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湿气(转载)
2020年09月09日 【健康号】 李晓林     阅读 8419

片面治湿 伤了脾胃 得不偿失

受访专家:李晓林  临床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北京中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消化内科

 

记者:湿和脾的关系最大,作为脾胃科专家,请您解释一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李晓林

李晓林:在正常情况下,湿是自然界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气候因素)之一,称为湿气,是万物滋润、生长繁茂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所以,湿本身不是病邪,夏天湿点儿没关系,但过分了,伤了人,出现身体痠痛,头重发懵,就成了湿邪,中医叫做外湿。

湿对应的内脏是脾。脾主运化,负责把饮食中好的东西变成营养,不好的东西通过大小便排出去。当湿邪影响脾后,脾的功能就差了,首先表现为食欲减退,腹部胀气,人变得懒动,身体发沉,头脑不清爽,大便会稀点儿,小便可能也不痛快;也可能表现为四肢有点儿滂,舌质胖。这时,中医把这种现象叫做“内湿”。老百姓说的湿,实际上是“内湿”。

湿邪虽然有内外之分,但是都与脾关系最大。脾的功能好,湿邪就不容易产生,也很难伤人。

北京的夏天,尤其七八九月份,湿气最重,我们更应该注意保护脾。应该强调的是,中医的辨证、用药不是通过科普就能掌握的,是不

是湿重了还是要请大夫来判断,普通人最好不要自己判断、自己用药。

记者:有很多人自己诊断吗?

李晓林:通过看书,看养生堂,很多人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门诊很多病人来了,随便说几种表象——比如说舌上出现齿痕了、胖、舌苔厚等等——就说自己是有湿邪,要求祛湿。这些现象确实是有湿,但在祛湿时,除了用利湿药,中医更重视通过调整内在脏腑的功能来祛湿,即“治病求本”。

舌头胖大有齿痕,说明里面有湿了,但你可以不管它,因为夏天的脾胃本身就弱,就可以舌体偏于胖大。这时如果你太关注湿,用了大量寒性的薏米绿豆,可能对脾胃反倒是个损伤。与其那样,还不如找医生用些药,把脾胃健一健,湿邪自然就消了。所以不要太过重视能看见的湿。

记者:绿豆薏米不是好东西吗?怎么又成了伤脾胃的东西?

李晓林:老百姓认为自己有湿,就天天吃绿豆薏米,其实不一定合适。夏季来临,脾胃反而偏弱,而绿豆薏米比较寒凉,过多食用对脾胃反而不好。中医更重视主管湿邪的脾脏,而不是湿邪。脾胃功能强了,脾气足了,阳气好了,水湿自然就没了。如果单纯治湿,利湿的药多是凉药,反而吃坏了脾胃,因为脾胃就怕凉。夏天熬粥时,人们常用利湿的绿豆加上健脾的大米或小米熬粥,就是这个道理。

记者:那我们该怎样预防湿邪来袭呢?

李晓林:夏天湿气重,谁也躲不掉。针对外湿,用风扇空调除湿,穿衣尽量轻快,勤换衣服,勤洗澡,就会好一点儿。

关于湿邪的治疗,《内经》提出了较完备的治疗原则,成为后世治疗湿病的圭臬。概括起来有苦温燥湿、淡渗利湿、疏风胜湿、清热祛湿等。湿在体内会得病,要用药给它排出去。中药这方面有优势。比如用陈皮、防风、藿香等都是化湿的药,让人体气息流动,气一动,风一吹,太阳一晒,湿就没了。清热和化湿合在一起,一般是苦味和寒性的药,如黄连、黄芩。利湿就是利尿,可以适当吃点西瓜、苦瓜,中药可以用茯苓、泽泻等。

但更重要的还是要保护脾胃。湿气重了,我们要尽量少做事情,心情放松,休息好,别熬夜,避免劳累。吃饭稍微清淡点儿,不要吃太多油腻、甜的和生冷食品,尤其冰镇食品,晚饭更要清淡。睡眠时不要用空调。太湿的天气,可以适当吃点儿辣椒,有助于祛湿。脾胃负担轻了,湿邪就不容易伤人。中医也可以辨证使用健脾益气中药强壮一下脾胃,但日常生活中时时养护脾胃比吃药更重要,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大家应该重视。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李晓林
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
中医科,脾胃病科,内...
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便秘,肠易激综合征,...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