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习惯性髌骨脱位治疗新进展
2019年10月11日 【健康号】 俞志涛     阅读 8200

习惯性髌骨脱位是指屈膝时,髌骨离开股骨髁间窝的中心位置而滑向股骨外髁前方,居膝关节外侧,使膝关节力量大为减弱,影响其正常功能,久之会诱发膝关节的骨关节炎。关节镜检查及X线检查可见髌骨脱位。多数由于膝关节局部结构发育异常,经轻微的外伤引起。

  习惯性髌骨脱位是指屈膝时,髌骨离开股骨髁间窝的中心位置而滑向股骨外髁前方,居膝关节外侧,使膝关节力量大为减弱,影响其正常功能,久之会诱发膝关节的骨关节炎。关节镜检查及X线检查可见髌骨脱位。多数由于膝关节局部结构发育异常,经轻微的外伤引起。
  治疗
  首先应确诊习惯性髌骨脱位的原因,再确定其治疗对策。
  1、股内侧斜肌肌力不足的患者可进行力量训练: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兼顾力量训练的系统性,对双下肢的肌力进行全面的提高,以保证髌股关节的稳定性。同时注意对膝关节外侧肌肉的放松。
  2、手术治疗:外伤因素导致MPFL缺失以及先天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1)髌骨近端重建术:指对包括外侧支持带、内侧支持带或股内侧肌远端在内的软组织的平衡调整。
  (2)髌骨远端重建术:指切取胫骨结节后将其向内、前、前内或远端移位。
  外侧支持带的松解术通常与近端重建或远端重建术同时进行。
  四、术后康复
  近端/远端重建术后应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以防治各种术后并发症,如关节渗液、活动性炎症以及疼痛等。
  1、近端重建术后康复:
  术后第一阶段:愈合期(第0~6周)
  负重练习、ROM(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及肌力练习等。负重遵循渐进性可耐受范围内负重原则;ROM练习包括被动伸膝及坐位主动屈膝练习,目标是术后4周从伸膝0度到屈膝60度;肌力练习包括股四头肌、臀肌、髋外旋肌、腘绳肌、小腿肌肉的练习。
  此期亦应开始髌骨松动术,须向内侧,以其正常活动范围为界限。
  练习中必须注意相关组织的愈合情况以及所用固定的方法,以此来决定负重的量和允许的ROM。
  术后第二阶段:功能恢复——步态、运动和肌力练习(第7-12周)
  进入第二阶段的标准:股四头肌能良好收缩,在伸直抬腿时能够保持伸膝,屈膝能够达到90度,关节内出血及疼痛得到控制。
  康复重点为步态训练。这一阶段应屈膝超过90度,术后8周时屈膝应达到110度。ROM练习允许时开始功率自行车练习;同时进行系统性肌力训练;平衡训练从稳定平面单腿支撑过渡至不稳平面单腿支撑。
  术后第三阶段:强化肌力及耐力训练(第13~17周)
  进入第三阶段的标准:重获功能性ROM,正常步态,单腿站立相骨盆和膝关节稳定。
  此阶段仍要进行ROM练习:主动辅助技术、仰卧位滑墙、自行车练习。髋骨活动度练习。力量练习:离心蹬踏、下台阶练习、可耐受范围静蹲练习。步态练习仍然是重点。倒走有助于增强股四头肌控制和动态平衡。一部分患者可进行髋部柔韧性练习:仰卧4字牵伸、髋内收肌牵伸、双侧髋屈肌牵伸等。
  术后第四阶段:强化功能,重返运动(第18~25周)
  此阶段应患者的要求来决定是否进行。若要求跑步、跳跃以及剪切步等高水平活动的恢复,则必须进行这一阶段以做好相应准备。在进行往复运动训练之前,确保患者有坚实的力量、足够的ROM、良好的股四头肌离心控制和骨盆控制。训练从跳箱训练开始,过渡到定位跳、立位跳。再到双腿可耐受范围复合跳,之后到单腿跳和跳远。重返运动之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是否已经具备重返运动的条件。
  2、远端重建术后康复
  由于手术导致的负重训练进展慢和骨折风险,远端重建术后康复时间较长。
  第一阶段:(第0~6周):此阶段应以直腿支具固定患肢。ROM练习:足跟下垫毛巾卷被动伸膝练习;坐位主动ROM练习;ROM目标为术后两周内0度到60度,六周时0度到90度。髌骨松动术;肌力和柔韧性练习。
  第二阶段:(第7~14周):术后8周时屈膝ROM应达120度,14周达正常范围。股四头肌肌力练习;ROM练习;髌骨松动术;步态练习;功率自行车;平衡及本体感觉训练。
  第三阶段:(第15~22周):继续强化第二阶段的各项练习,并进行交叉训练(踏步机,自行车,阶梯机),此阶段应能迈下20厘米台阶。
  第四阶段:(第36~44周):继续功能练习,并进行功能往复运动训练,开始跑步练习。重返运动前要进行达标评估。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