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8年“世界帕金森病日”:医患携手,健康自如
2019年01月14日 【健康号】 张国平     阅读 5391

新华网4月11日报道

1997年4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每年的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今年4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帕金森日,主题是“医患携手,健康自如”,倡导通过医患交流、互动,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张国平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50-65岁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震颤,肌肉僵直,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多先从一侧肢体出现,逐步扩展至对侧或全身,疾病晚期患者僵卧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迄今为止,原发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脑力劳动者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高于非脑力劳动者,推测帕金森病的发病与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少和高脂饮食有关。研究还发现喝绿茶的人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较低。所以,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和适量饮茶,有助于预防或推迟帕金森病的发生。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全球现有580万帕金森病患者,我国患病人数约260万,居世界第一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1.7%-5%,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目前,帕金森患者正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总人数的10%。但是公众对该病认识不足,认为颤动、走路不稳、动作慢和僵硬都是人老了以后的正常现象,造成帕金森病患者就诊率很低,50%-60%的患者没有就医,且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情况更为严重。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照料护理等。2015年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订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正式发布,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的用药原则。药物治疗为首选,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

确诊PD之后,患者应先采用规范的内科药物治疗,以缓解患者的震颤、僵直等肢体症状。经过多年正规的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早期治疗建议口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泰舒达、森福罗,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若疗效不佳,可用司来吉宁或加用左旋多巴制剂如美多巴、息宁、柯丹等。65岁以上患者可以首选口服左旋多巴制剂,剂量从小渐增至合适剂量。帕金森病在中医属“颤证”和“痹症”范畴,中医对帕金森病有其独立的病理病机、辩证分型理论,中药治疗对于症状改善和延缓病情发展有一定作用,相关中药方剂的机制和疗效正在考证与研究中。大约30%至40%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抑郁症状,这种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家人,又影响自己的情绪,给家庭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影响,应该及时识别并给予治疗。开关现象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左旋多巴类药物早期临床运用效果很好,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3年~5年后,药物的局限性会出现,引起各种运动并发症,开关现象仅是其中一种副反应,出现在服药后期。除了开关现象,其他副反应还有很多,如剂末现象,是指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而每次用药后期又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恶化;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异动现象,面部肌肉,颈、背和肢体都可出现舞蹈样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动作。

随着对帕金森病研究的深入,新的药物和技术不断出现,为解除患者痛苦带来了希望。目前,国际上开始运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来治疗服药无效或并发症严重的帕金森病患者,这项手术由一位法国神经外科医生在1987年采用并获成功。脑深部电刺激(DBS),俗称脑起搏器,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许多研究报告证明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的服药量可明显减少,且活动能力显著提高。过去十年间,该技术在国内逐渐成熟,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当帕金森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药物疗效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增大、伴有严重的异动症状时,是实施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个技术已在临床使用超过30年,造福14万帕金森病患者。

饮食治疗是帕金森氏病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大约50克的肉类,最好在晚餐安排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精瘦肉或鱼肉,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高脂肪饮食会延迟左旋多巴药物的吸收,影响药效。每天饮用绿茶,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灵芝孢子粉对缓解帕金森病症状有一定效果。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即使是当前最新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有大量的临床评价方式以及客观诊断指标辅助判断,仍无法准确客观地对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以及一些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进行区分,由于执行标准的繁琐性以及判断指标的复杂性,误诊仍常常发生。误诊的发生客观上加重了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个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很多研究应用当代计算机技术辅助帕金森病的诊断已成为该临床研究领域最新的尝试,影像学大数据已成熟应用于对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区分提供重要证据。目前影像以外的更多临床资料也被用于机器学习算法,获得比单一信息更可靠的判断。基于已建立的电子病历、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嗅觉检测、PET检测、基因检测、流氏细胞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影像学检查(经颅超声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辐射成像(PET))、生物学标志物、用药疗效等多维度的综合临床信息数据库,我们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综合临床数据库进行数据整合、分析、计算,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提供有力证据,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体现了帕金森病诊断个性化、智能化、规范化的大趋势。医患携手,普及帕金森病防治知识,使帕金森病人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存活率。让我们共同关注帕金森病,关爱帕金森病人,让PD患者拥有健康自如的幸福生活!

作者:首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  张国平 主任医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张国平
主任医师/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神经内科,神经科
脑血管病、帕金森氏病、痴呆、心理咨询、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等疾病的诊治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