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1)
2017年09月04日 【健康号】 肇毅     阅读 22713

1、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怎么样?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仍然是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在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上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也不能过于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了疗效。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理念的转变与更新,乳腺癌的治疗进入了综合治疗时代,形成了乳腺癌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重的治疗模式。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酌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及中医药辅助治疗等多种手段。外科手术在乳腺癌的诊断、分期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放疗是利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达到控制和消灭癌细胞的作用。手术、放疗均属于局部治疗。化学治疗是一种应用抗癌药物抑制癌细胞分裂,破坏癌细胞的治疗方法,简称化疗。内分泌治疗是采用药物或去除内分泌腺体的方法来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减少内分泌激素的分泌量,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与化疗药物相比,是具有多环节作用机制的新型抗肿瘤治疗药。中医治疗肿瘤强调调节与平衡的原则,恢复和增强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治疗肿瘤的目的。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中医药治疗均属于全身治疗。


乳腺癌的外科手术包括乳腺和腋窝淋巴结两部分。乳腺手术有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手术)、乳房腺体切除假体植入以及全乳房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手术有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两种。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只切除前哨淋巴结,经检测前哨淋巴结转移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也有人称之为保腋窝手术。保乳手术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目前还做不到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能进行保乳手术。对不适合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还需要切除全部乳房或乳房腺体,当然,医生可以采用整形外科技术重建乳房。乳房重建可采用自体组织重建,也可采用假体重建。可以在切除肿瘤手术的同时进行乳房重建,也可在治疗结束后,各项复查结果正常时进行重建。进行乳房重建不会影响乳腺癌的整体治疗。


2、什么叫佩杰特病?怎么治疗?

佩吉特(Paget)病又名湿疹样癌,在临床上表现为湿疹样皮损,病理上表皮内有大而淡染的异常细胞(佩吉特细胞)为特点的一种特殊型癌。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乳房佩吉特病及乳房外佩吉特病两型,前者发生于乳头及乳晕部。后者常见于肛门和会阴等处。

目前多认为本病为起源于乳管部的原位癌,并从该处向下沿乳腺导管及腺上皮伸展,最终可侵入结缔组织而形成乳腺癌,向上则伸展到表皮内形成佩吉特病皮损。

乳房佩吉特病皮损发生于单侧乳房乳晕部,表现为无痛性红色斑块,常伴有湿疹化,呈表浅糜烂、渗液或结痂,可形成溃疡及乳头回缩,触之有坚实感,皮损缓慢向周围扩大,亦可保持静止。部分患者乳房内可摸到肿块。

治疗乳房佩吉特病一般选择全乳房切除手术,如患者对乳房美有较高要求,也可根据情况选择不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腺体切除假体植入手术或中央区保乳手术。手术后根据病理检查情况选择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3、什么叫炎性乳癌?怎么治疗?很难治吗?

曾有一位产后患有炎性乳腺癌的患者在网上叙写了自己被误诊为乳腺炎的经历。其真诚的文字,动人的表述,以及其与恶疾顽强拼搏的故事,在网民中引起巨大反响。除了对患者的同情之外,更多的网民则在评论中流露出对于此病的恐惧。难道这个看似来无影的炎性乳腺癌,真的就没有一点早期症状吗?

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是乳腺癌最为常见的症状。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乳腺癌都会出现上述症状,如炎性乳癌。

炎性乳腺癌继发炎性病变是由于癌细胞浸润到皮肤淋巴管,引发淋巴管阻塞而继发炎性改变的。其发病率占所有乳腺癌的1%~2%,属于发病率较低的一种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较其他种类的乳癌,其早期症状更容易被误诊为急性乳腺炎,主要临床症状可有乳房肿块、乳房皮肤改变、腋下淋巴结肿大等。有些炎性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可占据大半个乳房,多呈弥漫性浸润,边界常不清、质韧;有些患者触不到明显的肿块,但乳房整体变韧。还有一些炎性乳腺癌患者的乳房皮肤可出现充血、肿胀、皮温增高等变化,以及出橘子皮样外观和破溃现象。

临床发现,炎性乳腺癌患者常常因误诊为乳腺炎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其实,这两种疾病在诊断上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首先,急性乳腺炎时病变可能较为局限,亦可较为广泛,病变部位颜色呈鲜红,有凹陷性水肿;而炎性乳腺癌时皮肤改变广泛,往往累及整个乳房,其颜色为暗红或紫红色,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外观。其次,急性乳腺炎病程偏短,可出现化脓症状,经抗炎治疗后能好转;而炎性乳腺癌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因此,如果乳房出现红肿热痛表现,使用抗生素无效,即便在哺乳期也要及时到医院找肿瘤专科医生就诊,以排除乳腺癌的可能。

炎性乳腺癌因其症状隐匿极易被忽视和误诊,单纯局部治疗如外科手术或放射治疗对转移灶没有作用,故疗效差。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发现,治疗炎性乳腺癌应采用综合治疗。首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即手术前化疗;对HER-2检测阳性的炎性乳腺癌患者,化疗中还可联合生物靶向治疗。新辅助化疗获得临床缓解的患者,化疗结束后再进行手术或放疗。手术推荐全乳房切除手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保留乳房手术不适用于炎性乳腺癌。炎性乳腺癌常有淋巴管阻塞,也不适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尽管有些患者行乳房切除时有乳房重建的需求,但对于炎性乳腺癌患者而言,行即刻乳房重建手术应持谨慎态度。由于炎性乳腺癌术后局部和区域复发风险相对较高,常规进行放疗。


4、乳腺癌是越来越多了吗?为什么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

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虽然属于乳腺癌的低发国家, 但近20年来, 乳腺癌的发病率亦在逐年攀升, 特别是在京、津、沪等大城市, 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 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虽然,乳腺癌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但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研究, 已发现诸多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1)月经婚育因素

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月经初潮年龄早和绝经年龄晚为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初潮年龄标志着乳腺暴露于雌激素的开始, 月经初潮早即乳腺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早而绝经晚则延长了乳腺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 二者均增加了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度。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未育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生育过的妇女大, 而妇女第一胎正常妊娠年龄越小, 一生中患乳腺癌的概率也越小。由于第一胎足月妊娠可以导致乳腺上皮发生一系列变化而趋成熟,而成熟后的上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抗基因突变能力, 因此, 第一胎足月妊娠年龄越小,乳腺组织受内外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突变的几率越小。

临床研究发现, 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 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危险性呈负相关, 尤其第一胎产后哺乳期较长者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明显降低。

城市妇女由于生活水平较高, 营养丰富, 月经初潮年龄普遍要比农村女性偏小。而由于相同的原因, 城市妇女绝经年龄相对比农村妇女延迟, 特别是近20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城市妇女的绝经年龄进一步推迟, 50岁以后绝经的人数逐渐增多,以上两因素可能都是造成城市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同时由于受教育年限延长和就业竞争的压力, 使城市妇女,特别是知识型职业妇女的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都相对比乡镇妇女推迟, 而分娩后一些妇女由于多种原因, 如产后工作、恐惧体形变化、产后焦虑忧郁等, 不进行母乳喂养; 另一方面, 婚后不愿生育的职业妇女亦在增多, 这些都增加了城市妇女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


(2)饮食习惯与生活方

许多研究显示, 高脂肪、低蔬菜、体重指数(BMI) 大、体脂含量高等因素可增加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国外学者报道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是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者的2倍多项研究均发现肥胖与乳腺癌存在相关性, 发胖年龄越早, 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越大,这可能与脂肪加速儿童期生长发育, 使性成熟提前, 初潮年龄过早, 乳腺上皮组织过早暴露于雌激素和催乳素中, 从而增加癌变机会。另外在成年妇女, 由于肥胖使体内脂肪过多, 而脂肪是产生雌激素(主要是雌酮) 的原料, 因此肥胖妇女血浆中雌激素的含量较高, 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近20多年来,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 畜牧养殖的工业化, 国民饮食中肉类、禽蛋及乳制品所占的比例显著增高同时改革开放以来, 许多西方的餐饮业进入我国市场, 而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使城市妇女的生活节奏加快, 工作压力加大, 家庭劳务时间缩短, 一些职业妇女更喜爱食用像麦当劳、肯德基等方便快捷的西式快餐。而此类快餐食品多是高脂肪、高热量, 低纤维素食品, 摄入后极易导致饮食营养的不平衡, 引起人体内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内分泌代谢的改变, 能够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 从而增加了城市妇女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指出, 被动吸烟及饮酒亦增加乳腺癌的危险度。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 人际交往频繁, 城市妇女特别是职业女性在外就餐、聚会的次数增多, 在这些场合饮酒和被动吸烟的几率加大另外由于工作压力、精神紧张、心情郁闷, 一些中青年妇女养成了吸烟的习惯, 导致城市妇女嗜烟酒的比例升高,从而增加了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3)乳腺良性疾病史

一些研究表明, 乳腺良性疾病史,尤其伴有不典型增生者发展成乳腺癌的可能性增大。近年来, 在常见妇女病中乳腺良性疾病的检出率达15.00% ~22.41% , 常位居妇女病的第1、2位。分析原因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增大, 使妇女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 加之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 使乳腺疾病发生率增高, 从而增加了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4)精神心理因素

近年来, 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和对精神因素与内分泌激素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 社会心理与精神因素对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有资料显示, 乳腺癌发病前多数病例长期处于劣性刺激导致的抑郁状态。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作为应激原, 会给人造成精神刺激而引起应激反应, 当这些反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会导致身心疾病以致肿瘤的发生, 尤其是女性乳腺癌。国内多数城市的妇女病普查结果显示, 从事教育、医疗、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科技及司法等工作的妇女比工人或农民患乳腺疾病的几率高, 主要是这些职业的妇女工作压力大, 岗位竞争激烈, 在处理事业与生活的关系上要面临许多的冲突和困扰, 精神长期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 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 使乳腺疾病发病率增高, 从而增加了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5)雌激素类药物及保健品

口服避孕药和围绝经期雌孕激素替代疗法是在妇女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类雌激素类药物。上世纪90年代围绝经期激素替代疗法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开始流行, 中老年妇女特别是处于45~55岁的管理层或科技界的职业女性,出于自身的不同需求, 如控制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 抗疲劳、抗衰老等原因, 积极接受激素替代疗法另外, 城市中的许多育龄妇女以口服避孕药的方式节制生育, 这些都可能是乳腺癌发病增多的危险因素。当然,也不是吃避孕药或激素替代一定会得乳腺癌,因此可权衡使用。


(6)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污染、暴露在高压电磁场或电离辐射中、饮用水质量差、接触有机溶剂或某些农药等因素也是乳腺癌的致病因素。现代化生活中, 特别是在大中城市, 环境污染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妇女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接触电脑、手机等多种电讯设备, 长期处于高压电磁场及电离辐射下, 另外, 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 经常接受许多现代化诊疗设备等处置, 日积月累, 形成了肿瘤发生的诱因

综上所述, 城市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处于诸多的乳腺癌危险因素影响下, 其中有些是不可避免的, 如月经史、环境和社会因素而有一些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调整和避免的, 如婚育年龄、哺乳方式、饮食和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状态。因此, 要不断的加强乳腺癌预防的健康教育, 提高城市妇女的保健知识水平, 促使她们自觉的采取预防行动, 减少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影响。


5没有乳腺癌家族史,是不是不用担心患乳腺癌的风险了?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需要解释的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欧、美国家做了大量研究,现已知的有BRCA-1、BRCA-2,还有p53、PTEN等,与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称为遗传性乳腺癌。与遗传相关的乳腺癌仅占全部乳腺癌的5%~10%。所以没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并不代表不会患乳腺癌。

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中除了月经年龄、遗传因素是不能改变的以外,其他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饮食不均衡、缺乏锻炼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6、乳腺癌好发生在什么年龄?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给乳房做检查?

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差异,一是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5 ~ 49 岁,而西方国家的高发年龄是60 岁以后的绝经期妇女,比西方国家发病高发年龄提前10 ~ 15 年;二是中国妇女的乳腺体积小而且致密,传统的X 线摄片必须挤紧乳房才能够将乳腺全部显像,有时患者会因为疼痛而拒绝检查,所以X 线摄片进行普查有一定的漏诊率,漏诊率的高低通常与年龄成反比,致密型乳腺并且患者年龄小更容易发生漏诊。而西方国家妇女的乳腺中脂肪较多,乳腺萎缩在绝经后的妇女更加明显,所以早期乳腺癌比较容易被X 线发现。超声检查可克服钼靶检查的缺点,因此,在我国医生往往会建议除老年腺体基本退化的女性外结合B超和钼靶两项检查进行评估。

众所周知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一般认为, 40 岁( 有人认为35 岁) 以上的女性应进行定期的乳房检查。如存在乳腺癌的家族史,定期的体检可适当提前。一般建议如无特殊情况每年行一次B超检查,1~2年行一次钼靶检查。


7、乳腺癌的发生与缺乏体育锻炼有关系吗?

体育锻炼可以协调身体的各个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各器官和组织的代谢和调节,将身体调节至最佳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各个系统的机能状态,特别是能够预防运动、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甚至能够预防一些癌症。由于现在工作和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很多年轻人会忽视体育锻炼,大部分年轻人处在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就是介于健康和生病之间,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生病。所以特别是女性朋友们,有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千万不要忽视自身的身体保健,要定期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预防身体的各个系统的疾病,特别是现在这个癌症高发的年代。经研究表明,从青年时代起就经常锻炼的妇女,患乳腺和生殖器肿瘤的危险大大减少。

体育锻炼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但不是能治疗疾病。体育锻炼有助于将机体的机能状态调节至最佳状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降低了机体患病和患癌症的风险。但是并不意味着不患病或者不得癌症,只是风险会比不参加锻炼的人小很多。所以,年青一代的女性朋友们,积极参加到体育与锻炼的队伍中来吧!


8、我进入更年期了,医生建议我用雌激素替代,这样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吗?

王女士,48岁,最近开始变得易激动、易怒,注意力不够集中,经常无法集中自己的思想、精力,心思敏感性增强、记忆力明显减退。去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后来王女士回家上网查了一下,发现长期大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之后,王女士非常紧张,遂来我院咨询。

王女士的现象其实很普遍,绝经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下降,很多人会出现更年期症状,如潮热、心烦、爱发脾气、头疼、心悸。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性阴道炎、尿道炎、膀胱炎和骨质疏松的症状也会出现,严重的甚至会骨折。专家指出,雌激素补充治疗是缓解更年期症状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防止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之一。雌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消除泌尿生殖道萎缩的症状,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但是雌激素质量也可能会增加血栓、乳腺癌、脑卒中的风险,它与所有的药物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女性朋友们要科学的补充雌激素,防止产生健康隐患。当然也不必过分担心,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规应用即可。女性朋友在服用雌激素期间,要注意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乳房及阴道检查。尤其是在用药期间也要定期进行检查。

在了解以上信息之后,王女士的疑惑有所缓解,希望众多像王女士一样的女性朋友们摆正心态,科学合理地用药,顺利度过更年期。


8、我最近被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会不会发展成乳腺癌?

李女士,35岁,在外企工作,平时工作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常出现经期前乳房胀痛,但经期过后就好,所以她并没有太在意。今年单位例行体检,李女士被诊断出患有乳腺增生,她随即开始忧虑、紧张。后来有一天早晨换衣时她不经意触摸乳房,发现左乳外上方有一肿块似有非有,让她寝食难安。她曾在网上看到,35岁的她正好开始进入乳腺癌易发年龄,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乳房出现肿块,她甚至开始猜想自己是不是很快就会发展成乳腺癌,遂来就诊。

乳腺小叶增生多见于25~40岁女性。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并且其在年轻女性中发病率不断上升。乳腺增生症患者多因乳房胀痛就诊,胀痛多在月经来潮前1~2周加重,来潮后逐渐缓解甚至消失,但也有部分病人的疼痛没有规律。在疼痛期间,乳房敏感性可增加,对于轻微的刺激就感觉剧烈的疼痛或不适。很多患者乳房可触及肿块,并有压痛。其他可能有的症状还包括乳头瘙痒或者溢液,多为淡黄色清亮的液体,溢液沾湿内衣可被发现。同时约有半数左右的病人伴有女性激素失调的症状如月经不规则,痛经或妇科肿瘤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男性也会乳腺增生。男性的乳房通常呈不发育状态,仅有一对较小的乳头和乳晕,其乳腺是由纤维脂肪组织及一些导管构成,与女性不同,这些导管不发育成末梢导管,不形成乳腺小叶,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男性的乳腺也可因受到刺激而发育、增生,导致乳腺肥大。

目前,很多乳腺增生的患者对与“乳腺增生是否会癌变”这一问题非常焦虑。多数研究都表明,乳腺增生患者与普通人群的癌变率没有显著的差异,虽然乳腺增生病例很普遍,但是乳腺增生发展为乳腺癌的几率很小,并不是必然过程,而且多数乳腺增生都是生理性的,并无大碍。因此对于多数的乳腺增生症患者而言,并不需要进行过度的诊疗,自检和定期的乳腺专科随诊就可以。然而对于年龄在40~60岁,病史较长,增生结节明显,乳头有血性溢液,疼痛缺乏明显规律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还是应该谨慎对待,要密切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错过诊疗的最佳时机。

李女士在了解所有情况后,对于自己为什么会患乳腺增生这一情况充满好奇。专家解释,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目前仍然不明确,但是比较公认的观点支持内分泌激素调节的紊乱是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女性朋友们面临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经常紧张焦虑、生活不规律,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导致乳腺增生。与此同时,饮食方面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长期食入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以及过度饮酒,易导致各种疾病,这些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对于像李女士这样的得了乳腺增生的女性同胞们,首先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在生活习惯方面应当注意多食用高纤维、低脂的健康食物,远离烟酒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选择合适的内衣,现在市场的文胸多数是以美观为前提,其实最重要应该是健康,相关人士建议每天晚上摘下文胸,按摩乳房几分钟,促进其血液循环,同时也能在按摩的过程中感知是否有包块等出现;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及保健品、药物及适龄生育,规范哺乳。

除了上述自我调整外,疼痛严重者药物的治疗也是常用的手段,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中医辨证治疗手段,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疼痛症状的控制上,调节内分泌激素的西药也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如三苯氧胺等,但由于此类药物多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所以其临床价值有待商榷,尤其对于没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乳腺增生患者应当谨慎使用。


9、我最近被诊断为乳腺癌,是否我的亲属(如我的女儿和妹妹)也可能得乳腺癌呢?

张女士,45岁,平时在保险公司做业务主管,工作比较忙碌,压力较大。近期在左乳触及一肿块,非常担心,遂来我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之后,被诊断为乳腺癌。当听到这个结果后,张女士感觉天都塌了,特别是在与其他患者交流的时候,听到有人说乳腺癌具有家族遗传性,又开始担心她的妹妹和女儿也会患乳腺癌?

对于张女士这种情况,毫不夸张的说,在医院里基本上每天可以遇到。乳腺癌并不是一个单因素的疾病,也不是说它的存在是一蹴而就的。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1)婚姻:未婚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独身女性、结婚迟、结婚时间短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高;2)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小对女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初产年龄25-29的女性比初产年龄大于30岁的女性患乳癌的风险小;3)生产次数:多产次对女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月经史:月经初潮越早,将来患乳腺癌的几率越大,初潮年龄<12岁比初潮>13岁的患乳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5)抑郁情绪:长期紧张焦虑、孤独压抑的抑郁情绪,会使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从而导致内环境失衡,机体免疫力下降,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6)个人乳癌史:一侧乳癌治疗后,另一侧患乳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7)过度肥胖:过度肥胖易致性早熟,为以后的乳腺癌埋下祸根;8)长期大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长期、大量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特别是绝经后长期、大量使用雌激素替代品或人工合成雌激素的药品的女性,其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哦;9)X线照射:长期接受X线照射,乳腺癌的发病率会增高,尤其是年轻未婚女性要防止过多的暴露放射线;10)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患病率会增加;11)乳腺癌家族史:特别是父母或姐妹患乳腺癌的,要注意。

上述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中提到,乳腺癌有一定的家族史。约15%的乳腺癌患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姐姐、妺妺、母亲等患过乳腺癌,家属中患乳腺癌的几率较大,比正常人高出5-7倍。乳腺癌有遗传与非遗传两种类型。一般在绝经期后发生的单侧乳腺癌是非遗传性的,而绝经期前发生的双侧乳腺癌则常是遗传性的。如果只是发生乳腺癌,一般是多基因遗传。这种情况下,大家也不必恐慌,因为真正具有遗传性的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5%。尽管对遗传基因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更多的研究表明肿瘤是一种多原因、多阶段和多次突变所致的多因子疾病,绝不仅仅是某单一内在因素(如遗传基因缺陷等)或单一外在因素(如致癌环境等)单独引起,而是多种因素交替、交互作用的结果。应当说遗传因素与致癌因素、促癌因素的多重作用才最终形成了癌变。

综上所述,对于张女士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担心亲属是否会患乳腺癌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乳腺癌的家族聚集倾向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但用单一的遗传因素或者环境因素不能圆满地解决乳腺癌在家族中的聚集倾向。像张女士这种情况,她的亲属定期,如每年进行乳房检查是必要和稳妥的。


10、以前我曾经服用过避孕药物,是否是导致我患上乳腺癌的原因呢?

王女士,48岁,最近在我院诊断为乳腺癌,曾服用过避孕药,现在担心大量服用避孕药是否是导致她患乳腺癌的原因?

避孕有很多环节,避孕药的功效就是在这些环节层层设障,达到避孕的效果。避孕药,吃还是不吃,是萦绕在很多女性心中的问题。据调查,现在的乳腺癌的妇女中,有很大一部分妇女存在王女士这样的状况,因而困扰王女士的问题也是她们共同的困惑。

专家介绍说,乳腺癌的原因的确是和避孕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据研究表明,女性35岁前服用避孕药比35岁后服用避孕药的乳腺癌发病率要高;第一次服用后再间隔若干年,不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而持续服用或近期服用者则增加危险性。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并不是说以前服用过避孕药就一定会的乳腺癌,只是说增加了的乳腺癌的风险,而且也和服用的是哪种类型的避孕药以及如何服用有关系。但是也不是说避孕药对人是没有益处的,事实上,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可以给女性朋友们提供额外的保护,可以预防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同事还能抑制结肠癌等癌症的侵害。据研究表明,服用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也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王女士听完我院专家的介绍之后,疑惑也解开了,现在最主要的也不能纠结于吃避孕药的问题的,而是入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了解她乳腺癌的发展状况,接受医生的建议,选择一个最适合王女士的治疗方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肇毅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
普外科,河西普外科门...
各种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乳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房钙化灶的处理以及乳腺良性疾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