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个月前的某天下午,来了个不愿意做手术的病人
2020年05月06日 【健康号】 龚志贤     阅读 8111

作为一个医生,我经常会有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希望不断有病人来找我,我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用来行使自己的天职;

01

 

作为一个医生,我经常会有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希望不断有病人来找我,我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用来行使自己的天职;

 

但一方面如果真的有越来越多的病人,那说明大家的健康状况,是一天不如一天,这又却是我不愿意见到的。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4年 。

 

每天坐诊,来找我的病人从3岁到90岁,每个都与伤筋动骨有关。

 

病情轻微的,拍了片开了药,很快就痊愈了,但对另一部分没那么幸运的人来说,我经常会被问:

 

“龚医生,我不想做手术,能不能不开刀保守治疗?”

 

“龚医生,我痛得受不了,是不是还是动手术好些?”

 

02

 

我用两种治疗方式都治愈过不少病人,关于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大部分时间里,并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一个股骨骨折的三岁孩子,对于小孩来说,手术出血量大,风险大,留下疤痕也影响美观,但小孩的愈合能力比成人强,即便骨折存在移位,但只要骨折端力线可,就算是对合只有一半,日后一定能完全愈合且不影响外观与其他功能,所以用骨折手法配合夹板牵引等保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完全没必要手术。

 

但同样是另一个70岁股骨骨折老人,只要身体能够耐受手术刺激,我一般会视情况建议手术治疗,因为骨牵引要维持6-8周,而对于一个70岁的老年人来说,长达一两个月的卧床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最后不仅不能减轻症状,还多生出了许多其他毛病而得不偿失。

 

但,似乎在大部分人眼里,手术治疗才是解决一切的最佳方式,直达病灶,立竿见影。

 

事实上,很多手术治疗带来的损伤、二次手术的风险,一直都是存在的,比如植完钢板,还需要在一年后取钢板,比如一次手术失败,不可避免地还需要进行第二次。

 

反复手术带来的伤害,自然是比保守治疗大很多。

 

但保守治疗毕竟不是万能钥匙。

 

所以,也经常会有病人问我:“龚医生,如果保守治疗治不好,我是不是还得挨一刀?”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作为医生,最终的目的,一定是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治愈每一个病人。

 

03

 

两个多月前,某一个忙碌得千篇一律的下午,来了个病人,他叫老黄。

 

老黄今年50岁,在一个并不稳定的装修队做木工,收入也不稳定,疫情期间宅在家做家务,却还从凳子上摔了下来,造成右锁骨粉碎性骨折,从此再也开不了工。

 

老黄家有个刚毕业的儿子,收入不高,家庭负担始终压在老黄身上,摔伤之后,他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来找我之前,他去了另一家医院,拍完片,被告知准备手术,和手术需要的两三万元钱。

 

他没有接受这个治疗方案,一方面是不想动手术,另一方面,他想把钱省下来。

 

老黄见到的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我不想做手术

 

我并没有马上回答老黄,你不做手术就一定可行。

 

 

 

我仔细看了老黄的片子,再仔细问询了他的疼痛程度,再结合之前的类似操作经验,我内心大约也有了数,于是很认真地对老黄说:

 

“只要你配合,用骨折手法复位加夹板固定,定期来复诊,67成把握是可以治好的。”

 

我如实相告,本着对他负责,我只有七成的把握,自然不会拍着胸脯跟他说百分百没问题。

 

他似乎如释重负,冲我笑了一下。

 

问到治疗费用的问题,我告诉他最基本的治疗费,1000多块,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从医14年来,我从没给病人开过一瓶不需要的药,从没让病人做过一次不必要的检查,这个原则,未来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能治好病的前提下,怎么只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是我一直奉为圭臬的事。

 

而这些影响,是我那在农村当了50年赤脚医生的老爸言传身教给我的。

 

一个小时后,我给老黄手法整复后,装上了夹板,嘱咐他一定要来定期复查。

 

 

 

 

一个月后,老黄告诉我,说他生活可以相对自理了;

 

两个月后,老黄告诉我,他现在已经基本不痛了。

 

昨天,老黄第4次来复诊,我发现他的锁骨因为错位太多,手法复位之后骨痂长得并不太好,骨折端已有少量骨痂连接且很稳定,局部也已无明显压痛。但,这同时也是手术治疗后所一定会面对的问题。

 

从老黄的恢复程度来看,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期,也符合正常骨折愈合过程。

 

尽管他现在离痊愈还需一些时日,但这却是我很乐意看见的。

 

04

 

老黄每次来都会问:“医生,我大概什么时候能好?”

 

说实话,我并不能准确回答出他痊愈的时间,我能做出的判断,都只能基于他最近的一次复查与他的恢复情况。

 

最初对他的7成把握,也在两个多月老黄的配合中,变成了9成。

 

我发现,这两个月以来,他的精神面貌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从一开始的顾虑与担心,到现在开始变得越来越乐观,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老黄的改变,成了我了解病人心理,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问题的一面镜子。

 

我看病看得很慢,生怕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忽略了某个小细节,做出错误的诊断,绕不开的那个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的问题,每个不同的病人,在我这里,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但作为一个医生,如果保守治疗能达到效果,还可以减轻病人痛苦,还可以为病人省些钱的话,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大概也是我为和谐的医患关系所能做的冰山一角吧。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