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一)
2018年04月09日 【健康号】 张春清     阅读 8511

RFA 以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手术切除是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受肿瘤的大小、部位、数量、肝功能等的影响,只有不到30% 的原发性肝癌和10% ~20%的继发性肝癌有手术切除的机会。

RFA 以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从2O世纪6O年代开始不少学者进行了高热对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系统研究,大量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加热技术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至41~45即可选择性杀灭肿瘤细胞。

1990年Rossi在猪肝脏进行射频治疗试验,产生1.4-1.8 cm的椭圆形坏死区,1992年McGahan应用单极探头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猪肝脏进行射频灭活试验,产生坏死区l cm×2 cm为临床应用建立了依据。1993年Rossi等首先报道了用射频消融法(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人类13例原发性肝癌取得成功。

目前,RFA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肝癌间质热毁损治疗的方法之一。临床上对于中、大型肝癌施行手术的风险大,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小,对此类患者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Livraghi等对l14例共126个中、大型肝肿瘤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60个病灶完全坏死(47.6%),40个病灶绝大多数坏死(31.7%),26个病灶部分坏死(20.6%)。肿瘤的大小和形态是治疗成功的决定因素,在直径3.1~5.0 cm、未浸润肿瘤中完全坏死率为71%,接近完全坏死率为24%。中等大小和无浸润的肿瘤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大而有浸润的肿瘤,但在大多数后一类病例中亦可获得完全或接近完全坏死的效果。对中、大型肝癌射频消融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肝功能储备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增大,患者手术后易出现肝功能衰竭,死亡的危险明显增加。Curley等对l10例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Child A级50例、B级31例、C级29例,对绝大多数此类患者射频消融可取得有效的局部控制,且并发症少。围绕癌结节的硬化肝组织就象隔热材料一样,在射频治疗过程中增加了癌组织中的热贮存,形成“烤箱效应”,从而增加坏死体积,因此在一些合并肝硬化的病例中,一次消融即可有效治疗非浸润肿瘤。

结、直肠癌的常见转移部位是肝脏,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手术治疗对此类患者已不是最佳选择,射频消融可作为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有效方法。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