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寒热错杂~乌梅丸
2018年09月17日 【健康号】 李成辉     阅读 16148

      乌梅丸来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原方由乌梅、桂枝、附片、细辛、蜀椒、干姜、黄连、黄柏、当归、人参组成,剂型为丸剂,主治蛔厥和久利。本方为厥阴证代表方剂,寒热错杂的代表方剂。

《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吐蛔,仲景立方皆以辛甘苦味为君,不用酸收之品,而此用之者,以厥阴主风木耳!君乌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也;配黄连泻心而除疼,佐黄柏滋肾以除渴,先其所因也;肾者,肝之母,椒、附以温肾,则火有所归,而肝得所养,是固其本;肝欲散,细辛、干姜辛以散之;肝藏血,桂枝、当归引血归经也;寒热杂用,则气味不和,佐以人参调其中气;以苦酒渍乌梅,同气相求,蒸之米下,资其谷气,加蜜为丸,少与而渐加之,缓则治其本也。故药亦寒热互用,且胸中烦而吐蛔,则连、柏是寒因热用也。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信为化虫佳剂。久痢则虚,调其寒热,酸以收之,下利自止。

《伤寒名医验案》记载了一个这样的病例:

陈忠琳医案:何某,女,34岁,1986年10月2日诊。主诉闭经3年。曾多次运用西药及人工周期治疗未效。妇科检查:子宫发育正常,诊为继发性闭经。症见形体瘦,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肢冷,腰膝酸软。舌体瘦、质淡红而干,脉细数。此属肝肾亏损,化源不足。投乌梅丸加减,即愈。

可见中医辨证论治方为神髓,不可见病投药。在现代临床中,乌梅丸应用亦颇为广泛。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消化系统是乌梅丸的主战场。

二、支气管哮喘、糖尿病黎明现象、腹型过敏性紫癜、帕金森。乌梅丸厥阴证皆可用之。

三、足厥阴经巡行之皮肤瘙痒、寒热错杂证之变应性鼻炎、前列腺炎。乌梅本身具有抗过敏作用的。

四、盆腔炎疾病、带下病、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跨界演出。

五、复发性口疮、大学生网瘾者负性心理情绪干预。

    乌梅丸的古今主治差异很大,一是疾病谱的改变,二是中医学的进步使然,虚寒体质兼有湿热者往往有神效,法古不泥、推陈出新亦是中医辨证向前发展的康庄大道。但乌梅汤剂极难入口,宛如人生,百味俱全,需要注意。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李成辉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
中医内科,内科,中医...
各种咳嗽、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呼吸道疾病;慢性胃炎、食管反流、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