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头痛常见原因及分型
2020年06月22日 【健康号】 肖萍     阅读 8456

偏头痛
是原发性头痛中较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女性多见,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 ~32.6%,男性为0.7%~16.1%。偏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于青春期。 它分为先兆性偏头痛和普通型偏头痛,发病机制多为血管和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是单侧或双侧头痛,部位:顶部、颞部等,多为搏动性头痛,也可为胀痛。增加颅压的活动或姿势时可加重。
做一些相关检查,往往查不到明确的问题,脑部核磁CT检查排除血栓栓塞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其他颅内疾病。
简单的方法快速筛选:
1. 头痛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为搏动性。
2. 头痛时曾有呕吐或反胃的感觉。
3. 头痛时畏光、畏声
治疗的药物包括:
1.急性发作期,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阿片类药物。长期服用上述药物可对胃肠道造成伤害。
2.曲坦类药物:这类药物一般不采用静脉给药,而选择鼻喷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刺痛感、胸痛、恶心、呕吐及咽喉发紧感。
3.麦角类药物:静脉注射治疗偏头痛持续状态和其他顽固性头痛,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和胸痛。
疼痛科特色微创治疗: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
机制: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发挥抗炎作用,使炎症介质释放减少,排除加速,并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使疼痛缓解。
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70%~80%。典型症状是头部具有束带感,头痛的特点是双侧头部出现压迫、紧缩样头痛,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可伴有颅周及颈部肌肉僵硬、压痛。
原因:颅周及颈部肌肉过度收缩、中枢痛觉传导通路敏化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相关。 作为一过性障碍,紧张性头痛多与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有关,但如持续存在,则可能是焦虑症或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简单判断:
1.压迫、紧缩样头痛(非搏动性头痛)
2.轻或中度疼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光和畏声
3.双侧头痛 持续30分钟~7天
4.日常活动不会加重
治疗的药物:
1.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布诺芬等。可对胃肠道造成伤害。
2.肌肉松弛药:乙哌立松(妙钠)、氯唑沙宗
3.抗抑郁药是紧张性头痛的预防用药。常用的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12.5mg首剂*2~3个月、欣百达、文拉法辛等,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据统计,因头痛就诊病人中,70%-80%为颈源性头痛,且以女性多见。发病原因与长时间低头工作、精神紧张等有关。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统一,较多的研究认为与寰枢椎关节失稳及颈项及枕部肌肉的损伤、炎症、痉挛相关。易误诊为偏头痛。
颈源性头痛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枕部、耳后闷胀或酸痛,可扩散至前额、颞部、顶部、颈部或上肢,甚至面部,常伴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胀以及嗅觉和味觉改变
简单判断:
1.多数在枕后起病;颈部活动可诱发头痛;
2.压迫患侧枕区或高位颈椎区域可诱发头痛;
3.颈部活动受限; 多伴有患侧颈、肩或臂部等非根性疼痛症状;
4.神经阻滞注射治疗(疼痛可缓解),即做诊断性神经阻滞。
5.对麦角胺和曲坦类药物无效;
6.对脊髓电刺激有效,吗啡效果欠佳,符合神经性疼痛特点,而非伤害性疼痛特点。
我们科对发病的机制进行针对性综合性治疗,使疗效明显提高,治疗时间缩短,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和可视化治疗,同时也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丛集性头痛(蝶腭神经痛)
1.多为单侧疼痛;
2.重~极重度疼痛;
3.眶周、颞部疼痛多见;
4.发作有季节周期性
5.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眼睑浮肿、额面部出汗、瞳孔缩小、眼睑下垂;
6.酒精和应激诱发无法冷静或表现兴奋。
治疗:1.经鼻吸入5-HT1B/1D受体激动剂,英明格或佐米格。
2.4%~10%利多卡因经患侧鼻孔滴入
3.超声、CT引导蝶腭神经节阻滞,超声引导下枕神经阻滞。
4.预防:钙离子阻断剂,星状神经节阻滞。
当出现以下情况的头痛“预警信号”时,患者应该尽早就医,以便明确或者排除是否脑内存在有一些“恶性”病变。
1. 突然发作的首次头痛。
2. 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
3. 进行性加重的头痛。
4. 近期出现性质改变的头痛。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肖萍
主任医师
杭州市中医院
疼痛科,内科
疼痛科相关疾病神经痛的介入治疗(如带状疱疹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2: 幻肢痛和截肢痛的微创...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