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有何危害?
2018年06月03日 【健康号】 黄世敬     阅读 13707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起病隐袭,常常不被重视。其发病率为6%~35%,这取决于年龄和相关并发症,其与血压升高显著相关。

  调查发现,体位性低血压在年龄>65岁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0%,年龄>75 岁人群中为30%,养老院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为50%。另有调查发现,体位性低血压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约为25%,帕金森病患者中达70%。


  体位性低血压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体位性低血压通常继发于药物、体液丢失或肾上腺机能不全,慢性体位性低血压常常是由于血压调节机制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从卧位转为站立位后3 min 以内,收缩压下降≥20 mm 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伴有或不伴有各种低灌注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不过,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还需要一个综合的病史评价,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规范的血压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强调首次发现的体位性低血压,并除外神经退行性疾病、淀粉样变性、糖尿病、贫血和维生素缺乏等病因。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需特别注意的是,即使日常没有临床症状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亦可发生跌倒和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症状通常发生在体位改变时,如突然从卧位、蹲位、坐位起立时出现不适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易疲劳、恶心、晕厥、认知障碍、头痛,也可能出现视物模糊、颈部痛、肩痛,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灌注减少)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然而这些症状在预测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中的价值是很小的,主要是因为各种药物摄入的影响以及各种合并症的重叠症状的增多,因此,仔细认真的血压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患者无典型的症状。这些临床症状的发生,主要与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有关。


  长期的血压随体位变化降低,会导致心、脑血管所供应组织器官灌注不足,靶器官 ( 心脏、肾脏、周围血管) 受损,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往研究已证实,体位性低血压与老年人跌倒、骨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晕厥和心肌梗死、冠心病及死亡等相关,也有研究支持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亦可能与身体虚弱有关。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症状,尽可能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使患者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目标范围内,包括药物治疗(如中西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合并症及病因治疗等)。中药一般采用辨证治疗,对于气阴不足者,治当益气养阴,常用生脉散加减;脾肾阳虚,治当健脾益肾,可用补中益气汤合右归丸加减;阴阳两虚,可用补天大造丸加减或参附汤合肾气丸加减。西药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有米多君等。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这类人群,合理评估与管理,从而尽量减少老年人跌倒、骨折、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重要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黄世敬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抑郁症、脑白质病、帕金森病、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及颅肿瘤术后等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近期开展“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如果您:1、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元气亏虚,气血郁滞证诊断标准,3、年龄在18-70岁。就有机会加入我们的临床研究,并将获得: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检查、量表检查及研究用药全部免费。若有意自愿参加者,详情请于我院老年病科(门诊楼二楼9诊室-周一上午);特需(门诊楼十一楼18诊室-周一下午)咨询,亦可参照黄世敬医生个人网站《广安门医院招募抑郁症患者志愿者》。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