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2018年12月17日 【健康号】 周劲松     阅读 90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约有30%一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其中有超过20%的患者可发展为DPNP。
目前很多学者认为,周围神经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可发生神经元生物学活性的改变及脱髓鞘病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感觉异常。
早期往往表现为痛觉过敏,晚期则出现感觉减退,最终因保护性感觉的缺失而导致顽固性溃疡,严重时甚至可能需要截肢治疗。[1]
DPNP防治困难,疼痛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DPNP的病因一般考虑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血管因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治疗可导致胰岛素神经炎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胰岛素的注射引起神经内膜的营养血管严重异常,包括微动脉的血管壁薄弱、扭曲、动静脉分流及各个方面改变,出现的动静脉短路和新的血管网络,导致神经内膜供血不足,缺血症状引发神经炎及疼痛。
另外,由于糖尿病代谢紊乱改变了血管及血液理化特性,高粘滞、高凝状态时神经微血管的血流减慢,形成血管内的附壁血栓,从而引起神经组织的营养及交换,导致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神经疼痛。
因此提示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预防应给与高度重视。
2.代谢因素:
有相关专家研究饮食与糖尿病疼痛的关系,结果显示超过16周持续高血糖能导致触觉异常疼痛,再加上糖尿病人本来就痛觉过敏,因此代谢异常可以最终引发疼痛。
3.神经因素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及a 1肾上腺素受体高反应性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证实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尽管结果复杂。但为糖尿病疼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4.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神经痛的病人血液及神经节中的神经生长因子(Nen,e Growth Factor.NGF)含量下降,补充外源性的NGF有利于神经轴索的修复和再生,进而缓解疼痛。另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一1)能在高血糖下防止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
5.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和血液流变学。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呢?得了这种疾病应该怎么办呢?
当发现糖尿病后,出现血糖居高不下,控制不佳的时候应该警惕。如果出现了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时候,更应该警惕了。
目前DPNP的治疗,一般分阶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药物治疗
尽管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见疾病,可选择的治疗药物很多,但实际上临床应用以下几种药物:辣椒辣素(capsaicin)、可乐定(clonidine)、加巴喷丁(gabapentin)、奥卡西平、普瑞巴林(pregabalin)和文拉法辛(venlafaxine)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是有效的。另外度洛西汀(duloxetine)为5一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荆,是目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唯一批准用于缓解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的药物。对晚期DPN的治疗是采用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控释奥施康定、度洛西汀和普瑞巴林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5%利多卡因贴剂对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时,与口服普瑞巴林相对照研究发现,在镇痛效果和改善患者乍活质量方面无显著差别,利多导因贴剂可以避免全身性不良反应。
2、物理治疗 
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IectricalnerVe stjmuIation,TENs)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来治疗疼痛的方法,对DPNP有一定的疗效。
3、介入微创治疗 
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1stimulation,scs)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作用机制逐渐得到阐明,电极在硬膜外间隙后部产生电场刺激脊髓后部的脊神经背根、脊髓后角神经元、脊髓丘脑束等上行结构。是慢性糖尿病性神经痛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交感神经节阻滞或射频热凝毁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同时属于神经源性疼痛和缺血性疼痛2大范畴。由于交感神经节阻滞可明显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外周神经功能及形态,同时具有减少神经病理性疼痛背根神经节异位放电的潜在作用,且糖尿病神经痛多发生在下肢,因此有学者将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用于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疼痛,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DPN疼痛患者,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有效,但镇痛作用不能维持,可考虑行射频热凝交感神经节毁损。
4、手术治疗
在一般的药物和微创介入等手段仍不能解决的DPNP,还可考虑应用微创外周神经松解减压术来治疗。一般的方法采用三个切口:第一个切口位于外侧腓骨小头下方,长约2cm的斜行皮肤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显露腓总神经主干后,将压迫在腓总神经表面的筋膜及腓骨长肌肌腱切开减压,充分显露腓总神经的浅支及深支,如见神经受压,则切开神经外膜减压。第二个切口位于足背中1/3,足第1、2趾间,皮肤切口约1cm,逐层分离显露拇短伸肌腱,切断后显露腓深神经及其伴行的足背动脉,酌情选择是否切开神经外膜减压。第三个切口位于内踝,长约3cm显露屈肌支持带,切断后暴露胫后动脉、静脉及胫后神经,切开神经外膜减压。[2]
其实,上述各种方法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也并没有哪种方法显示了特有的优势。因为原发疾病并不能完全治愈,一旦患上此病,意味着可能终身都将受到疼痛的折磨。如果应用药物能够控制,并积极处理原发疾病,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而应用不管是微创介入手术,还是外科手术治疗,一般都有效果,但临床观察,都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该病,预防的意义更大。但是一旦患上该病,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治疗,积极生活,能够做到与这种顽固的神经痛“和平共处”!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周劲松
主治医师
湖北省中医院
疼痛科
急性术后镇痛管理,对慢性颈、肩、腰、腿疼,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手术后疼痛综...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