,态度和蔼对待病患,仔仔细细检查患者,我想我们医疗事业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医院一定会成为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好医院,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健康保护神,医患就会亲如一家,没有了猜疑,有的只是信任,双方携起手来,在一个战壕里共同战斗,来对抗我们共同的敌人——病魔。


检查病人时,弯下去的是我们的腰,树起来的却是我们医院和白大衣的形象!是千金万金换不来的,在老百姓心中的光辉形象!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刘鹏
主任医师/副教授
陕西省人民医院
眩晕门诊,神经内科,...
1.头晕/眩晕; 2.睡眠障碍; 3.脑血管病/神经介入;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