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名老中医话养生之调形与调神
2018年01月03日 【健康号】 王莒生     阅读 9394

人体的健康,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以外,和我们后天的调养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时候,一个看似身体非常强壮的人未必长寿,而一个从小体弱多病,弱不禁风的人,如果懂得养生,却往往能年逾百岁而不衰。这充分说明了后天调养的重要性。

在对中医名家王莒生教授的访谈中,她指出,中医的养生核心是身心健康,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健康,既是讲形神统一,又是从不同方面完善健康内涵。心,指精神、情志、心理;身,顾名思义,身体。心理不健康,身体也不会健康,身体多病,心理容易出问题,相辅相成。


一、调 形

所谓调形,即指调理我们有形的身体。包括我们的日常饮食、运动、睡眠等。归纳起来,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则:


1

动静结合

王教授指出,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就有: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的论述。所以,人体要想调养得当,需要动静结合,不能一个姿势过久,否则就会损伤人体的机能。


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冬天,如果气温较低,不适合参加户外活动。王教授教大家一个在室内就能做的运动:脱掉鞋子,用一根擀面杖(或者其它圆柱状物体)踩在脚底,进行来回的摩擦锻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刺激人体足底的各个穴位。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

因人而异

不同的年龄、性别,所采取的调养方法也不一样。王教授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多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但是在上了年纪之后,就要尽可能的减少大量的体育活动。尽可能的采取一些比较和缓的锻炼方式。在谈到达到什么程度比较适合时,王教授说,一般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要感到稍微疲劳,但是休息后能够马上缓解作为最适合的程度。

 

3

顺应自然


(1)饮食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区域的人有自己不同的饮食习惯。王教授主张,我们日常饮食中,要遵循吃得对,而不是吃得贵的原则。一般我们小时候吃什么、父母经常吃什么,我们也尽量吃什么。要尽量吃自己常吃的东西,不要过度食用自己生活环境中比较少见的食物。


比如比方人过多的食用南方水果、南方人过多的食用北方的面食,在中医看来都有悖于中医的养生原则。同时王教授也提出,我们日常饮食中,要多食用应季的水果、蔬菜,少食用反季节的东西。


(2)起居

一年之中,四季更迭,我们的起居方式也要做出适时的调整。尤其在秋冬季节,人体最易感受风、寒邪气,我们出行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防寒保暖。王教授建议经常出门的朋友要尽量佩戴围巾,因为颈椎处有很多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六条阳经与督脉交会的大椎穴,保护好这些穴位,就可以使得气血畅通,阳气充足,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调 神

所谓调神,就是要调整我们的心态、精神。人是感情动物,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存在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一般只要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不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如果超出一定的范畴,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中医很早就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论述。


王教授据了一个例子:美国的一位导演跟踪拍摄了3000名长寿老人,这些长寿老人的共同点就是心态好。而另有一位科学家也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影响人类寿命的6大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心态好坏,比经常锻炼、定期体检等行为更重要。


王教授告诉我们,养生不能只追求形体健康,还要重视调神。“神”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是通过一些方法,也可以达到调神的目的。


“精神内守,病从安来”这是《黄帝内经》中很经典的一句话,大意是提醒人们不要过度消耗精气神。想做到精神内守,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界中阴阳的变化。


王教授指出:调形和调神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达到形神兼顾,形与神俱,顺应自然,才能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健康长寿的目的。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王莒生
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科,内二门诊,中...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湿疹、痤疮、过敏症、习惯性便秘等;支气管...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