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腹泻原因大盘点——医学界肿瘤频道
2018年07月12日 【健康号】 翟笑枫     阅读 8463

文:Nevermore上海长海医院中医肿瘤科翟笑枫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不少肿瘤患者在病情不同阶段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中腹泻是一个重要症状。


在此对肿瘤科“腹泻”溯本求源,深究致病性原因所致的腹泻机制,并简要的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以便顺藤摸瓜、对症下药,指导肿瘤科腹泻的治疗。


腹泻发病基础


一方面胃肠道功能紊乱或障碍致分泌量增加,另一方面吸收量减少和(或)动力加速等原因致粪便稀薄、大便次数增加,最终导致腹泻的发生。


定量指标为每日解液状便3次以上或每日总量大于200g,含水量大于80%。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腹泻分为分泌性、渗出性、渗透性、动力性、吸收不良性五种类型。


肿瘤科哪些情况会发生腹泻?


一、治疗相关性腹泻


(1)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 CTID)


腹泻是化疗的常见副反应,肠道黏膜分裂增殖速度快,容易受到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直接破坏或抑制,使分泌增加而重吸收减少,肠道内液体平衡破坏。


正在接受化疗或者近期2周内接受化疗患者发生腹泻的时候,临床上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氟尿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多柔比星、分子靶向药( Iressa, Erbitux )等都能引起腹泻,常规剂量的氟尿嘧啶连续使用5d,腹泻发生率可达到35-85%。


伊立替康致腹泻的危险性更是众所周知,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两种。早发性腹泻是在滴注伊立替康时或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发生,其发生主要与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性增高有关,抗胆碱能对症治疗有效;迟发型腹泻通常发生在用药24小时后,与血液中CPT-11的中间代谢产物(SN-38)峰浓度有关,和水分、电解质吸收不佳及高度分泌黏蛋白有关,涉及渗透、分泌和渗出三方面机制。


(2)放疗相关性腹泻


小肠、直肠放射治疗均可发生腹泻,其中又以放射性直肠炎腹泻较为常见。放射性直肠炎是是直肠癌、宫颈癌等盆腔内放疗时的常见并发症。


早期急性直肠反应:分裂快、细胞周期短的肠黏膜上皮对放射性尤为敏感,放射线使肠表面上皮的再生受损、毛细血管渗出,影响黏膜的屏障功能,同时正常的吸收功能也受影响,导致水样腹泻,短时间内直肠黏膜水肿、肠痉挛和肠蠕动增强等;


迟发性直肠炎:放射线还可以使得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并形成泡沫样改变,导致缺血性坏死及进一步的纤维化、瘢痕和肠壁变形,影响肌肉收缩和运动的推进,通常在放疗后1年内或数年后发生。


(3)手术:


手术原因切除部分肠管,造成肠道功能改变和吸收面积减少,可造成吸收不良性或动力性腹泻;术后病人由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菌群紊乱、抗生素治疗、急性应激反应等原因均可导致腹泻。


二、肿瘤相关性腹泻


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产生高浓度的促分泌素,促进肠黏膜分泌,主要有类癌综合征、胃泌素瘤、VIP瘤、甲状腺髓样瘤;肿瘤因为治疗的原因发生瘤体溃烂以及合并症,也可以使得肠道内分泌增加。


三、感染性腹泻


由化疗药物造成骨髓抑制的发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肠道正常菌群增殖活跃,发生肠道感染,引发渗出性腹泻;不洁饮食或接触不洁场所,感染病原学微生物导致腹泻;因治疗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腹泻的发生。


肿瘤科腹泻要抓住哪些线索?


(1)对于腹泻患者而言,不仅要详细记录腹泻的特点(持续时间、排便次数、频度、大便性状)、化疗药用药情况、饮食情况;同时需对发热、里急后重、腹痛、消瘦、重度失水等伴随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


(2)借助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手段,主要集中在粪便检查、血象、肾功能、水、电解质、酸碱、内镜等检查。做到明察秋毫,深挖幕后黑手,以明确腹泻发生的具体原因和机制。


总之,对于肿瘤科腹泻发生的原因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早期发现、全面评估并及早治疗,尤其,识别那些可能发展为严重腹泻的高危患者格外重要。



(“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翟笑枫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上海长海医院
中医科,中医肿瘤科
恶性肿瘤中医治疗,采用中医经方,根据每位患者症状特点个体化治疗,纠正气血失衡,改善肿瘤所致...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